《浮士德》的原型批评分析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10256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9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士德》的原型批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浮士德》的原型批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浮士德》的原型批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士德》的原型批评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浮士德 的原型批评分析 简 澈 在文学批评 中强调文学 的审美价值 ,几乎成 了文 学研究的金科 玉律 。然 而 ,这种似是而非 的前提 “ 使 得内容本应当很宽 广的文化研究 中弥漫着一种 狭隘的 审美主义气氛”。而真正 的艺术 欣赏 “ 是一种 文化解 码行 为,它要求解码者先得掌握 编码 的秘密 才行” 。 原型批评正是从把握各种共 时关 系、意 义和价值 的批 评,是在历时和共时相互作用中把握人类精神结构的 新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本 文从原型批评 的角度 ,深入 挖掘 浮士德中蕴藏的 “ 通过仪式”原型、 “ 死亡 与再 生”原型和 “ 阿尼玛” 原 型,以期 对 浮 土德 这部不朽

2、的作品进行特殊的阐释,使作品背后蕴涵的 文化批评得到新的发展和突破 。 一 、 浮士德 中的 “ 通过仪式” 坎贝尔在 千面英雄 中指 出: “ 神话 中英雄 冒 险的标准道路乃是成 年仪式所 代表 的公 式扩大 ,即分 离传授奥秘归来 ;这种公式 可 以称 之为单 一 神 话的核心单元。 ” 一 成年仪式 ”其实用根 纳普 的术 语表达即 “ 通过仪 式” 。根纳 普在 通过 仪式 中指 出 ,“ 任 何社会 里的个人生 活 ,都是 随着 其年龄 的增 长,从一个阶段 向另个阶段过渡 的序列” 。浮士德 的经历正是一种 “ 通过仪式” 的原型 。 浮士德的人生追求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

3、政治生活 、追 求古典美 和建 功立业五个 悲剧 阶段 ,这 五个阶段高度浓缩 了欧洲资产 阶级探索和奋 斗的精神 历程。在书斋生活 中,浮士德 不满于书本 的束缚 ,在 “ 返归 自然” 中挣 脱 中世纪 的精 神 枷锁 而获 得新 生 ; 在爱情生 活中,他 通过对爱情 、享受 的追 求 ,发现低 级的吃喝玩乐 、对情欲的享受不是美 ;在政治生活 中, 通过为封建小朝廷服务,他识破了高官厚禄、荣华富 贵不是美;在追求古典 美的过程 中,浮士德 与美女海 伦结合 ,发现只有 形式而 无 灵魂的古 典 艺术不 是美 ; 在事业悲剧 中,通 过亲身探索 ,浮士德发 现与人 民进 行创造性 的劳动

4、 、改造 自然才是 美。他不 断地 追 寻、 实践 、不满足、分 离 、再追 寻 ,在这 自强不 息 的探 索 真理 、追求美 的过 程中 ,浮士德经历 了种 种 冒险 和分 离 ,通过连续 和渐进的形式不 断完善 自我 ,最终 由上 着派 出的天使们抬 向了天 国,得到了光明。 根据日本学者伊藤清司 难题求婚型故事、成年 仪式与尧舜禅让传说以及荣格 人及其表象等有 关资料,成年仪式即:仪式期间,未成年人首先离家 到隐蔽场所 ,然后接受种 种折磨和考验 ,如一段 时期 的斋戒 、打掉牙齿、文身 、割礼 、象 征性 的死亡 ,此 专题 婵 即仪式过渡阶段 ,仪式结束后再返 回原地与社会融合 ,

5、他们装着变成另一个新人 ,从此他们 开始过一种具有 更大权力并承担更多责 任的生活。通 过仪式即成年仪 式理论为文学批评所广泛应 用 ,而 浮士德 中的五 个悲剧也蕴藏了 “ 成年仪式” 。在 浮士德的五个 悲剧中,浮士德不断面 临人 生的转折 ,产 生浓 烈 的心 理感慨 ,不断得 到领悟。用 哈特曼 的话说 , “ 歌德 的 浮士德完全是一个社会化 通过仪式在艺术作 品中的范例” _ 4 J 。 每个人都有人生 的转折 时期 ,并产 生较为强烈 的 心理感慨 ,此即 “ 我们 面对普遍 一致和反复发生 的领 悟模式” 。 浮士德 的烦恼 凝缩 了人类普遍遭遇的典 型情境 ,浮士德对 理想

