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问题教学法”模式研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794426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1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英语“问题教学法”模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大学英语“问题教学法”模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英语“问题教学法”模式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英语“问题教学法”模式研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警 每 鬻 大 学 英 语 “ 问 题 教 学 法 模 式 研 究 刘 晓树 ( 湖 南农 大学 ) 【 摘要】问题式教学法作为一种积极互动的教学方法,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深化课程内涵,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采用文献 研 究方法、 参与观察 以及非结构式访谈等方法进行 了资料的收集 , 分析 出大学英语的教 学不仅存在英语 老师水平低 以及教 学模 式陈旧等 问题 , 学生还存在英语基础薄弱 以及参与英语课 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因此 , 大学英语教 学需要进行模 式创新。我们倡 导大学英语“ 问 题教式 学法” , 从英语 老师与学生两个层 面进行 了探讨 。 【 关键 词l大

2、学英语 问题教 学法模式研 究 一 、绪 论 1 选题背景 外语教学法是一门研究外语教学理论和教 学实践 , 外语教 学过程 和教 学规律的学科。长期以来 , 外语教 学界 最 为重 视的就 是外 语教 学法 , 因为 “ 在其他条件等 同 的情况 下 , 不 同的教 学 方法 会导 致 完全 不 同的教 学 效 果” 。在以前 的英语教学 中, 英语老 师往往 占据 了大部 分 的时间来 讲授 了 “ 所有的” 知识 ,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 由于大学英语老 师本 身的水平不 高 , 教学方式不当 , 再加 上学生的英语 基础薄 弱以及 上课的激情 不高 , 所 以 大学英语课 的教 学面

3、临着很 多困难。而 大学英语 的 “ 问题 教学法 ” 能够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 , 问题 式教 学法突破 了传统 的从 书本知识到课 堂讲授 的封 闭式教学模式, 跳 出了对课 文的简单 解读 , 以精心设 置的问题 为切入点 , 构 建开放性的课 堂 , 引导学生 自主探 索 、 思考。而 以往 的探讨 的比较 多的是 关于大学英语任务教学法 、 语法翻 译法等 , 对于大 学英语 “ 问题教 学法 ” 模 式探讨的比较少 , 因此本文研究大学英语 “ 问题教学法” 模式有 着一定 的理 论与实际意义。 2 文献 综述 目前 , 有关大学英语教 学 的方法有 很 多, 相关 的研 究也 不少

4、。语 法翻 译法是外语 教学 中历史最悠久 、 使用 范围最广 的方 法之一 , 始于 1 81 9世 纪 , 中国早期 的大学英语教学也主要采 用此方法。我 国 2 O世纪 8 O年 代 中 期 前的大学英语教材基本上 以语法为纲 。调 查表 明, 语法 翻译 法在我 国的 外语教学 中仍 占主导地位。而温厚一 、 罗立 胜、 郝兴跃 、 张 香存 等都认 为应 把语 法教学和交际法结合 在起亚 , 在交 际 中教 语法 ; 2 0世纪 5 0年代 末 6 O 年代初 ,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在语 言学领域 占据了主导地位 。同 时, 以皮亚杰等 为代表的认知学派取代 了行 为主义并在

5、心 理学领域 占据 了 主导地位。认知法主要是受到 了上述两种理论的影响而产生 于 2 O世 纪 6 O 年代 。聂清浦等提倡在大学英语教学 中运 用认知法。而且 , 他 们总结 出了 自己的教学模式 , 即提问 讨论式语篇教学模式 ; 交际法产 生于 2 0世 纪 7 O年代 , 自从 8 0年代 以来 , 交 际法对 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 产生 了越来越 大 的影响。其 中李予军对交际法在中国的研究 进行 了全面 、 深刻的概述 。孔 燕平 、 王丽萍等的文章具有代表 性 , 这些 文章 更注重 交际法在 教 学中 的具 体运用 ; 任务教学法是在 2 0世纪 8 O年代交际法被 广泛采用的

