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贾生柳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800009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商隐贾生柳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李商隐贾生柳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李商隐贾生柳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李商隐贾生柳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李商隐贾生柳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商隐贾生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商隐贾生柳(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商隐(唐) 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骆生,怀州河内(今河 南沁阳)人,从祖父迁居郑州(今属河南)。 受知于权臣令狐楚,令狐楚爱其才,署为巡官。开成 二年(837)登进士第,二年后授秘书省校书郎。令狐楚 死后,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娶王女为妻。 当时牛李二党相争激烈,令狐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 李党,牛党认为李商隐背恩无行,一直对其排斥打击 。曾入桂管观察使郑亚幕,为掌书记;后入徐州卢弘 止幕,为判官;又入东川柳仲郢幕。其间也曾在朝任 官,但终不得意。此后还郑州故里,病卒。是年三十 三岁。 李商隐工骈文和近体诗,尤擅长七律。 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 筠齐名,

2、世称“温李”。 其诗内容多抒写对时代乱离的感慨和个 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咏史诗、咏物诗和 言情诗成就极高。 艺术上,其诗构思精巧,想象丰富,属 对精切,色彩绮丽,韵律和谐,深于用 典,对后世诗歌影响很大。 贾生 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 世称贾生。 代表作 文论过秦论治安策 赋 鵩鸟赋吊屈原赋 生平 写作背景简介 贾谊被贬长沙,成了历代文人抒写怀才不遇时常用的 题材。这里,诗人不是作陈词滥调,而是选择贾谊被 召回长安时宣室夜对的情节入诗,别有新意。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 祭祀后,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

3、以然之 状。至半夜,文帝前席。即罢,曰:吾久不见贾生, 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李商隐在异俗中说“贾 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洪炉,道家认为天地这个大 炉子产生万物(贾谊不信,而有自己关于鬼神的观点) 。一般文人皆以此为一段君臣遇合的佳话,但本诗却 不同于此。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贾谊,西汉著名 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 ,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 ,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 郁不得志。 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 正室。逐臣:被贬之臣。 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 他召还,问事于宣室。才 调:才华气格。 可怜:可惜,可叹。苍 生:百姓。问鬼神:事见

4、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 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 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首句次句中出现的人物 汉文帝: 求贤 访逐臣 (明君) 贾 谊: 逐臣 才调无伦 (能臣) 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贤 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 渴,虚怀若谷。“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 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 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 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 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由“求 ”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

5、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 重。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两句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 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 狯之处。 第三句: “夜半前席”虚心垂询、凝神倾听 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 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 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 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 “可怜”可惜 是为末句之警策预留地步; 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 为含蕴,更耐

6、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 谓似轻而实重。 “虚”空自、徒然之谓。 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 ,可谓举重而若轻。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 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 末句不问苍生问鬼神。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 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 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 啊! 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 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 抑扬吞吐之妙。 由于

7、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 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 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通常所谓“抬得高,摔得重”。 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 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 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 步显示出来。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讽刺诗。诗的前两 句,是欲抑故扬,汉文帝名为求贤,而 无求贤之实。后两句以“不问苍生问鬼 神”的事实,鞭挞文帝不重视人才,感 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只是为了 满足文帝的好奇心。全诗显然寄寓着作 者不能施展抱负的哀叹,感慨深沉。 写作特点: 1、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

8、无穷。 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 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崇佛信道 ,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 疾苦,而更难礼贤下士。诗人怜贾谊 也正是自怜。 2、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 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 绘得维妙维肖,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 “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 的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把由“ 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 高处。 3、用词精炼含蓄,耐人寻味。 “可怜”一词,貌似轻轻描淡写,却更为为含蕴蕴 ,更耐人寻寻味。仿佛给给文帝留有余地,其 实实却隐隐含着冷隽的嘲讽讽。