6、的追寻 、对美 的追 寻 、对情 欲 的追寻 、对外在活动的追寻都可 以概括为人 生的追 寻, 而这种追寻本身就是一种 “ 通过仪式” 。 二 、死亡 与再 生 从古希腊泊尔塞福涅神话到古东方的借尸还魂, 人类对 “ 死而复生 ”的期望从未止息。 “ 死亡” 传递 了人类对 于 自身生存 的深 层思索 ,死 亡的 意义何 在 , 人类的归宿究竟在何方等,迄今仍是人类思考的焦点。 死亡不可逃避 ,但 “ 重生” 寄托了人类对永恒存在 的 美好追求,体现出人类对美和生命的向往。 神话学家泰勒 曾指出:“ 古代人认为 ,为 了使一个 状态产生变化 ,首先必须破 坏原有的现状 ,由现状 的 破坏而产生

7、和引导 出另 一个 新的状态 ,因此对古代人 而言 ,死亡 不是生命 的终 了,而是 到达再 生 的过渡 , 在原始宗教原始信 仰中常见的是灵魂转 生的信仰 ,死 去的灵魂转化为人、动物或者植物而使原来的生命得 以继续。 ” 弗雷泽在 不死的观念和对死亡的崇拜 一 书中也提到 ,原始人相信人类原是不会死亡 的观念 , 他用大量篇幅讲述 阿杜 尼斯 神话在世界各地 的广泛存 在现象 ,指出了原 型批 评的一个最基本原 型 :死 而复 生。这就如东方文化 中的 “ 凤凰涅巢 ” “ 置 之死 地而 后生” 那样 ,“ 重生”建立在 “ 死亡”之上。 伊藤清司认为 ,“ 成人仪式”象征着从女性世界向

8、 男性世界的转化 ,意味着年轻人 的 “ 死亡与再生” 。从 某种意义上说 ,浮士德追寻生命境 界的提升 ,展 现的 正是一种精 神再生 ,这 种精神 再生历 经 了三个 阶段 : 旧精神的死亡、成型中的精神在善恶间徘徊、新精神 的复活重生。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 以学者 的形象 出现 ,他 学识渊 博 ,却感觉这一生是失败 的:年轻时 的美好 梦想灰飞 2 0 1 4 短 J别鼢固 L 弓 题 缈 J 烟灭 ,所有基于书本 的精神 探索都无疾而终 。他的 内 心充满欲望 ,他渴望上 天揽 明月 、下地享 尽人世间欢 愉 。他决绝地否定 旧思 想, 但对新精 神的探寻又无处 可循 ,只剩悲观笼罩左

9、右 ,“ 伟大的精灵蔑视我 ,大 自 然给我吃闭门羹 ,思维 的线 索一经纷乱 ,我早 已厌 弃 一 切学问” ,他想 “ 投身于生动的 自然” - 。 J ,年迈 的体 质却不允许他 这么做。他精 神 日渐萎靡到想 自杀。浮 士德评价他 : “ 你的感官关 闭了 ,你 的心死 了! ” l 这 标志 了浮士德 旧精神的死亡 。虽然精神受 到折 磨 ,但 浮士德内心的光明力量从 未消失 。在魔鬼 梅菲斯特 的 引领下 ,他经历了知识 、爱情 、政治 、美等种种悲剧 , 直至走到生命尽头也依然追求真理。最后他双目失明, 但 内心却越来 越州 I 烂 。他幻 想人 民安居乐 业的景象 , 不由得喊

10、出那一句 “ 你真美啊 ,请你 停留” 之后 ,依 照赌约倒地 而亡。浮士德肉体虽然死去 ,但精神却得 以复活 ,天使们高歌着从梅 菲斯 特手 中迎 走 了他 的灵 魂 :“ 精神界的这个生灵 已从孽海 中超生。 谁肯不倦 第奋斗 , 我们就使他得救 。 上界的爱也 向他照临 , 翩翩飞舞 的仙童 结队对他热烈欢迎。 ” 复活后的浮士德精 神全然摆脱 了先前 那种虚无 的 状态 ,新 的精神以其对生命 与 自由的渴望 而建立起坚 定的核心价值 ,并 由此包 容万物 ,达 到 了一种精神 的 永恒 。最终,浮士德完成了由深渊到巅峰的精神飞升。 浮士德这种精 神复活的过程 是在 原先枯朽的 旧精