6、历史 背景 下 , 对 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整体 语言教学 自 8 O年代在 美国出现以来, 引起了语 言教学界 的广泛 关注 , 有 关整体 语言 教学 的研究 文章多对其持 肯定 态度。但 是 , 有 关整体语 言教 学 , 语言 学界 尚未形 成统 一 的、 普遍 认可 的观点, 也 没有一 个确切 的定 义。随后对 于大 学英语 的教 学方法还出现 了折 中主义 方法 、 写长法 、 自主 学习法 等。大学英 语在 采取 这些方法进行教学 , 部存在 着很多 问题 , 我们 有必 要再来 探究一 下大 学英 语教学模式 。 3 研究方法 本 文采用文献研究方法 ,

7、首 先收 集有关 大学英语 教 学方法 的资料 , 对 其分类 整理 , 然后对其进行分析 , 归纳 出以往 的研究主要研 究 了哪些 方面。 为了加深对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理解 , 本文还 将采用参 与观察与非结构 式 访谈等方法 , 笔者亲 自到大学 英语课 堂中去 收集有 关资料 , 通过 与大学 英 语老 师以及一些学生交谈 , 获 取第一 手资料 。最后 , 综合 文献资 料 以及 收 集 的现场资料 , 分析大学 英语 教学 存在 的 问题 , 探 讨大 学英语 “ 模 式教 学 法” 的新模式。 二 、 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大学英语教师问题 据调查 , 一些大学英语老 师学

8、历还 比较低 。 特别是 一些 年老 的英语老 师, 虽然经验丰富 , 但是 由于学 历较低 , 再加上 与学 生存在 隔阂 , 因此大学 英语教学存在很 大 问题。笔者 通过 访谈 得知 , 在进 行交谈 的英 语老 师 当 中 , 具有博士 学位 的只 占 1 0 , 而 大部 分学历都在硕 士以下 ; 其次 , 大学英 语教学方法不当。大学英语老 师接受的教育都是应试 教育 , 没有受 到现 代 化的很大影响。因此 , 很 多大学英 语老 师还是采 用传统 的教 学方法 , 没 有 与时俱 进 。 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英 语课。一 些英语 老 师还 是 照本 宣科 , 上 课 没有激情 。

9、没有素质教育的概念 , 使得很 多学 生上英语课失去了兴趣。 2 学生问题 大学学生从 高中到 大学 , 以前 的英语 完全是 为 了应 付考试 , 相对来 说 基础比较薄弱。再加 上一些大 学生都是 来 自农村 , 而农 村的基础教 育比较 薄弱 , 在英语 教育上面学校投入 的也不 是很多。笔者通过 访问一些上英 语 课 的同学得知 , 很 多同学他 们家 乡的中学英 语老 师都是 中专毕 业的 , 然 后 也 没有什 么录音机等设备 , 听说读 写能 力训练的不够 , 所 以到了大学 之后 , 英语 的基础相对来说 比较薄 弱。如果大学 英语老 师不注 意上课的方 法 , 那 么很多学

10、生基本上跟不上 , 也就失去 了学英语的兴趣 ; 其 次, 学生学 习英 语 的积极 性不高。从英语上课的人数与情况来 看, 上英语课 时很多同学选 择 在宿舍里面睡觉 , 很 多同学在课 堂上 睡觉 , 同学 们上 英语课 的兴趣 不是很 浓 。很 多学生不愿意预 习功课 , 上课时也不积极 发言。 当老 师在英语课堂 上提出一个问题时, 大部分同学都是选择低下头, 很怕被老师叫起来回答 问题。 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不高 , 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 大问题 。 三、 “ 问题 教学法” 在大 学英语教学 中的重要性 1 开阔学生视野 , 激发创新思维 问题式教学法改变了以往学 生 以单 纯地接

11、受教 师传授 知识 为主的学 习方式 , 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 , 使 他们积 极参 与到教 学活动 中来。这 种开放式的探讨为学生提供 了思考和 交流 的空问 , 既开 阔了学生 的视野 , 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 有利于 调动他 们学 习的积极 性和 主动性 , 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课 堂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观念 中, 教师是 一 个神圣而辛苦的职业 , 在文章 中则表 现 的更为具体 、 更 为人性化 。问题 式教学法通过合理 设置的问题 , 引导学 生从不 同的 角度去思 考认识 世界 , 拓 宽了学生 的视野 , 激发 了学生 的兴趣 , 激活 了英语课 堂。另

