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基于浙江省几所在杭高校的调查分析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789892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8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基于浙江省几所在杭高校的调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基于浙江省几所在杭高校的调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基于浙江省几所在杭高校的调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基于浙江省几所在杭高校的调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基于浙江省几所在杭高校的调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基于浙江省几所在杭高校的调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基于浙江省几所在杭高校的调查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第8期 No. 8, 2009 浙 江 社 会 科 学 ZHEJIANG SOC IAL SC IENCES 2009年8月 Aug.,2009 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基于浙江省几所在杭高校的调查分析 汪士华 陈真亮 内容提要 大学生信仰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调查分析大学生 信仰现状、 特征及其原因基础上,认为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 仰观,加强科学精神的培植,引导大学生积极探索科学与真理,采取合法有效监管机制,积极构 建抵制渗透的预警机制等。 关键词 大学生 信仰 作者汪士华,浙江林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副授;陈真亮,浙江林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2、学硕士研究生。(临安 311300) 近年来,徒在大学生中的出现,在大 学校园的蔓延,已成为不容忽视与回避的社会问 题之一。本文基于浙江省部分在杭高校的调查, 旨在对大学生信仰的基本情况、 特征、 原因及 对策做一探究,希望能为大学生信仰相关问 题提供一定的视角参考和方法依照。 一、 当前大学生信仰的现状及其特征 大学生信仰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及其未来 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社会信仰体系息 息相关。其中,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悠久而 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的组成 部分。反映了信者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 观,并指导着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般地, 信仰意指信奉某种特定的人们对所

3、信仰的神 圣对象(包括特定的理义等 ) , 由崇拜认同而 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据有关 调查,大学生中信徒人数比例估计最高在 20%左右 ,最低在3%4%之间 。尽管调查的 结果不尽相同,信大学生的比例不一,但徒 在大学生中的出现已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 结合浙江实际情况,在杭高校大学生中究竟 有多少信徒?这个问题截至目前还没有一个 确切和权威的答案。笔者近期对浙江省部分在杭 高校大学生信仰现状进行了调查(下称“ 调查 ” ) , 本次调查采用以无记名、 全封闭式问 卷形式。具体来说,我们于今年“ 五一 ” 假期在浙 江大学、 浙江林学院和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图书 馆不同楼层、 不同

4、阅读区,以及在考研室进行了 典型性的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10 份,回收510份,排除无效问卷10份,有效问卷 500份。 1.被调查对象的群体类别、 人数、 性别等分布 情况(详见下表) 21在杭高校大学生信仰状况 此次“ 调查 ” 显示,信同学占1117% , 14189%同学表示“ 将来也许会信 ”, 53119% “ 同学不信 ”, 9157%表示“ 长期接受唯物主义 育,是无神论者 ”, 10164%则表示“ 说不清楚 ” 。 211 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8期 表1:调查对象分布情况 类别 比例 男生女生汉族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研究生 学生 干部 团员 入党积 极分子 党员

5、人数220280495130115175404012520020095 占本群体44%56%99%26%23%35%8%8%25%40%40%19% 在信的同学中, 48189%同学信仰佛, 24144% 同学信仰基督, 6167%同学信仰伊斯兰, 2122%同学信仰天主, 8189%同学信仰道, 2122%同学信仰其他(印度、 犹太、 萨满 等)。由此观之,大学生主流基本是不信仰 ,说明已经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 是,我们也不能忽视、 低估大学生信比例的上升 之势。因为此次调查显示信的大学生中,有一 些还是团员、 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可见,受社会 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改革和发展的影响

6、、 大学 生个性心理的制约,当代大学生信仰的比例 在大学生中有逐渐上升的趋势,部分大学生存在 信仰真空及信仰迷茫现象。 3.在杭高校大学生信仰动机 排位第一的是“ 受家庭熏陶 ” 。家庭因素在 大学生的信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家庭 的背景并不必然导致个人信,但这最起码 能使个人在心理上不排斥,尤其是遇到特殊 条件和机遇时,更有可能接近。处于排名第 二位的是“ 为道德与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吸 引 ”,这项内容概括了最本质、 最普遍的特 征,显示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价值。另 外,认为基于心理安慰的需要占16167% ,渗 透的结果的占8183% ,外国信人士的影响的没 有人选择。 41在杭高校大学

7、生信仰的现实表现 在信仰的动机基础上,我们对信仰 方式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显示:选义典籍 的15138% ,选文艺作品的10126% ,选活动 的23108% ,选人际传播的23108% ,选传媒传播 的0100% ,选学校 育 的2156% ,选 其 他 的 25164%。其中, 70%同学表示“ 没有固定形式 ”, 13133%同学表示“ 定期聚会等活动 ”, 3133%同学表示“ 偶尔对他人传 ”, 13133%同 学表示“ 在心中与神交流 ” 。 51在杭高校大学生认识观 关于性质: 57%同学认为是正常的 历史文化现象, 19%认为是迷信现象, 6%认为是 唯心主义, 8%则表示说

8、不清楚;关于是否愿意和 信的人相处: 56%表示愿意, 1%表示不愿意, 34%表示无所谓, 9%表示“ 说不清楚 ” 。有1位 被调查者还另外填写表示“ 要看和信哪种的 人 ”, 1人表示“ 只要信者不传愿意和其相 处 ”;关于对献身事业的人的态度: 1213%赞 同, 9102%崇 敬, 3316%理 解, 0182%鄙 视, 44126%表示“ 这属于个人选择,不干涉 ”,而持 “ 反对 ” 态度人数为0100%。 据我们的“ 信仰调查 ”,当前,大学生在 信仰上的特征可归纳为如下4个方面: 11从信仰的选择上来看,大学生皈依较 多的是基督、 佛。据我们的调查,信仰基督 的比例高达241