11、神死 去之后 ,历经磨砺的新精神复活并超越 了旧精神 , 从而得到长存的。这种精神复 活的过程正 是死 亡再生 原型 中英雄人物受难 死亡再生的模式。 三 、阿尼 玛 荣格把那些以对异性的个人 经验 为基础的原型 表 象都称为阿尼玛斯和 阿尼玛。前 者是指女性 的男性 表 象,后者是指 男性 的女性表象。荣格认为 ,每个男 人 心中都携带着永恒 的女 性心象。这不是某 个特 定 的女 人的形象 ,而是一个确 切的女性心象 。这一心象根 本 是无意识的,是镂刻在 男性有 机体组织 内的原始起 源 的遗传要素,是我们祖先有关 女性 的全部 经验 的印痕 或原型。 因此 ,当人们问一个男人到底迷恋上

12、了一个 女人身上的哪一方面时 ,用荣格 的话来 回答 ,他看 上 的就是那 个 阿尼玛。阿尼玛 不仅被 描绘成 性 的诱 惑 , 而且被认为拥有古老的智慧。比如,在 神曲 中, 贝雅特丽齐引领但 丁神 游天堂 ,贝雅特 丽齐象征着感 性和信仰 ,她就是但 丁心中的阿尼玛 。浮士德心 中也 存在着阿尼玛的形象 。但这 个阿尼玛形 象在发展演 化 过程 中,历经 了= 三 个阶段。 少女甘泪卿淳朴善 良、单纯 无知。她 不计后果地 与浮士德相爱 ,结果导 致一系列灾难 :为 了与浮士 德 约会 ,她给母亲服食 了过量的安眠药 ,导致母 亲死亡 ; 哥哥华伦亭为 了她与浮 士德决 斗,最后丧 生;因

13、为不 敢面对世间的羞辱 ,她溺死 了与浮士德 的私生子 ,从 而被关进死牢。甘 泪卿的悲剧源 自她 的爱情 ,她使 浮 土德 品尝到爱 情 的美 酒 ,代 表 了浮 士德 的生理 本能 , 匾 短 篇 lj I 说2 9 l 4 也是人类爱情发展史 的一个缩影 。这个 阿尼玛 形象被 歌德安排在浮士德 “ 通过仪式 ” 的第一个阶段 ,是因 为爱情是人性 中最基本 、最 自然 的本 性,爱情 能够促 使人 自身能力的激发。 歌德把希腊神话 中最美的女人海伦描绘成 半宗教 半幻想的形象 ,她半人半神的特殊身份使其具 有浪漫 主义美感 。海伦是浮士德审 美的心理 具体化 ,在 她身 上既体现 了希

14、腊古典遗风 ,又表现 出新兴 浪漫主义的 萌芽 ,二人的爱情代表 了人道精神与 浪漫 主义理想的 平衡 ,象征着古典与现代的美妙融合。 浮士德在面对最后的考验时 ,他满足于 眼前 的假 象 。正在魔鬼要带走他 的灵魂 的时候 ,光 明声母 派来 天使转移魔鬼 的注意力 ,抢走 了浮士德的灵魂 ,飞 回 天堂。“ 光明圣母”是浮士德将爱升华到精神献身高度 的形象 ,她最终引导浮士德摆脱 了魔 鬼的束缚 ,获得 了真正的提升。 浮士德中 “ 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前进”指出 了阿尼玛的作用。从对甘泪卿的生理之爱上升到对海伦 的灵魂之爱 ,再上升到对圣母 的崇拜 ,这些阿尼玛形象 的不断发展促使浮十德

15、的本性发生了变化 ,最后达到崇 拜玛利亚的最高境界 ,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 通过原型批评方法的分析 ,我们发现 了 浮士德 潜藏的 “ 通过仪式”、死亡再生模式 、“ 阿尼玛” 等原 型形象。通过这种批评方法 的运用 ,综合又宏 观的分 析 了 浮士德 文本背后蕴涵的人类文化发展的共性 , 对我们研究 浮士德又开启 了一个全新视角 。 参考文献 f 1 徐 贯 美 学 艺术 大众文化评 当前 大众文化 批评 的审美主 义倾 向 J 文学评论 , 1 9 9 5 ( 0 5 ) f 2坎 贝 尔 千 面 英雄 M 上 海 : 上 海 文 艺 出版 社 , 2 0 0 0: 2 3 3彭兆 荣 文 学与 仪 式 : 文 学人 类 学 的 一 个 文化 视 野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 版社, 2 0 0 4 : 3 8 4 彭兆荣 文学人类学叙事学的“ 形式实体” J 吉首 大学学报 , 2 0 0 2 ( 0 2 ) 5 英 E B 泰勒 原 始文化 M 连树生 , 译 桂林 : 广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 0 0 5 : 5 0 2。 6 德 歌德 浮士德 M 绿原, 译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 1 9 9 4 7 加拿大 诺斯罗普 弗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