12、外 , 在探 究中 拓展思维空 间, 培养创新精神 , 让学 生由被动 的接 受学 习转向 主动的 问题 式学 习, 直接参 与到课堂 中来 , 真正成 为教 学的主体 , 最终 实现了由知识 到 素质 的转化 。 2深化教学 内容 , 提升课程内涵 问题式教学法在解读课文 的基础 上 , 提 出一些 问题 , 以这些 问题 为切 入点 ,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当前英语课本 选取的课文 内容都注重 了 经典性与时代性的融合 , 涵盖 了科普 、 文学 、 娱 乐等 多个方 面, 因此 也便于 教 师在课文解读的基础上 , 提 出与大学 生 密切 相关 的一些 问题 , 而 这些 问 题往往

13、都是大学阶段最为关注 的 , 学生 对这些 问题 进行思 考和讨 论, 同 时 也是在对社会和人生进行深 刻的思考 。这种 问题式教 学 法打 破 了传统英 语教学的封 闭性教学模式 , 既深化了教学 内容 , 又提 升了课程 的内涵 , 对学 生的 自身修养和个体发展产生积极的指导作 用, 这也应该是大 学英 语课 的 重要功能之一。(F转第 1 3 4负 ) 0 4 2 01 1 1 1 5 业企业共 同开发紧密结合 生产 实际的实 训教材 。 并 确保优质教 材进课堂。 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 质量的重要手段 , 不断推进教 学资源 的共建 共

14、享 , 提 高优 质教学 资源的使 用效率, 扩大受益面 。 二、 课程体系改革的途径 高职院校如何真正培养 出适应社会 的人才呢?笔者 认为 , 首先 , 应 当 优化课程结构。每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要 与社会 需求和社会 发展相适应 , 与培养 目标相符合 , 课程要精简 、 适用 , 并且加强实践动手环 节。如何优 化 课程结构昵?根据培养 目标实行“ 课 程模块化 ” , 学科 之间相互 交融 渗透 , 设置综合化课程 , 这一点十分重要 , 可以直接扩大学生毕业后的择业范围。 1 教学方面 教学方面 , 学科体 系的” 三段式 ” 教学模式 需要从根本上打破。在专业 改革上 , 要突破

15、 以往高职 专业 培养 目标过 于泛泛和脱 离 岗位要 求的 问题 , 坚持能力本位原则 。 实施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 岗位标准贯通的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将专业标准 与职业标 准、 岗位标 准贯通 的思想落 实到每个教学时段 。在第一、 第二、 第三 、 第四学期 利用平均 23周的时 间 , 把分散在各门课程 中的职业 能力培 养内容 综合 回归到职 业标准 的要 求。在第五学期 的后半学期 和第六学期进行毕业综合实践及 顶岗实 习, 将 已获得的职业能力转化为企业岗位能力。其他学期内时段则通过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 进行一般技术应用能力与相关职业能力 的培 养。在 每 个

16、假期中, 还要安排 1 2周时间用于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由此 , 将专业能 力 、 职业能力、 岗位能力以及 素质 拓展有机 落实到人 才培养方 案的各个阶 段之中。 2 师资队伍建设 方面 师资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 , 好 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 须以强大的 师资力量作为后盾 。因此 , 课程体系 改革必须提 升 师资 力量, 改变教 师的 结构。教师的” 双 师” 素质必须需 要提高 , 教 师在推 进教 学改革 、 完成 改革 下的教学实施 工作能 力需要继 续加 强培养。需要 尽快 与行业 、 企 业相 结 合 , 最终形成 师资企业紧密结合的综合型 团队。 3 实验实训教学方面 校 内实训基地需要尽量 营造职场化 的实战环境 。模拟企业 岗位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