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历史专业)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96233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秋(历史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春秋(历史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春秋(历史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春秋(历史专业)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春秋(历史专业)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秋(历史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秋(历史专业)(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春春 秋秋 春秋春秋(BC770BC770BC476BC476),自周平),自周平 王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卒,因鲁史王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卒,因鲁史 春秋记录了这一阶段的历史而得春秋记录了这一阶段的历史而得 名。名。 战国战国(BC475BC475BC221BC221),这一时),这一时 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 国。把国。把“战国战国”作为时代名称,开作为时代名称,开 始于西汉末年刘向汇编的战国策始于西汉末年刘向汇编的战国策 。 春秋春秋 童书业童书业 春秋史春秋史 第一节 春秋史概况 一、时空框架 1、时间框架: “春秋”得名于当时鲁国的史书春秋

2、。 其记事的上限是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年 ,下限是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481年。 春秋以鲁国国君的谥号来纪年,从隐 公到哀公,鲁国一共经历了12个国君,分 别是隐、桓、庄、闵、僖、文、宣、成、 襄、昭、定、哀。 2、空间框架: 春秋时期,除东周王朝之外,见于文献的诸侯 国,一共有140多个。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 河流域一带。 比较重要的诸侯国的方位大致而言,王朝的东 部及东北有郑、宋、曹、卫、鲁、齐、邢、燕 ;以北主要是晋;以西有秦;以南及东南,有 许、蔡、陈、楚。今江浙一带有吴、越,今四 川东部地区有古蜀国。 二 诸侯霸业的变迁 1、春秋的政局 2、郑庄公小霸 3、齐桓公称霸 4、晋文

3、公称霸 5、秦霸西戎 6、楚庄公的霸业 7、弭兵之会 8、吴越争霸 总体历史特征:诸侯争霸总体历史特征:诸侯争霸 1 1、春秋初年的政局春秋初年的政局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激烈,以大吞小,以 强凌弱,先后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 此时,卿大夫势力也在增长,瓜分公室,争 夺人口,夺取政权。 春秋的形势,用孔子的话说:“天下有道, 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 自诸侯出。” 1 1、郑庄公小霸、郑庄公小霸 3、齐桓公称霸 公元前685年(周庄王十二年 ),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为相 ,积极改革内政。 在政治、军事方面,基本上 维持“国”、“野”分治的制度 。 在经济方面,实行“相地而

4、衰征”的税收政策;并采取“通 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 不征”的鼓励贸易、促进生产的 政策。 管仲进行的改革,收到了“ 富国强兵”的效果。 4 4、晋文公称霸、晋文公称霸 晋的改革: 任用有才干的赵衰、狐 偃等人,推行“轻关易道 ,通商宽农”的经济政策 。 作爰田,作州兵。 城濮之战:公元前632 年,晋楚发生城濮之战, 晋军运用诱敌深入“退避 三舍”的战略,使楚军锐 气消弱,取得胜利。 晋文公复国图 5 5、秦霸西戎、秦霸西戎 公元前627年,秦乘晋文公 去世的机会,派军偷袭郑国,不 料行军途中被发现。秦遂灭晋盟 国滑(河南堰师)而归。晋出兵 截击秦军,爆发了殽(河南渑池 西)之战,秦军

5、陷入了晋军的包 围圈,全军覆没。 秦军东进的企图受阻,于是 转而向西发展,进军戎地,“益 国十二,开地千里”,取得了独 霸西戎的地位。 青铜剑 6、楚庄王的霸业 楚庄王时,任用孙叔敖为令 尹,稳住了政局,生产发展,为 争霸奠定了基础。前606年,楚 庄王率军北上,到达周的直辖区 ,并遣使问象征王权的九鼎轻重 ,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架势。 楚庄王问鼎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 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商纣暴虐,鼎 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 ,虽大,轻也。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 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 改。鼎之轻重

6、,未可问也!” 左传宣公三年 7 7、弭兵之会、弭兵之会 春秋时代,先后召开过两次“弭兵” 会议。 第一次在公元前579年,由宋国执政华 元发起,约合晋楚,于宋相会,订立了彼 此不使用武力,共同讨伐违命诸侯的盟约 。 第二次在公元前546年,宋大夫向戌 奔走于晋、楚等国之间,取得了诸侯国的 同意,在宋都(河南商邱)举行了有十四 个国家参加的弭兵大会。 8 8、吴越争霸、吴越争霸 前506年,晋之盟国吴国打败楚; 前495年,楚之盟国越 打败吴;前494年,吴夫差大举攻越,勾践大败,称臣归附 ;勾践卧薪尝胆,立志复国,任用范蠡、文种,实行改革, 前482年打败吴国。前473年越灭吴,夫差自杀。

7、著名军事家孙子 吴王夫差铜矛吴王夫差铜矛 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 大国争霸的实质及其影响: 大国争霸是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变革的反 映。 一 争霸战争打破了西周分封制的格局, 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二 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孕 育着封建地主制的产生; 三 争霸战争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 交流和民族融合,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 三、诸侯国政治的发展 “私家”的兴起: 1、晋国六卿政治:智氏 韩氏 赵氏 魏氏 范氏 中行氏 2、鲁国三桓执政:季孙氏 孟孙氏 叔孙氏 3、齐国田氏代齐 “私家”对“公家”的实质:私家对公家斗争的 实质是代表先进生产关系的新兴地主势力向旧贵 族势力的夺权斗争,封建地主