9、“虚” ,空自、 徒然之意。虽虽只轻轻轻轻 一点,却使读读者对对 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贤姿态态从根本上产产生 了怀怀疑,可谓举谓举 重而若轻轻。如此推重贤贤 者,何以竟然成“虚”?诗诗人引而不发发,给给 读读者留下了悬悬念,诗诗也就显显出跌宕波折的 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导读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断肠犹云销魂。此 诗咏柳,前两句言春日繁华,后两句则言秋日萧条。 盛衰之间,乃见时光如流,生命匆促之意。客观的对 比是无情的,但人对物候和生命变化的敏感,则是富 含情韵的。而在自然与人生之比照中,品味生命过程 的价值和意义,则

10、使作品具有独特的哲理意味。这是 义山诗中一个常见的特点,而前人并未重视。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在他的诗集中,单以柳为题的 诗,就多达十几首,诗句中用到柳字的就更多了。大 致分来,有下面几种情况。 1、咏柳喻人 在众多植物中,杨柳抽丝发芽是较早的,因此常为 敏感的诗人捕捉来描写春天。约定俗成,杨柳成为春 天的象征。这类诗的代表作是赠柳: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首联写柳树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写出 了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 春天。颔联写柔长的柳枝在春风的吹拂下,翩跹起舞 。“风流”

11、“婀娜”写了柳的体态轻盈,宛若妙龄女郎, 非常动人。颈联、尾联写绵延不断的柳色牵引着诗人 的目光,越过桥堤,来到了繁华的人间。花飞似“雪” 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而其中也暗含离凋谢不远 的意味,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全诗八句,纯用白 描,篇中不着一个“柳”字,却句句写柳,而字里行间 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女郎的身影,婀娜多情。咏柳实 际是咏人,对柳的爱怜也就是对人的依恋和思念。 2、咏柳送别 柳谐音为“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 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这类诗的 代表作是离亭赋得折杨柳:“暂凭尊酒送无聊,莫 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对于无可奈何的

12、分别,只能暂时凭借杯酒来驱遣离愁 。既然不能挽回,那就好好保重身体。除了死亡没有 比分别更痛苦的了,春风就不要吝惜长长的柳条,让 分别的人们尽量攀折吧!面对杨柳依依,枝条曼舞, 一派多情难舍之状,友人却要分别而去,此情此景, 怎不令人生怨? 3、渲染气氛 在李商隐的诗中,有不少诗句借用柳树,或正衬, 或反衬,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前者如隋宫中 的两句:“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正面 渲染了隋朝亡国后的凄凉景象。后者如二月二日 中的两句:“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花 、柳、蜂、蝶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但它们却不 会顾及人的悲欢哀乐,这和失去了生命的春天的诗人 形成了鲜明对照

13、,从而反衬出诗人的凄苦心境。 4、咏柳自伤 杨柳柳枝纤细苗条,与美女的身材相吻合,因此古 人常以杨柳作为美女的写照。这类诗的代表作是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 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你看, 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 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 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 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斜阳 ”“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 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

14、愈显出秋日之 柳的零落憔悴。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 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 个“柳”字。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诗人年轻时充满幻 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 。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 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 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找出诗中意象: (春季)东风、舞筵、乐游原 欢乐、 幸福 (秋季)清秋、斜阳、寒蝉迟暮、 凄 凉 诗人少年得志因诗才备受赞赏 诗人晚景凄凉党派斗争中失意 李商隐的柳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诗 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先写春日之柳、 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

15、苑上,士女如云,舞 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 一道翩翩起舞。下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 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 在树上哀鸣,一派萧杀、凄凉的环境。诗中经历 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 写照。 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写秋柳之衰,构成 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 写作特点: 此诗全篇无一“柳”字,却又是句句写柳 ;句句写景,可又是句句含情;句句咏物 ,可又是句句写人,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 感。也有人认为诗中表达的是对先荣后悴 人事的感喟,或对官场上只知上进而不知 后退者的讥刺。 诗中虚词运用精妙。“如何”、“肯” 连用,加强了反诘语气,使诗人的感叹更 为悲怆而深沉。“已”、“又”,层层推 进,正是“数虚字转折唱叹,弦外有音”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