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三版(胡宏纹)十三 羧酸衍生物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796795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学三版(胡宏纹)十三 羧酸衍生物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有机化学三版(胡宏纹)十三 羧酸衍生物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有机化学三版(胡宏纹)十三 羧酸衍生物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有机化学三版(胡宏纹)十三 羧酸衍生物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有机化学三版(胡宏纹)十三 羧酸衍生物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三版(胡宏纹)十三 羧酸衍生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三版(胡宏纹)十三 羧酸衍生物(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 教学要求: 1、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2、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物理及光谱性质 3、掌握羧酸衍生物化学性质的共性与特性 4、掌握酯的水解历程,了解其氨解、醇解历程 5、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的应用 重要的羧酸衍生物有酰卤、酸酐、酯和酰胺 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 生成的化合物叫羧酸衍生物 第一节 结构和命名 一、结构 羧酸衍生物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酰基,酰基 与其所连的基团都能形成P-共轭体系 与酰酰基相连连的原子的电负电负 性均比碳大 , 有负负的诱导诱导 效应应(I);均有未共用 电电子对对,有正的共轭轭效应应(C) I与C的相对强

2、弱决定了衍生物的性质 及反应活性 -H的活性 还原 取代 二、命名 1、酰卤和酰胺的命名根据酰基称为酰 乙酰氯 甲酰胺 4-甲基戊酰溴 苯甲酰胺 N,N-二甲基苯甲酰胺 2、酸酐的命名是在相应羧酸的名称之后加一“酐”字 3、酯的命名是根据形成它的酸和醇称为某酸某酯 第二节 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一、物理性质 1. 沸点(b.p) 酰卤 、酸酐、酯 M 相近的羧酸 酰胺 相应的羧酸 乙酸与乙酐? 随着酰胺的氨基上的氢原子被取代,分子间的氢键缔合 作用将逐渐削弱,以致不能发生氢键缔合,其沸点必然 酰胺 N - 一取代酰胺 N - 二取代酰胺 2. 溶解性 酰卤、酸酐和酯不溶于水 低级酰胺溶于水,随着

3、M,溶解度 低级酰卤、酸酐加入水中,先不溶,一段时间后却溶解 二、光谱性质 1红外光谱 吸电基使吸收峰向高频区移动 供电基使吸收峰向低频区移动 酰氯C=O伸缩振动吸收 峰在1800cm-1区域 如和不饱和基或芳环共 轭,C=O吸收峰下降至 1750cm-11800cm-1 酸酐C=O有两个伸缩振动吸收峰在 1800cm-11850cm-1区域和1740cm-1 1790cm-1区域。两个峰相隔约60 cm-1。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在 1045cm-11310cm-1 酯C=O伸缩振动吸收峰稍高于酮,在 1735cm-11750cm-1区域。如和芳基相连 则降至1715cm-11730cm-1

4、 酯的C-O在1050cm-11300cm-1区域有两 个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可区别于酮 酰氨C=O伸缩振动吸收峰低于酮, 在1630cm-11690cm-1区域 N-H伸缩振动吸收峰在3050cm-1 3550cm-1区域内 均显示出强的羰基特征 2. 核磁共振谱 (酯、酸酐、酰卤 、酰胺) CH3-C-Y O = CH3-C-O-CH2-R O = R-C-NH2 O = = 2 3 ppm = 3.7 4.1 ppm = 5 8 ppm 第三节 化学性质 一、亲核取代 反应的净结果是L基团被取代,故称为亲核取代反应 反应机理: 第二步取决于离去基团的离去能力 基团的离去能力顺序为(离去基

