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和区域差异第4课时.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9917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和区域差异第4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区域和区域差异第4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区域和区域差异第4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区域和区域差异第4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区域和区域差异第4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和区域差异第4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和区域差异第4课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第3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第四课时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依据,掌握各个地带 的位置和范围。 2.了解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 展速度等方面的差异。 3.了解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理解这种 差异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 (二)能力目标 掌握区分、分析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依据、原因 和分析差异的的基本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应体会人地关系协调统一, 树立人地

2、协调观念,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增强 实现我国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 重点:了解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 依据,掌握各个地带的位置和范围 。 难点:了解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在经 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等方面 的差异 【教学重、难点 】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 思考讨论 : 分析我国 有哪三个经济 地带?三个经 济地带的范围 是依据什么来 划分的?比较 中国三大自然 区和三个经济 地带的分布有 什么联系?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中国三个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的 差异、自然资 源的地域分布 和 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的不 同 。 2)范围:如 图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

3、的区域差异(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20052005年)年) 怎么记忆三个经济地带所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东部中部西部 面积16%27%57% 人口43.1%34.4%22.5% 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东部经济地带:包括所有的沿海省、市、自 治区等11个,外加北京市,共12个。(*北 京市虽然没有在沿海,但距海较近,交通便 利,且政治,经济地位特殊,故划为东部经 济地带*由于统计资料欠缺,港澳台虽然在沿 海,但未包括在东部经济地带内。) 西部和中部的分界线北段是内蒙古的西界, 南段基本沿黄河几字型拐弯的右侧、巫山呈 南北走向。 思考讨论 三个经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 居民的平均收入、消费水平

4、、国内生 产总值、增长速度等),其中经济发 展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 经济发展速度差异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 2、经济发展的差异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GDPGDP)衡量一衡量一 个地区经济发展实力或竞争力大小最基个地区经济发展实力或竞争力大小最基 本的总量指标,反映了该地区在一定时本的总量指标,反映了该地区在一定时 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人均人均GDPGDP则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则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地 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5、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东部58.358.959.459.659.961.661.461.7 中部27.727.327.026.926.625.125.425.4 西部14.013.813.613.513.513.313.212.9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 ) 提示:各地带所占比重的差异和比重大小的变化 将教材将教材P13P13“ “表表1-1-2 1-1-2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国内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国内 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转绘成一转绘成一

6、幅折线图。幅折线图。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将教材将教材P13P13“ “表表1-1-2 1-1-2 中国中国 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占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占 全国比重的变化(全国比重的变化(%)” ”转绘转绘 成一幅折线图。成一幅折线图。 年份年份 变化(变化(% %) 1010 2020 3030 4040 5050 6060 7070 1998199819991999200020002001200120022002 东部东部中部 中部西部西部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 西部较落后。 东、中、西经济发展水平的差 距呈梯度排列方式,而且经济 发展水平的差距还在逐渐扩大

7、 。 经济发展速度不同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 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 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发展速度比经 济发展水平更重要,它可以反映一个 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大小。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由 于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造成目前地 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和三个经济 地带发展水平差距的扩大。 思考探究: 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东中西地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东中西地 带性差异是一系列自然原因、社带性差异是一系列自然原因、社 会原因、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会原因、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 结果。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和下表的提 示,探讨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区域 差异形成的原因。 东部中部西部 气

8、候 地形 区位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历史 基础 民族 心理 产业 结构 开放 政策 其他 原因 地带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利于作物生长 大部季风气候,雨热 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多干旱区和高寒区, 不利作物生长 地势低平,利于开发 大部地势低平, 利于开发 地形崎岖或海拔 较高,不利开发 面向大海,海运便利, 利于开放,区位较优 距海较远,不利开放, 区位较差 距海远,较封闭, 区位很差 近代工业起步早, 工业基础好 工业基础薄弱 思想开放,竞争意识强 思想保守,竞争意识不强 文化教育落后,交通不便 文化教育水平高,交通便利 改革开放晚改革开放早 第一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较合理 中西部第一产

