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地理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792144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地理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地理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地理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地理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地理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地理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地理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江苏省专用) 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五年高考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 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 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 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答案 B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安第斯山脉的隆起使山脉东西两侧的河流流向 不同,西侧主要流向太平洋,东侧主要流向大西洋。由于安第斯山脉分布在大陆西侧,故地表径 流主要流向大西洋。故选B。 (2015江苏单科,6,2分,中)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 )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易错警示 C、D选项

2、说法也正确,但与题干不符,不能审清题干要求是出错的主要原因。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 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 主要分布区图。完成下题。 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6浙江文综,1,4分)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 )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答案 B 本题考查气候变化。读图可知,甲到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向北移,说明气温上 升,

3、故A项错误;乙到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向南移,但幅度较小,说明气温略有下降,B项正 确;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应该导致气温持续上升,这与实际气温变化不符合,C项错误; 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气温应上升,这与实际气温变化不符合,D项错误。 评析 本题难度中等,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移动与气温 变化的关系。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 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 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

4、13年实验中 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 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 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 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 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 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 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 2.(2014课标,7,4分,0.216)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 生物量提高 生物量降低 植株密度改变 植被分布改变 A. B. C. D. 答案 A 本题考查获取数据信息能力。

5、依据表中植株数量一栏信息可知,灌木植物数量没有 变化,但草本植物数量有明显增加,则植株密度改变,依后面两个地上、地下生物量可看出生物 量总体提高,故正确,即A正确。 3.(2014课标,8,4分,0.317)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 是 ( )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答案 D 本题考查获取数据信息能力。表中地下生物量一栏显示:灌木植物数量逐年减少,而 草本植物数量逐年增加,呈现此消彼长态势。故D项正确。 4.(2014课标,9,4分,0.494)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 A.灌木植

6、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答案 D 从表中数据可看出,总体上草本植物越来越繁茂;而灌木植物呈现地上增加、地下减 少态势,且总量无增加,则未来可能出现萎缩;故D项正确。 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5.(2014课标,8,4分,0.317)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 岛 (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答案 B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特有动物种属的形成主要与该岛远离大陆,地理 环境相对孤立有关

7、,故B项正确。 6.(2014课标,9,4分,0.494)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耐寒的企鹅是南极洲的特有动物,赤道地区本应分布喜 暖的动物,企鹅在此处能生存主要与该岛能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有关,故C项正确。 7.(2016课标,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 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

8、捕鱼的熊的数 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0分)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6分) 答案 (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 存条件恶劣。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解析

9、本题以堪察加半岛为背景,重点考查了该半岛的自然环境特征。 (1)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堪察加半岛地处季风气候区,图 中等高线反映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且高差较大。因此山脉对季风起阻挡作用,形成多雨区和雨 影区,且形成明显的气候垂直分异。 (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信息是:气候影响植物生长,植物数量影响动物的数 量,气候对动物生长也有影响。 (3)图中信息反映甲地有河流,熊的重要食物鲑鱼多,熊出没几率大。甲位于堪察加半岛南部夏 季风背风坡,有森林且晴天多,利于隐蔽和拍摄。 8.2013课标,36(1)(3),14分,0.37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 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 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 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 答案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分)(河水水位季节 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

11、露;(2分)风沙在此沉积。(1分) (2)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 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分)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 积。(2分)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分)河流源地及流经 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2分)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 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分)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2分) (每名考

12、生选择一种观点做答,所提供的论据应支持所选择的观点,否则不得分。若两种观点都 提供了论据,以所答的第一种观点评分。) 解析 本题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及有关的区域地理知识,还有综合分析能力。 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 裸露,风出风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沉积。 第(2)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规模会扩大),则要根 据题干中介绍的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河床裸露、风 力减小导致泥沙沉积。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

13、少的原因以 及限制沙丘群扩大的因素。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 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下 题。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1.(2013课标,5,4分,0.429)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 ) 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 B. C. D. 答案 A 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依然有一定的保温、保土作用,故排除,A项正确。 读图,回答下题。 太平洋珊瑚礁(岛)分布示意图 2.(2013天津文综,6,4分)据图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

14、宜生长在 ( ) A.岛屿周围的浅海 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 C.温暖清澈的浅海 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 答案 C 本题以珊瑚礁(岛)的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图中看,珊 瑚礁(岛)分布在低纬海区,海水温暖,且该海域降水丰富,水循环更新速度快,海水清澈。 3.(2012广东文综,4,4分)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 )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答案 B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5、洋流主要由盛行风驱动,故A项错误;大气的主要直接 热源是地面,海洋面积广大,以辐射形式为大气环流提供动力,故B项正确;赤潮成因主要是海水 污染造成海水中氮、磷元素增多,与臭氧无关,故C项错误;信风的成因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 低气压带之间存在气压差,故D项错误。 4.2013重庆文综,13(1),12分广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 求。 充足的水源补给是地下水资源形成的重要条件。指出上图中地表组成物质和地形起伏的特点,(6分) 并分析其对地下水水量的影响。(6分) 答案 特点:地表组成物质以松散风化物为主、厚度大;地形起伏和缓。 影响: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厚度大、地形和缓,有利于延长地表水下渗的时间; 最终有利于地下水水量的补给增加。 解析 地表组成物质和地形起伏的特点可读图分析判断。该特点对地下水水量的影响主要表 现为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进而影响补给量等。 5.2013山东文综,26(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 “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甲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 域图,图乙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图甲 图乙 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