5、团的碱性越强,越不易离去): 羧酸衍生物的反应活性顺序为: 空间效应:羰基所连基团体积,不利于亲核试剂的进攻, 也不利于四面体结构的形成,反应活性 电子效应:羰基碳原子连有吸电子基团,使反应活性; 反之,反应活性 第一步取决于羰基碳原子的电正性 不同的衍生物其反应活性不同 水解 特点: a.产物均有羧酸生成 b.活性:酰卤 酸酐 酯 酰胺 醇解 特点:a.醇解产物是酯 b.反应活性: 酰卤 酸酐 酯 酰胺 c.酰氯和酸酐是活泼的酰基化剂 酯与醇作用,仍生成酯,故称为酯交换反应。该反应可用 于从低沸点酯制备高沸点酯。如: 酰卤的醇解用于难合成的酯 氨解 特点:a. 产物是酰胺 b. 反应活性:

6、酰卤 酸酐 酯 酰胺 羧酸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二、还原反应 (1) LiAlH4还原 四种羧酸衍生物均可被LiAlH4还原,其还原产物除酰胺还原 得到相应的胺外,酰卤、酸酐和酯还原均得到相应的伯醇。 (2)催化还原 (3) 用金属钠-醇还原 a.酯与金属钠在醇溶液中加热回流,可被还原成伯醇 b.酯与金属钠在非质子性溶剂(甲苯、二甲苯)中发 生酮醇缩合反应 反应机理: (4) Rosenmund还原 酰卤在Pd/BaSO4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常压加氢,可使酰 卤还原成相应的醛,称为Rosenmund还原 在反应中加入适量的喹啉S或硫脲等做为“抑制剂”可 进一步降低催化剂的活性,以使反应停留在生成

7、醛的阶 段 一些含羰基化合物的还原情况和还原产物对比 名 称结 构NaBH4/乙醇LiAlH4/乙醇H2/催化 羧 酸RCOOH(-)RCH2OH(-) 酰 氯RCOClRCH2OHRCH2OHRCH2OH 酯 RCOOR (-) RCH2OH, ROH RCH2OH,ROH 酰 胺RCONH2(-)RCH2NH2RCH2NH2(难) 取代酰胺 RCONHR(-)RCH2NHRRCH2NHR 酮R2COR2CHOHR2CHOHR2CHOH 醛RCHORCH2OHRCH2OHRCH2OH 三、与Grignard试剂的反应 羧酸衍生物与Grignard试剂作用,一般生成相应的叔 醇。在合成中用途比

8、较大的是酯和酰卤(尤其是酯)与 Grignard试剂的作用 比较反应活性: 酰氯与格氏试剂的反应 能合成酮吗? 酸酐与格氏试剂的反应 控制条件下,格式试剂与酰卤反应可以停留在生成酮的阶段 比较反应活性: 控制条件下(低温、格式试剂定量)可得到羰基化合物 比较反应活性: 酯与格氏试剂的反应 甲酸酯与格氏试剂反应得对称的二级醇 能合成酮吗? 合成3-甲基-3-戊醇, 可有如下几种方法 (4) 酰胺与格氏试剂的反应 请同学们思考反应结果! 1. Claisen缩合 两分子羧酸酯在强碱作用下发生缩合生成羰基羧酸酯的反应 克来森缩合一般是在两个相同的酯间进行 四、羧酸酯的特殊反应 2. Dieckman

9、n缩合 分子内的Claisen缩合反应称为Diecmann缩合,产物是环状酮酸酯 五、酰胺的特殊性质 1. 酸碱性 2. 脱水反应 酰胺、铵盐和腈的关系: 3. Hofmam降解反应 N-取代的酰胺不能发生脱水反应和Hofmann降解反应 可制备少一个C原子的伯胺 酰胺脱水是实验室制备腈的一种方法 Hofmann降解反应的反应机理: 由酰基氮烯重排为异氰酸酯的过程,称为Hofmann重排 六、羧酸酯的水解机理 1. 碱性水解机理 实验数据 -NH2-CH3-H-NO2 对位0.0290.403185.1 间位0.5740.596147.1 动力学表达式 v = kRCOOROH- 同位素证明水

