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3144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城市化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城市化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城市化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城市化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化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过程.(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城市化及其意义 1、概念: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 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 市地区的过程。 2、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 逐渐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3、意义 (5)文化、思想、观念 (3)工业(工业化与城市化) (2)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1)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4)科技、信息 【考点1】 城市化的标志、意义、动力机制 【11】(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3届10月联考 )2010年北京城市化率达78.71%,仅次于上海 (88.96%)。读北京城市化发展阶段空间变化示意图, 完成问题。 图中直接反映出北

2、京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B城市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D城市化问题日益突出 A 【12】(江西省百所重点高中2013届10月质检)下表 为20032009年某市人口变化情况表。读表,完成 问题。 上表资料说明该市( ) A城市化水平在不断上升 B城市化速度在不断加快 C2007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 D该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低于我国平均水平 A 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推力因素: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 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农村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大。 拉力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

3、城市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 城市交通便捷。 三、城市化的特点 【锦囊】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的区别 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城市范围不 断扩大,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郊区城市 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不同表现阶段。 郊区城市化:二战之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 城市 的人口迁移逐渐居次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 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据统计,几乎 4000万(占全美当时人口1/5)美国人因变换工作及其他 原因,每年至少搬家一次,而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 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 市化。 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

4、些大城市人口 外迁出现了新的的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 ,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出现了人口负增长。这就是 说,整个大都市区出现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 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国外学者将这一过程称为逆城 市化。 再城市化: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 东北部一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 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国内外移 民的影响,19801984年间,就有纽约、波士顿、费 城、芝加哥等7个城市在市区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所 谓的再城市化。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0 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5、 1800 1820 1840 1860 1880 1900 1920 1940 1960 1980 2000年 城市人口比重(%)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全世界 198020001960 40 20 60 80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年份 2020 100 世界城市化水平(%) 世 界 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 1750年之前,城市人口比重只有1%-2%,1900年提高到13.3% 2地区差异 【考点2】 城市化的进程 【21】(北京市海淀区2013届11月质检)读下图, 回答问题。 如果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则( ) AA曲线可表示发达国家城市

6、化过程 BA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速度快 C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22】(2012浙江卷)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 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 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 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 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 市化 B阶段与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 口增多 C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 效抑制 D到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 区集

7、聚 A (2)影响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 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 B (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卷)我国东北地 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 增长在10年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状况。结合 图文材料,回答(1)(2)题。 例例1 1 (1)上图图所示人口增长长状况的分布,能够够反映 该该城市( )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边迁移 B老龄龄人口增多 C人口自然增长长率的提高 D人口密度变变小 (2)伴随上图图所示的人口变变化,该该城市( ) A商业业用地减少 B居住用地扩扩大 C交通用地减少 D工业业用地扩扩大 四、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8、 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1)土地利用方式(2)就业方式 (5)生态(6)信息(7)文化 (4)景观(3)产业结构 (1)气候(2)水文(3)地形(4)生态 对水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不透水下垫面面积的日 益扩大及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的日益增多,不但 扰乱了城市区域正常的水循环,而且还导致了水质 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1)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化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 原有的透水地区(农田、森林、草地)不断被混凝 土建筑物及沥青路面所取代。城市不透水面积和排 水工程的扩大,减少了雨水向下的渗漏,增加了地 表径流流速,致使地表总径流量和峰值流量增加,

9、滞后时间(径流量落后于降雨量的时间)缩短。 (2)对水分蒸发的影响 城市化不断加速,导致绿地迅速减少,不 透水面积增加,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减少, 使得地表及树木的水分蒸发和蒸腾作用相应减 弱。 (3)对地下水收支的影响。城市化的发展加快了人 们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如上、下水道及地铁等工程均 对地下水的收支产生很大的影响。城市化的发展导致 了地下水收支量的失衡,地下水支出量远大于其收入 量,结果导致了大面积的地下水漏斗,即通常所说过 分的地下水开采,引起区域性地面沉降。如东京有些 地区曾在一年内地面沉降26cm;墨西哥城每天抽取地 下水量达3.75Mt,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严重的地 面沉降,建

10、立于1934年的国立美术馆现已下沉0.3m, 16世纪兴建的圣弗朗西斯科教堂下沉1.5m,如今不得 不加修阶梯以便进出。 (4)对水质的影响:城市化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 指生产、生活、交通运输以及其他服务行业排放的污 染物对水环境的污染。 目前,发达国家均已采取了十分严格的排污控制 手段,加之兴建大量的一级、二级污水处理厂,从而 使城市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已得到控制。特别是工业 废水得到较高净化处理,减少了对水质的污染,许多 河流的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尽管如此,城市水质 污染问题远未得到彻底解决,城市河流BOD(生物化 学耗氧量)水平仍远高于非城市河流,如日本全国 BOD含量超过10mg/l的

