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通用知识培训课件2012-2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2892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火防爆通用知识培训课件2012-2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防火防爆通用知识培训课件2012-2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防火防爆通用知识培训课件2012-2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防火防爆通用知识培训课件2012-2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防火防爆通用知识培训课件2012-2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火防爆通用知识培训课件2012-2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火防爆通用知识培训课件2012-2讲解(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质量安全环保处 防火防爆通用知识培训 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一、燃烧基本知识 二、爆炸基本知识 四、灭火器材使用方法 三、火灾事故基本知识 五、重点防火部位管理 六、动火作业管理 一、燃烧基本知识一、燃烧基本知识 1、燃烧的本质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也就是化学 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所见 的燃烧现象,大都是可燃物质与空气(氧)或其它 氧化剂进行剧烈化合而发生放热发光的现象。实 际上燃烧不仅仅是化合反应,有的是分解反应。 2、燃烧条件 (1 1)燃烧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燃烧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 1). .可燃物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

2、化剂起燃烧反应 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汽油、液化石油气、木材等。如汽油、液化石油气、木材等。 2 2). .助燃物助燃物 凡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均称为助燃物 。如空气、氯、高锰酸钾等。常见的有空气和氧气。如空气、氯、高锰酸钾等。常见的有空气和氧气。 3 3). .着火源着火源 凡是能引起可燃物质发生燃烧的热能源,均称 作着火源(热、光、电、化学、机械能等)。如明火、摩如明火、摩 擦、撞击、高温表面、自然发热、化学能、电气火花、雷擦、撞击、高温表面、自然发热、化学能、电气火花、雷 击、静电、聚集的日光和射线等。击、静电、聚集的日光和射线等。( (也是引起爆炸的能源也是引起爆炸的能源) )

3、 3、影响燃烧速度的因素 1.同一可燃物的燃烧速度决定于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在相同 体积下,燃烧表面积愈大,燃烧速度愈快。 2.燃烧物质与氧化合的能力。氧化能力愈大,燃烧速度愈快 ;反之,则愈小。汽油蒸发快,比较容易与氧化合,它的 燃烧速度相对较快。 3.燃烧物中碳、氧、硫、磷等可燃物的元素的含量,这些含 量愈多,燃烧速度愈快,反之,则小。例如石油含碳、氢 大约为9699.5%,乙醇含碳、氢大约为65.2%,所以石油 燃烧速度大于乙醇。 二、爆炸基本知识二、爆炸基本知识 物质自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 量能量的现象称为爆炸,爆炸一般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 性爆炸 1、物理性爆炸

4、 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称为物理性爆炸。 物理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并不改 变例如蒸汽锅炉爆炸、压缩气瓶因外界条件变 化而造成的爆炸都属于此类。 2.化学性爆炸 物质在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高温高压和 新的反应产物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性爆炸。 化学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均发生了根本的改 变化学性爆炸按爆炸时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又可分为三类: 1)简单分解爆炸 2)复杂分解爆炸 3)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 吐哈油田分公司 “10.28”爆炸着火事故 2003年10月28日14:50,吐哈油田分公司 丘陵采油厂发生了一起油罐爆炸着火事故 ,造成5人死亡、2人重伤、

5、1人轻伤,直接 经济损失583608元。 事故发生经过: 10月28日,吐哈油田分公司丘陵采油厂注采 保运班执行将1井两具40M3原油罐搬至柯14井任务 。该罐于10月4日起停用,罐中原油已放至底阀口 (底阀口距罐底10厘米),罐内留有残液。 9:30,注采保运班电焊工及维护工到达勒1 井进行吊罐作业。在吊罐装车时,发现油罐排气 管过长不便拉运,就将排气管割成两段拉运。 12:30左右,两具原油罐及相关附件拉运到柯 14井。 13:00,开始卸装吊罐工作。 14:44,注采保运班先在油罐上连接排气管法兰, 后焊接排气管割开的延伸部分。 14:50,油罐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爆炸,现场开始着 火。 1

6、5:52,消防车赶到现场进行扑救。 16:20,将火扑灭。 事故的直接原因: 作业人员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即先将排气管用法 兰联接到罐体上,后对排气管的延伸部分进行焊接。由于 罐内留有残液,残液在罐内挥发形成爆炸性气体顺排气管 排出时,遇焊接明火,引爆了罐内爆炸性气体。 1.动火管理,监督不到位; 2.违章作业,未进行吹扫、清洗或置换; 3.操作人员素质差,缺乏必要的常识。 三、火灾事故基本知识 (一)火灾事故的特点 1、严重性 火灾事故所造成的后果,往往是比较严重的,它容易 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2、复杂性 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原因往往比较复杂。 3、突变性 虽然存在事故征兆,但一方面由于目

7、前对火灾事故的 监测、报警等手段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广泛应用等尚不理 想;另一方面,有相当多的人员对火灾事故的规律及其征 兆了解和掌握得很不够。因此,火灾往往是在人们意想不 到的时候突然发生。 (二)火灾事故的一般原因(二)火灾事故的一般原因 1、人的因素 思想麻痹、侥幸心里,不负责任,违章作业,漫不经心,惊慌失措 。 2、设备的原因 设计错误且不符合防火要求,选材不当或设备上缺乏必要的安全防 护装置,密封不良,工艺缺陷等。 3、物料的原因 可燃物质的自燃、各种危险品的相互作用,在运输装卸时受剧烈震 动、撞击等。 4、环境的原因 潮湿、高温、通风不良、雷击等。 5、管理的原因 规章制度不健全,没