10、解反应是按酰氧键断裂过程 BAC2(碱催化,酰氧键断裂,双分子历程) 最后一步不可逆,所以酯的碱性水解可以进行到底 取代苯甲酸乙酯的水解 反应速度 2. 酸性水解机理 同位素实验证明反应是按酰氧键断裂的 酯的酸性水解速度:v = kRCOORH+ AAC2历程 酸催化下的羧酸酯水解大多是这种酰氧键断裂的双分子机理 此外还有 AA11机理(酸催化、烷氧键断裂、单分子反应) 氨解、醇解的机理加成消除可表示为: 30醇的酯一般采取这种机理 2.结构 第四节 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 一、乙酰乙酸乙酯 与金属Na反应放出H2生成钠盐 与Br2/CCl4溶液反应褪色 与FeCl3溶液呈紫色反应 与羟胺

11、、苯肼等生成苯腙 与HCN、NaHSO3等反应 含活泼H 说明含不饱和键 说明含C=C-OH烯醇式结构 说明含C=O 1.制备 (1)该烯醇式结构能通过分子内氢 键的缔合形成一个稳定的六元环 (2)烯醇式的羟基氧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与碳碳双键、 碳氧双键处于共轭体系,发生了电子的离域,使体系能量降 低而趋于稳定 互变异构 影响烯醇式含量的因素: (1)活泼亚甲基上连有I基团,烯醇式含量,连有 +I基团,烯醇式含量,如: (2) 烯醇式含量与溶剂有关,在极性溶剂(如:水或质子性溶 剂)中烯醇式含量,而在非极性溶剂中烯醇式含量,如: 3.亚甲基活泼H的反应 RX一般不宜用30 RX和乙烯式卤代烃,

12、最好用10 RX 引入两个不同取代基,第一次引入较大的基团 RX也可是卤代酸酯和酰卤等 乙酰乙酸乙酯-碳原子上的两个氢原子均可被烃基取代 乙酰乙酸乙酯及其取代衍生物可在不同条件下发生不同 的分解反应 4.分解 1)酮式分解:乙酰乙酸乙酯及其取代衍生物与稀碱作用, 水解生成-羰基酸,受热后脱羧生成甲基酮 2)酸式分解:乙酰乙酸乙酯及其取代衍生物在浓碱作用下 ,主要发生乙酰基的断裂,生成乙酸或取代乙酸 6.在合成中的应用 合成直链甲基酮 合成支链甲基酮 合成二元酮 合成直链一元酸 合成支链一元酸 合成二元酸 合成酮酸 同理,二取代乙酰乙酸乙酯 进行酮式分解将得到二取代 丙酮;进行酸式分解将得到 二

13、取代乙酸 1)合成甲基酮 经乙酰乙酸乙酯合成: 分析:(1) 产物为甲基酮,合成时一定要经过酮式分解 (2) 将TM的结构与丙酮进行比较,确定引入基团 (3) 最后确定合成路线 3)合成酮酸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用X(CH2)nX作烃基化试剂时,需 要2mol的乙酰乙酸乙酯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入基团时,要用卤代酸酯 X(CH2)nCOOC2H5,而不能使用卤代酸X(CH2)nCOOH (为什么?) 2)合成二羰基化合物 4)合成一元羧酸 分析:(1) TM为羧酸,经乙酰乙酸乙酯法合成时需酸式分解 (2) 将TM看成取代乙酸,确定引入基团 由于酸式分解的同时必然伴随酮式分解,故合成羧酸通常采 用丙二酸酯法 思考:经乙酰乙酸乙酯法合成下列化合物 7举例 二、丙二酸二乙酯 1制备 2酸性和烃基化 3、水解脱羧 丙二酸二乙酯及其取代衍生物水解生成丙二酸, 丙二酸不稳定,易脱羧成为羧酸 4、在合成上的应用 1)合成一元酸 2)合成二元酸 (1) 带支链的二元酸 注意:在引入基团时要用卤代酸酯,而不能使用卤代酸 (2) 高级直链二元酸 3)合成环状羧酸 5举例 作业: 1.2、5 2.2 3.1 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