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 崔丹丹.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3175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仪 崔丹丹.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地球仪 崔丹丹.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地球仪 崔丹丹.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地球仪 崔丹丹.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地球仪 崔丹丹.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仪 崔丹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仪 崔丹丹.(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地球地球仪 东阿县第五中学 崔丹丹 2017年9月 经线经线 纬线纬线 北极北极 南极南极 地轴地轴 观察地球仪,想一想,它和 地球的真实面貌有什么区别? 学习目标 1.1.能够利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能够利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 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2.能够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能够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 纬度。纬度。 3.3.能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能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 度与纬度。度与纬度。 经线与纬线 赤道 N S WE N A B 与地轴垂直 并环绕地球 一周的圆圈 圆圈 不相等 东西方向 连接南北两极并 垂直于纬线的弧 线 半圆 相等

2、 南北方向 看图并阅读课本第19页和20页, 完成表格。 经度与纬度 1.纬线、经线的起始线分别是多少度? 纬线、经线的起始线还可以称为什么? 2.从0纬线向南向北各划分为多少度?符号 是什么? 3.低中高纬度分别是多少度? 4.从 0经线向东向西各划分为多少度? 符号分别是什么? 5.怎么判定南北纬?怎么判定东西经? 6.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分别是 多少度? 阅读课本19页、21页,完成下列题目。 赤道 纬线: 以赤道为起点,向北向南 各分90 0 15 30 45 60 90 75 15 30 45 60 75 90 1.纬度范围: 2.纬度变化规律: 西东 赤道0- 极点90 从赤

3、道向两极 逐级变大 赤道或 0纬线 4.南北半球 分界线: 北纬 : N 南纬 : S 3.表示方法: N N N N N N S S S S S S 0 15 30 45 60 75 15 30 45 60 75 90 90 度数向北 增大为北 纬,用“N” 表示 向南增大 为南纬,用 “S”表示 030之间为 低纬度 3060之间为中纬度 3060之间为中纬度 6090之间为高纬度 6090之间为高纬度 高纬度 中纬度 低纬度的划分 N N N N N N S S S S S S 南北纬 的判定 低中高纬度 的判定 15 经度的 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起 点,向西、向东各分 180 0 经

4、线以西 称西经,用 “W”表示 0 经线以东 称东经,用 “E”表示 153045609030 45 60 90 0 本初子午线 W WW W W E E E E E 15 东西 经的 划分 向西增大为西经, 用“W”表示 向东增大为东经, 用“E”表示 0306090120150180306090120150 180 西增西经 东增东经 东西经的判定 WWW W W E E EE E 国际上习惯用 (写作20W) 和 (写作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 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西经20 东经160 20W 160E 东西半球 的划分 20W160E 东半球西半球西半球 0o60o60

5、o120o120o180o180o 把下列经度和所属的东、西半球连接起来。 15W 170E 东半球西半球 东经西经 经纬网: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 络。 015 15 30 15 0 用途: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03060901201503090 120 30 60 30 90 90 60 30 60 90 30 60 90 15 45 75 15 45 75 75 45 15 15 45 75 A 说出上图A、B两地的经度和纬度,并由此说明 建立经纬网的目的是什么? B 60150 105135120 15 0 15 A B 东增东经 E EE 30 30 经纬网判读攻略! 第一步:判断东西经、南北纬的符号 方法:画箭头,标符号(由小到大画箭头 ,箭头指向哪个方向就是哪个符号) 北增北纬南增南纬 N N S S 方法指导 经纬网判读攻略! 第二步:判断图中点的方向 例: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 105135120 15 0 15 A B 方法:十字法(以参照点为中心画十字,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北 东北 9010512014516018016014512010590 西增西经 东增东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