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二 格律诗五首 春望 长春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793251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二 格律诗五首 春望 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二 格律诗五首 春望 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二 格律诗五首 春望 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二 格律诗五首 春望 长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二 格律诗五首 春望 长春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二 格律诗五首 春望 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二 格律诗五首 春望 长春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他是谁?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 实,故被誉为“诗史”。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 主义的诗人。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年代。 春春 望望 学习目标 1. 了解春望这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 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2学习春望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 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3通过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学习名句赏析方法。 4通过归纳这首诗歌的中心,学习归纳中 心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的思想内容。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 的感情。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感情,品味诗 歌的“美点”。

2、【教学难点】 1、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 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 2、品味诗歌的“美点”。 走进唐诗,就是走进一个神奇 迷人的王国。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 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 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 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 发飘飘,风姿万千 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 人生去读。永远的唐诗,永远也读 不尽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 痍,诗中圣哲。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杜甫 杜甫是唐帝国盛极 而衰的历史转折时期 所产生的伟大诗人。 他亲身经受了八年安 史战乱之苦,因而社会 的动乱、中下层人的苦

3、难、对国事的忧愤和自 己的不幸遭遇等,都交 织熔铸在他的名篇巨作 中。后人评杜诗为“诗史 ”,称杜甫为“诗圣”。 少年望岳书壮志 中年春望忧黎民 诗圣杜甫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写春望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观国破家亡搔白首而痛心 临考场失意望泰山以明志 书望岳意气风发兼济天下 忧国忧民 古诗中的大美 意境开阔壮大, 感情深沉苍凉, 沉郁顿挫的风格 。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 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 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 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 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 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

4、存亡未卜。第二 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 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 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 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诗歌是极 其重要的一部分。从诗经到现在, 诗歌一刻也没停止它前进的脚步。从小 我们就会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春眠 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 落知多少。”可以说,诗歌是伴着我们成 长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湾的次北 固山下(要求背诵并解释),那么现 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另一种风格:杜甫 春望。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5、,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如何学习诗歌? 多读 第一招 读出诗韵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溅( ) 抵( ) 搔( ) 浑( ) 胜( ) 簪( ) jin 溅落 d 值得 so用指甲挠 zn shng能够承受 读书啊,别读 错了字呀! 一种束发的首饰 读准下面的字, 并理解它的含义 简直 hn 字词注解: 1、春望:选自杜甫详注 2、国:首都长安 3、破:陷落 4、草木深:草木丛生,人烟稀少 5、时:时局 6、别:离别 7、烽火:战火 8、浑:简直 9、簪:古

6、代男子用以束发连冠的首饰 第二招 感悟诗意、品味诗情 如何学习诗歌? 多思 译文: 国都虽已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春日的长安 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盛。(只因为)感伤国 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苦流泪 ,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头发早就白了,(因为忧国念家)变的越来越 少了,抓起来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 合作探究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 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 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 作简要分析。 2、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 鸟惊心”两句,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 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 ,听

7、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还有一种通 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 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 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 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 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合作探究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 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 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 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 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 。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 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 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 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 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合作探究 2、“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两句,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看 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 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还 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 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 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 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 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 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 移情于物,并无本质区别。 诗人“春望”“望”的是什么? 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 诗人形象? 依尾联请你猜猜诗 人的年龄。 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 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 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 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 诗人时年45岁,对国家前途

9、的忧思,对百 姓生活的担忧令诗人未老先衰。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 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 兴衰,思家恋亲,老泪 纵横,白发萧疏,忧心 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 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 思亲的形象。 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或许因为处于不幸的家庭中,我比 同龄人多了一分伤感,很容易就感时花 溅泪,恨别鸟惊心,可是很少有人注意 到我那微不足道的悲喜,所以当他的话 语中出现了“深秋了,多注意一下身体” 这么简单的一句关怀,使我静静地流下 眼泪,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把他当 作我最信任的朋友。 沥沥的夏雨,飘洒过西郊,山 愈青,树更秀,大自然越发显得精 神而有生气。 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名句:国破

10、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中国自两弹一星以来,在军事 科技方面建树寥寥。试想,等待中 国那些贪官阶级酒醒后,恐怕将不 会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美丽意境 ,而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的残垣断壁。 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与父母天各一方这么多年,虽 时时通电话,但仍有咫尺天涯之感 ,来自大洋彼岸的每一封家书每一 张照片,都令我爱不释手,百看不 厌,实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的境界。 总结全诗 春望这首诗是诗人忧乱伤春之作。 诗的前四句即前半部分是诗人感时忧国 的内容,都统在“望”中。诗人视域由远 而近,由大而小,从山河到草木,再到 花鸟,视象也由整体到部分,由混沌到 清晰。借景抒情,由景

11、见情,而不直抒 其情,其情由隐到显,由弱而强,步步 推进,层层袒露。 从景与情的变化,使人可以想象诗人 由翘首远望,慢慢地转入了低头沉思 ,从而进入了诗的后半部分思家 念亲。诗的后四句,是前半部分触发 而出,又进一步有所发展。由前面的 景,写到自己的情,又描出自身的形 。 诗人眺望春景,想望亲人,盼望军官,最后 以望者的形象作结一位稀疏白发的诗人 ,站在残破的长安城头,面对遍地草木,心 思远方的亲人,老泪纵横,忧心忡忡,叫人 怆然泪下。将前面感时、恨别之情概括无遗 ,又给人以实感,这也是诗人所擅长的写法 。 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比较: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动动脑,你就会成功! 拓展:拓展: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 消息后怎样的心情? 答:惊喜万分,归心似箭。 2、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 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 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答:忧国忧民,眷念亲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