9、业比重大,乡镇企业不发达, 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东部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大,说明农村工 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 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知识点导航 从时间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4个经 济特区;至1984年迈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城 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1992年基本形成全 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从空间上看,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 的点到沿海的片,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 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在开放程度上不及 东部沿海地区。 由此,东部地带依托有利的区位和政策优势 ,首先接受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 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

10、快速发展的道路。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经济特区 1980年8月,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 厦门 4个经济特区;1988年4月13日,全国七 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 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 (4+1) 沿海开放城市 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天 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 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 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4) 沿海经济 开放区 1985年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又决定把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闽南的厦(门)漳(州)泉(州)三角 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3月,国务院进 一步扩大了长

11、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经济 开放区的范围,并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 区的一些市、县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所辖县列为沿海经 济开放区。 (3+3) 上海浦东新区 1990年6月2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 市开发和开放浦东新区。 沿边开放城市 1992年3月以来,我国进一步开放黑龙江省的 黑河市、绥芬河市,吉林省的珲春市,内蒙 古自治区的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市、塔城市、博乐市,云 南省的瑞丽市、畹町市、河口市和广西壮族 自治区的凭祥市和东兴镇等13个市、镇。 (13 ) 沿江和内陆 开放城市 1992年7月,国务院进一步对外开放重庆、岳阳、 武汉、九江、

12、芜湖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和哈尔滨、 长春、呼和浩特、南宁、乌鲁木齐、昆明、石家庄 7个边境、沿海地区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以 及太原、合肥、南昌、郑州、长沙、成都、贵阳、 西安、兰州、西宁、银川等11个内陆地区省会(首 府)城市,以后又增加黄石、宜昌、万县、涪陵为 长江沿岸开放城市。 (5+4、7、11 ) 西部大开发 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自 然 因 素 地形海拔较高,地形复杂 ,对工农业生产和交 通建设极为不利 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 三级阶梯,低平的丘陵 和平

13、原有利于开发利用 气候 多属于半干旱、干旱 区和高寒区,对农业 发展极为不利 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 内,气候湿润,雨热同 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自然资源 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 明显优势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 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 社 会 因 素 城市化水平低高 科技、教育 和文化 低高 对外开放程度低程度高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经 济 因 素 发展 基础 发展基础薄 弱,20世纪30年代后 才一度出现工业向西 推移的趋势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 经济基础较好,19世纪40年 代后,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 沿海地区 产业 结构 第一产业比重 相对较大,乡镇企业 不发达,生产力水平 总体较低,经

14、济发展 相对迟缓 产业结构相对较优 ,第二、三产业比重都在 35%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 ,农村工业化程度较高,生 产力水平较高 交通运 输状况 交通线路较少 ,运输条件较差 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 密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东部地带 其 他 因 素 地理 区位 距海较远, 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状 态,缺少东部地带的 区位优势 面向大海,具有开 放性,海运的便利为发展开 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 条件 民族 心理 人们的思想 观念还比较保守,经 济竞争的危机感和紧 迫感较差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 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 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国际 化程度 内部联系和对 外交流较少,社会经 济比较封闭 国

15、际化程度高,与 外界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 济和技术联系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为“10+2+3”: “10”指的是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2”指中部地带的内蒙古和东部地带的广 西两个自治区; “3”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西部大开发 1.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知识点导航 区域发展差异区域发展差异 / / / / 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面积约685万平方千米, 占全国总面积的71.5%。2002年,总人口约3.67亿 ,占全国总人口的29%,多为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 。西部地区与13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 万千米,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有大陆海岸线 1595千米,约占全国总海岸线的10%。 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经济发展 2.西部地区地理概况 3.西部大开发目的 知识点导航 区域发展差异区域发展差异 / / / / 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 补充资料:西部地区的优势 资源方面: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矿产资 源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储量名列全世界前茅;能源(油 气)资源优势明显,尤其是西部地区蕴藏有22.4万亿立方 米 的天然气资源,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总量的59%; 可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