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短文两篇》 新人教版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93118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3.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短文两篇》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短文两篇》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短文两篇》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短文两篇》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短文两篇》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短文两篇》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短文两篇》 新人教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答谢中书书 陶 弘 景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朗读、背诵课文,掌握重:朗读、背诵课文,掌握重 点字词句的意思。点字词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 :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 言的精炼,布局的匠心所在。言的精炼,布局的匠心所在。 情感目标情感目标 :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 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的感情。的感情。 自主学习交流 1、作者及相关资料。 2、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 了的词句 3、本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表达的 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陶弘景,字通明陶弘景,字通明,丹阳,丹阳 秣陵(今江苏

2、南京)人。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 医学家、文学家,隐居茅医学家、文学家,隐居茅 山。有山。有陶隐居集陶隐居集真真 诰诰真灵位业图真灵位业图本本 草集注养性延命录草集注养性延命录 等著作流传于世。梁武帝等著作流传于世。梁武帝 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 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 “ 山中宰相山中宰相” ”。 作品简介作品简介 答谢中书答谢中书书书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 一封谈山水的信。一封谈山水的信。书,即书信,古人的书,即书信,古人的 书信又叫书信又叫“ “尺牍尺牍” ”或或“ “信札信札” ”

3、,是一种应用性,是一种应用性 文体,多记事陈情。文体,多记事陈情。本文是作者给谢中本文是作者给谢中 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描绘山川秀美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描绘山川秀美 ,清新简淡,是写景的名篇。,清新简淡,是写景的名篇。谢中书即谢中书即 谢征谢征,字元度,夏阳(今河南太康)人,字元度,夏阳(今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故称,曾任中书鸿胪,故称“ “谢中书谢中书” ”。 重要词句重要词句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实是欲界之仙都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 (季节) (消散) (颓,坠落) (沉鳞竞

4、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 (人间的仙境) (复,再;与,参与,指欣赏) 找出文章中写景的句子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 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仰视与俯察相结合 平远与高远极目远眺 动静结合 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 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 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 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 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 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 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 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 的得意

5、之感。的得意之感。 背诵检查背诵检查 山山 ,古,古 。 高高 ,清,清 。 两两 ,五,五 。 青青 ,四,四 。 晓晓 ,猿,猿 。 夕夕 ,沉,沉 。 实实 。 自自 ,未,未 。 川之美 来共谈 峰入云流见底 岸石壁 色交辉 林翠竹时俱备 雾将歇鸟乱鸣 日欲颓 鳞竞跃 是欲界之仙都 康乐以来 复有能与其奇者 小小 结结 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是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 封信,虽只有六十八字,但笔笼山川,纸纳封信,虽只有六十八字,但笔笼山川,纸纳 四时,文辞清丽,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学四时,文辞清丽,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学 习它就是要学习作者高超的艺术笔力,学会习它就是要学习

6、作者高超的艺术笔力,学会 鉴赏它的美学价值。同时培养自己热爱自然鉴赏它的美学价值。同时培养自己热爱自然 、崇尚自然的美好感情。、崇尚自然的美好感情。 佳句运用 本文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运用或 仿用本文的写景句来写一段话描绘一处 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巧。 迁移拓展迁移拓展 “写景物,抓灵魂;多视角,传实情。” 家家 庭庭 作作 业业 1 1、做阅读感悟中的本课练习一、二、做阅读感悟中的本课练习一、二、 三、六题。三、六题。 2 2、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记承天寺夜、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记承天寺夜 游游 (1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 文,提出认为

7、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文,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 的词句。的词句。 (2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景,是怎样写的)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景,是怎样写的? ? (3 3)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答谢中书书有)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答谢中书书有 什么不同?什么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 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 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 有85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 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 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 的心境。本文语言简练而又极富表现 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 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 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学情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微妙

8、复杂的 心情。话中有诗,意蕴深远,适合学生的 诵读学习。八年级学生经过初中一年多的 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 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 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 怀的文言文,讲解本文时,要注意引导、 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努力创设情景,以诵 读为主,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 法,让学生能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 悟。 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依据教材与学情特点 ,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读“神品之文”:培养学生多样性诵读,领悟文 章的思想感情。 2、品“月色之美”: 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

9、景句 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悟“闲人之情”:理解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 己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其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闲人含义,体会作者旷达的心境。 教法方法: 根据教材和学情特点,结合教学目标, 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原则,结合多 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选择诵读感悟法、 评析欣赏法 、想象联想法等。通过创设 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在寻 求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中,逐步深入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习方法 在制订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八 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能力水 平的不平衡性。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 ,灵活采用

10、诵读品味、圈点勾画、讨 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方法,在教师创 设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自主、合 作、探究的活动中,获得个性化阅读 的体验,通过诵读和理解相结合,提 高学生分析细节、品味、鉴赏语言的 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 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一个创 新的画家,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 谐爱开玩笑的人他曾为妓女题诗,他和和尚趣谈, 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他是谁?(苏轼苏东 坡)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他在黄州写的一篇游记小品 记承天寺夜游 明确学习任务: 读神品之文 品月色之美 悟闲人之情 读神品之文

11、 1.试读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一点文言 的味道。 2、听读 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 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3、译读 读通、读懂意思。(信、达、雅) 整体感知 叙(夜游)之事 品(月色)之景 抒(闲人)之情 情景交融 品月色之美 1.本文写“月色之美”的句子有哪些?写出了月 亮的哪些特点?美在何处? 2.苏轼用了什么手法把月亮写得如此富有神韵 和诗意? 3.你能在景物描写中感受到苏轼的心情吗?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方法提示:如何鉴赏文中的景语? 1.从用词的角度 动词 形容词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比喻 拟人 排比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联想 想象

12、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4.透过“景语” 揣摩“情语”。 示例: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入”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月亮的温柔多情。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 寂寞无聊,在作者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情况下主动来慰藉他那颗孤独的心 灵。作者顿时睡意全消,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欣然”写 出了作者的喜悦与兴奋。 (学生可合作鉴赏: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教师适时点拨)(重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赏析: 、比喻。作者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 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本段虽未着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 的月光。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积水

13、空明”是就月光本身而言,“藻 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一正一侧,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 透明世界。 、抓住瞬间的感觉,把空明澄澈的月光写到极处。“积水空明”是人在 月光下产生的错觉;先写假象“水中藻荇交错”,在明“本体”“竹柏影” 则把这种错觉推进一层,更加使人感到扑朔迷离,亦真亦幻。猛一抬头看见 了竹柏,这才醒悟:“藻荇”原来是月光下摇曳的竹柏的影子,“空明 ”的“积水”却是一泻千里的冷月清光,愉悦之情顿现笔 端,从而获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艺术效果。 悟“闲人之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资料1.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

14、 诗句,说苏轼以诗讥谤新法。八月,将他逮捕入狱。他被长时间 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 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本文写于元丰六年,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资料2.苏轼以犯人的身份被贬黄州,无薪俸,故租五十亩荒地经营 。他筑水坝,建鱼池,移树苗,种植稻麦和蔬菜,并在坡边自筑 茅屋,号“东坡居士”。有诗云“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草堂,日炙风吹 面如墨”“自笑平生为口忙”。 资料3. 张怀民,作者的好朋友, 1083年贬黄州,起初寓居承天寺, 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 逆境而无悲戚之容,为品格清高超逸之人。 合作探究明确: 1、即清闲的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 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月夜处处有,却只有 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它。 其次,包含了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 远大的抱负,但一贬再贬,流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