11、显著污染河流中,城市河流占 88,从地区分布上看,这些显著污染的城市河流的 70以上集中于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 与发达国家城市水质污染基本得到控制不同, 发展中国家城市水质污染却十分严重,甚至于有进一 步恶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经济承受力有限,所以城 市基础设施的下水道系统不完备,其污染处理能力有 限,先经济发展、后环境治理的方针,使发展中国家 的城市水质日趋恶化。 (1)热岛效应是人类活动对城市区域气候影响中 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早在18世纪初,学者( Howard)就发现伦敦市内外气温存在差异。此后 ,随着城市的发展,热岛效应对城市规划布局、 经济发展及人群健康等许多方面的影响日益突出 。在各

12、国学者研究过的不同规模城市中,无论其 处在何种地理纬度和地质条件,市内的气温都 高于郊区。而且当系统天气微弱、冬季和夜间 静风无云时,热岛的强度最强。城市内外温差以 最低温度最显著。随着城市的人口、面积、性质 不同,热岛强度最大值一般在27 城市“五岛”效应 许多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将使得“暖气”增加, 这似乎是令人欣慰的。但到了夏天,空调度日( 冷气开放时段气温平均超过18的度日数总和) 增加,因夏天1度日冷气开放的能耗要比冬季1度 日取暖的能耗高,这对于缓解能源紧缺的压力来 说是不利的。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来看, 对城市建设的能源消耗也是不利的。 夏季,当热浪袭来时,热岛效应使人们因酷热难

13、 忍而大开空调。可空调制冷向室外排出的热量,更加 增强了热岛效应的负作用。密闭的建筑物内通风不畅 将引起密闭建筑综合症等损害人体健康的多种疾病, 如心力衰竭等。美国15个城市所统计,每年有1150人 因高温使身体衰竭致死,而随城市热岛增强,估计死 亡人数将上升到7500多人。 热岛效应还会导致热岛环流的产生。 在市中心气流辐合上升并在上空向四周 辐散,而在近地面层,空气则由郊区向 市区辐合,形成乡村风,补偿低压区上 升运动的质量损失。这种环流可将在城 市上空扩散出去的大气污染物又从近地 面带回市区,造成重复污染。当天气系 统主导的本地风速极小时,热岛环境表 现得更为明显。 (2)干岛、湿岛、雨

14、岛、混浊岛效应 由于城市下垫面的差异与排水系统发 达、地面比较干燥,因而城市水汽蒸散量 小于乡村。另一方面,城市中工业生产中 排出的水汽又使空气湿度增加。但据估计 ,人为水汽量尚不足自然蒸散量的16。 因而在绝对湿度的空间分布上,市区小于 四郊,形成了所谓“干岛”,尤以夏季晴 天白天时为甚。 夜间,地面迅速冷却,气温直减率减 小,水汽向上的湍流输送量也随之减少;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使市区气温较高,因而 水汽凝结很小。所以在近地层空气中的水 汽含量反而高于四郊,形成了所谓“湿岛 ”。但与“干岛”相比,它是次要的。 城市的工业、交通、民用炉灶等排出 的烟尘以及大气中光化学过程生成的二次 污染物使空气

15、变得混浊,能见度下降,日 照和太阳辐射强度降低,形成以城市为中 心的“混浊岛”。 我国学者曾利用历史气象资料、环境 监测数据和气象卫星的晴天红外辐射资料 ,较全面地研究了上海都市气候中的五岛 效应,指出五岛之中,以热岛、干岛和混 浊岛出现的频率最大;湿岛仅出现在夏季 晴夜无风的短暂时期内;雨岛集中出现在 汛期大气经向环流较弱之时的下风向处。 五岛之间有着紧密的相互制约。 人文环境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农村 转转 变变 为为 城市 土地利用方 式 农业农业 用地建设设用地 居民就业方 式 第一产业产业第二、三产业产业 景观特征乡乡村景观观城市景观观 人口分散、农业农业 人口密集、非农业农业 人口 经济开放程 度 低高 信息、交通欠发发达发发达 文化、观念 受教育程度低,整体 文化素质较质较 低 受教育程度高,整体 文化素质较质较 高 、 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城市环境问题 1、问题(“城市病”的表现) 城市病 环境恶化 社会不安定 就业困难 住房困难 交通拥挤 人口密集 五、城市环境问题 2、原因 人类产业活动密集 长期高强度的工业生产 不合理的城市规划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