8、有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没有设备的计划检修 制度,通风、采暖、照明设备失修,生产管理人员不重视安全,不重 视宣传教育和安全培训等。 (三)火灾的种类(三)火灾的种类 目前,我国将火灾种类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 以下五类: 1、A 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 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2、B 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甲醇 、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 3、C 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炔 、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4、D 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 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5、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 (四)常用灭火方法

9、冷却灭火法(如水、CO2) 隔离灭火法 窒息灭火法 抑制灭火法(使灭火剂参与燃烧的连锁反应,使燃烧过程 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从 而使燃烧反应停止,如干粉、1211等) 四、灭火器材使用方法 1、灭火器的分类 按其移动方式可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 按驱动灭火剂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储气瓶式、储 压式、化学反应式、 按所充装的灭火剂则又可分为:泡沫、干粉、卤 代烷、二氧化碳、酸碱、清水等。 空气泡沫灭火器:这类灭这类灭 火器内充装的灭灭火剂剂是空气泡 沫液与水的混合物。空气泡沫的发发泡是由空气泡沫混合液 与空气借助机械搅搅拌混合生成,在此又称空气机械泡沫。 空气泡沫灭灭火剂

10、剂有许许多种,如蛋白泡沫、氟蛋白泡沫、 轻轻水泡沫(又称水成膜泡沫)、抗溶泡沫、聚合物泡沫等 。由于空气泡沫灭灭火剂剂的品种较较多,因此空气泡沫灭灭火 器又按充入的空气泡沫灭灭火剂剂的名称加以区分,称为为蛋 白泡沫灭灭火器、轻轻水泡沫灭灭火器、抗溶泡沫灭灭火器等。 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类灭这类灭 火器内充入的灭灭火剂剂是液化二 氧化碳气体。 干粉灭火器:这类灭这类灭 火器内充入的灭灭火剂剂是干粉。干粉 灭灭火剂剂的品种较较多,因此灭灭火器根据内部充入的不同干 粉灭灭火剂剂的名称,称为为碳酸氢钠氢钠 干粉灭灭火器、磷酸铵盐铵盐 干粉灭灭火器。氨基干粉灭灭火器。由于碳酸氢钠氢钠 干粉只适 用于灭灭、

11、类类火灾,因此又称干粉灭灭火器。磷酸 铵盐铵盐 干粉能适用于、类类火灾,因此又称 干粉灭灭火器。 卤代烷灭火器:这类灭这类灭 火器内充装的灭灭火剂剂是卤卤代烷灭烷灭 火剂剂。该类灭该类灭 火剂剂品种较较多,而我国只发发展两种,一种 是二氟一氯氯一溴甲烷烷,简简称“1211灭灭火器,1301灭灭火器 。 8Kg 4Kg 2Kg 1Kg 450g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干粉式灭火器 CO2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使用方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扑救一般B类火灾,如油制品 、油脂等火灾,也可适用于A类火灾,但不能扑 救B类火灾中的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 如醇、酯、醚、酮等物质火灾;也不能扑救带电 设备及C类

12、和D类火灾。 泡沫灭火器使用方法: 2、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和易燃、可燃气体火灾,以及电 器设备火灾. 3、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主要适用于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火灾,还可扑救仪器仪表 、图书档案、工艺器和低压电器设备等的初起火灾。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主要适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器设备的初起火灾。 五、重点防火部位管理 1、重点防火部位的由来 各基层单位应每年开展一次危险普查(钻井 及井下公司应对每口井单独进行危险普查评估)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出每个场所的重点防火部 位。重点防火部位由基层单位建立“基层队(车间 )消防档案”,

13、作业班组进行具体管理,基层单位 进行监督检查。 2、消防档案的建立: 2、消防档案的建立: 2、消防档案的建立: 2、消防档案的建立: 2、消防档案的建立: 2、消防档案的建立: 3、重点防火部位所在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a)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b)确定本单位和所属各部门、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并 在各级HSE责任制中明确消防安全责任; c)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及消防 安全培训; d)定期组织消防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e)建立义务消防队,定期组织训练; 3、重点防火部位所在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f)按照BT.18.2消防设施及

14、器材管理办法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 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 、有效; g)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 疏散标志; h)单位领导要定期分析本单位消防安全情况,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i)建立防火档案,设置重点防火场所(部位)标志,确定火灾危险源,实 行严格管理; j)结合岗位职责,实行防火巡检,做好防火记录; k)制定火灾应急处置及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4、重点防火部位应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 消防安全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b)火源、电源、气源管理; c)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 d)消防(

15、控制室)值班; e)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管理; 4、重点防火部位应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 消防安全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f)义务消防队的组织管理; g)应急演练; h)消防巡查、检查; i)火灾隐患整改; j)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 k)其它必要的消防安全制度。 5、各单位应对重点防火部位的每名员工每年至少进行2次 消防安全培训并考试,新上岗和转岗员工应进行上岗前的 消防安全培训并考试。培训内容至少包括: a)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b)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消防措施; c)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d)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e)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的知识和技能,事故案例等。 6、重点防火部位的管理 标识必须悬挂在重点防火场所(部位)的醒目位 置或出入口处,且指定专人管理,因自然原因造 成损坏、破旧的,应及时更换。 基层单位重点防火部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