9、44% ,而其他伊斯兰、 天主、 道等均在10%以下。诚然,青年大学生对新鲜 的事物较感兴趣,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容易接 受新事物。但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以及对西方 发达国家的了解的增多,西方的文化较易吸引我 国大学生,基督中的圣经 等历史典籍, 不仅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故事性,而且通俗易懂, 其中的故事萃取了西方文化的精华,显得更有哲 理性,更容易引发大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21从信仰的组织、 活动形式上来看,有 信仰的大学生一般都会有联系密切的团 队生活,交流的内容可以从信仰到生活的各种问 题,有时还会举办一些聚餐、 旅行等集体活动,而 对“ 正式的团体 ” 相对较少参与。据我们的 调查,

10、 3133%同学表示“ 有规律地活 动 ”, 50%同 学 表 示“偶 尔 参 加 活 动 ”, 41167%同学表示“ 从不 ” 。 31从信仰的动机上来看,大学生信正 逐步趋向于理性。据我们调查,有57%的同学认 为是正常的历史文化现象。大部分信大学 生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信徒的信仰特征,但 311 汪士华 陈真亮: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基于浙江省几所在杭高校的调查分析 一部分大学生寻求庇护的心理意识强,他们 主要认可的人文关怀、 道德意境及其艺术和 美的表现形式。对文化有着多方位的认识, 把自己的信仰定位为理性信仰,更多的是遵从民 族传统的习俗去活动场所,并注重对知 识的吸纳。不注重

11、某种现实性的东西,而主要体 现在精神需求上,较多的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 追求,出于对心灵慰籍的探寻。 41从信仰的影响上来看,有28142%的 同学认为信对大学生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 观有积极的影响。有信仰的大学生不仅把 的理念和义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而且对 待人生和社会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从 中找寻生命的本源和人生的价值。被调查者 中,在回答“ 如果您的信仰产生了信仰危机, 您该如何应对 ” 时,选“ 自我调整并继续坚持所信 仰的 ” 的占34138% ,选“ 放弃所信仰的, 不再信仰 ” 的占34138% ,选“ 转而信仰其他 ” 的占1215% ,选“ 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 ”

12、 的 占18175%。 二、 大学生信仰的主要原因剖析 德国社会学大师马克斯 韦伯曾说,任何一 个努力生存的社会,无不多少具有性质的信 仰,人类总有必要解释人生的恐惧与困惑,人类对 此追寻一致的反应就是。大学生是站在时代 前沿的一个群体,当整个社会对的兴趣提升 时,大学生所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也 是非常显著的。可以说,“ 当代大学生精神缺失 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社会共同信仰的弱化,是社 会衡量标准化的结果。 ” 大学生中的徒多数 人正处于人生观、 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年轻人 对于社会、 人生的困惑使他们不断寻求解答。大 学生信的原因主要有: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 心 理因素、 文化独

13、特魅力的吸引和信人士及 活动的影响与吸引等,具体概括如下: (一)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以及西方价值观 的多重影响 当代大学生恰好生活于一个社会转型时代。 总的来说,主要是西方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和 价值观的影响使得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信 仰危机,当现实的问题不能解决的时候,大学生转 而求助于,祈求万能的神拯救世界,保佑自 己。经济多元化引起价值与信仰的多元化,中西 文化的交流、 碰撞又带来了异质文化的流入。大 学生是一个容易接受新事物、 兼容多元文化的群 体,在社会秩序更替中,大学生既受传统文化的影 响,又受新的思潮和文化的影响,特别是社会环 境、 民族、 家庭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在信仰

14、危 机、 信仰迷茫或信仰多元化时期,有些大学生选择 了信仰。据我们的调查,基于家庭和亲戚朋 友影响的占39158% ,是所有信原因中占第一 位的。 (二)大学生群体自身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 心理调节功能。大学生的人生经历和其他非理性 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大学生对人生挫折和困惑 常常采取逃避做法,或寻求其他方式填补精神空 虚。作为一种精神和心理的慰藉,自然地就 成了一些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当他们面对苦恼和 困惑时,借助于来排解内心的苦闷、 思想的困 惑、 精神的不安以获得心灵的慰籍和解脱。因此 面对物质的贫乏、 精神的空虚、 家庭的压力、 就业 的压力、 社会的诱惑

15、等状况,部分大学生为逃避现 实而走近信仰。有不少信的大学生中认为 给人以希望寄托、 使人有精神依靠。据我们 调查显示,选择“ 能给人以安慰和精神寄托 ” 的比例为42186%。从这可看出,在信的大学 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方面的知识, 对的认识存在片面性,被的一些表面现 象所吸引,把希望寄托在的救世作用上。不 过这也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信主要是处出 于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理慰籍。 (三)高校思想政治育手段方式的落后与 缺失 共产主义信仰育一直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 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高校加强了对大学生的 思想政治育,改进“ 两课 ” 学,共产主义信仰 育更加受到重视和强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由于高校传统的办学方式、 方法和部分师观 念尚未与时俱进,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共 产主义信仰育没有清晰的思路;扩招以后如何 从精英育向大众化育转变,也还没有成熟的 应对措施。所以,高校的共产主义信仰育很大 411 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8期 程度上还停留在以正面、 单向灌输为主的方式上, 说意味重,形式古板单调,内容脱离实际,往往 容易忽视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忽视学生个体的 差异,对学生的接受心理和过程缺乏关注,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