8、制逐步取代旧制度 。 私家与公室的斗争私家与公室的斗争 春秋后期,“私家”对“公 室”的斗争日益激烈。在井田制 日趋崩溃、私有土地不断发展的 时代,不少“私家”千方百计地 争夺土地和人民,成为拥有大量 私产的富有者。一时出现了“私 肥于公”,“大夫皆富”的局面 。与经济地位的变化相适应,他 们在政治上也必然要求有一个大 的变革。 越王勾践剑 田常执政后,为收买人心,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 进。结果使“ 民财为之归”。田氏由此获得的雄厚资 财,就为他从事“厚施薄敛”提供了保证。果然田氏“ 得齐众心”,民众大量逃往田氏门下,而重敛于民的“ 公室”却逐渐被抽空了。 公元前481年,田乞的儿子田恒(即田

9、成子)在民 众的支持下,以武力战胜齐简公亲信监止,齐简公出逃 ,后被杀死。田恒从而掌握了齐国的大权。以后,又任 命田氏兄弟和同族人作都邑大夫,扩大了自己封地。到 公元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仍沿用齐国国号。 田 氏 代 齐 青铜戟 第二节第二节 春秋时期制度的变迁春秋时期制度的变迁 促成春秋社会变革 的物质因素,是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 力发展的标志是生产工 具的改进,即铁器的使 用和牛耕的推广。 诗秦风驷铁:驷铁孔阜 ,六辔在手。 国语齐语:美金以铸剑 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 夷、金、斫,试诸壤土。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铁器铁器 春秋战国,铁 的使用已逐渐

10、普 遍。 春秋时期,铁 器使用还处于初 期阶段,但铁器 作为一种新的生 产力因素,为开 发山林,扩大耕 地,发展水利交 通,促进社会生 产创造了条件。 春秋兵器:铁制匕首 铁铲 铁犁铧冠 春秋金镡金首铁剑春秋金镡金首铁剑 春秋铜柄铁剑春秋铜柄铁剑 战国铁双镰范战国铁双镰范 牛耕牛耕 春秋时期,农业生产中 又使用了牛耕。如人们起名 字往往把牛和耕连在一起, 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 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 名子耕,国语晋语记 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 勤。” 水利事业水利事业 劳动工具的改进,促进了 水利事业的发展。郑国大夫 子驷执政,一面整顿井田的 封疆,一面开挖灌溉沟渠, 取得了显著成效。

11、灌溉工具 中已出现了“桔槔”,即利用 底端系石顶端桂桶的杠杆提 水。这种提水的方法,“民 逸而利多”。 春秋农具:青铜锄 春秋取水工具:桔槔 春秋时期的制度变迁春秋时期的制度变迁 土地制度的变化土地制度的变化 春秋时期,私田扩大 ,诸侯之间,卿大夫之 间,诸侯与周天子之间 争夺土地也开始了。井 田难以维持。 “ “维莠(野草)骄骄维莠(野草)骄骄” ”、” ”维莠维莠 桀桀桀桀” ”。 诗经诗经 齐风齐风 甫田甫田 “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 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 匿其力也。匿其力也。” ”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 审分审分 铁犁铧 冠 赋

12、税制度的变化 前685年,齐国实行按土的多寡肥瘠征收贡赋的 办法;即“相地而衰征” 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取消了公田与私 田的差别,一律按亩收税。 前548年,楚国“书土田”、“量入修赋”; 前538年,郑国“作丘赋”。 劳动者身份变化劳动者身份变化 新兴地主 自耕农 隶农 国语晋语一:“ 虽获沃田而勤易之,将 不克飨,为人而已。” 独立手工业者和独立商人的出现独立手工业者和独立商人的出现 原属官府的工商,春秋末期已有 很多人成为拥有不同生产资料和资金 的个体工商业者,其中还有少数人成 了大手工业作坊主和大商人。此时独 立的商人也出现了。如弦高、范蠡、 子贡等。 青铜铲 史记 货殖列

13、传: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 舟,浮于江湖。变易姓名,适齐 ,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 朱公以陶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 ,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 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十九 年之中,三致千金。 范蠡和子贡 史记 货殖列传: 子赣(即子贡)既 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 。废著鬻财与曹、鲁之 间。七十子之徒,赐最 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 ,匿于穷巷,子贡结驷 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 诸侯,所至,国君无不 分庭与之抗礼。 范蠡 子贡 史记记老子史记记老子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 守藏室之史也。守藏室之史也。或曰老莱子或曰

14、老莱子 ,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 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 老子百六十有余岁,或言二百老子百六十有余岁,或言二百 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 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 周太史儋见秦献公,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或曰儋或曰儋 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 然否。然否。 福建泉州老君岩 老子后来被道教尊为教祖。唐 朝自称老子之后,追尊其为“太 上玄元皇帝”。 老子者,楚苦县厉 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 ,名耳,字聃,周守藏 室之史也。或曰老 莱子,亦楚人也,著书 十五篇,言道

15、家之用, 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 百六十有余岁,或言二 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 寿也。自孔子死后百二 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 儋见秦献公,或曰 儋即老子,或曰非也。 世莫知其然否。 史记史记老子韩非列老子韩非列 传传 福建泉州老君岩 老子像 帛书老子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建构老子 思想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民族文化的灵魂 。 “天道”与“人道” 中国古代哲学的 基本问题 所谓“天道”,泛指宇宙、天地、自然的 起源和法则, “人道”则是关于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道 理。 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天文”是指关于季节、时令变化的学问,。 “人文”则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表述,主要 指社会制度和人们自身的素养。 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天道”和“人道”相互关系 的探讨和论述,就是对于“天文”和“人文”认 识的深化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