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发育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789119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5.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发育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神经系统发育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神经系统发育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神经系统发育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神经系统发育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发育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发育资料(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一节 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图式形成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织分化 第三节 神经连接的形成 第一节 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图式形成 一、中枢神经系统前-后轴的形成 二、脊髓背-腹轴的图式形成 一、中枢神经系统前-后轴的图式形成 (一)中枢神经系统发育 (二)中枢神经系统前-后轴图式形成机制 (一)中枢神经系统发育 1、由外胚层发育而来,外胚层在脊索的诱导下形成神经板,由组 织者产生的BMP抑制因子诱导产生,神经板卷折成神经管,神经 管前端发育为前脑、中脑和后脑,后部神经管发育为脊髓。 2、来源于神经胚的3个部分:神经板、神经嵴和外胚层基板。神 经板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主

2、要结构,神经嵴和外胚层基板形成于 神经板和外胚层的交界区域,参与周围神经系统(外周神经节、头 部感觉器官等)的形成。 3、神经管形成的2种方式: 1) 初级神经管形成:神经板中央凹陷,两侧形成神经褶,神经褶 在中轴背侧及前后封闭形成神经管,大多数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形 成属于此方式。 2) 次级神经管形成:神经细胞先形成实心的细胞索,进而中空形 成神经管,鱼类完全属于此,而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的尾部神 经管的形成属于此方式。 缺陷:无脑、脊髓裂、脑膨出等 上一页结束放映下一页 投射投射纤维纤维 图图6 6 脑泡的发生和演变脑泡的发生和演变 图图8 8 人胎儿左人胎儿左大脑半球大脑半球( (上上:

3、:外侧面外侧面 下下: :内侧面内侧面) ) 6周龄 9周龄 (二) 中枢神经系统前后轴图式形成机制 1、脑和脊髓区域分界基因和因 子 1) 脑和脊髓的分化由后部化因 子和后部抑制因子调节 后部神经结构形成:后部化因 子(Wnt、FGF、视黄酸(RA)由 后-向前形成一个递减的浓度梯 度,调节后部神经结构的形成 脑区形成:前端Wnt信号被 spamann组织者产生的抑制因子 (Dikkopf1,FrizB)所抑制,脑 部图式形成 2) 前、中后脑分界由Pax6与 Pax2表达决定 3) 中、后脑分界由Otx2与Gbx1 表达决定 4) 后脑与脊髓的分界由hox基 因决定。图12-1 组织者产生

4、的 抑制因子 Dikkopf1, FrizB 抑 制 (二)中枢神经系统前后轴图式形成机制 2、峡部组织者形成的分子机制 峡部位置和功能:峡部(IsO)位于中、后脑的交界处,峡部组织指 导中后脑的形成。 1) 峡部位置确定因子:由转录因子Otx2和Gbx2在神经板期表达确 定 2) 转录因子激活:头部中、内胚层信号激活Otx2和Gbx2表达 3) Gbx2转录因子调控:后部化因子可能参与Gbx2的调控 4) pax2和En的调控:头部中胚层的FGF4因子可能参与了pax2和En 的调控 5) pax2和En的表达:随后转录因子Engraild(En)和Pax2在峡部前后 表达; 6) FGF8

5、的表达在峡部后脑一侧表达:En和Gbx2可诱导FGF8的表达 ,Otx2则抑制FGF8的表达,所以FGF8只有在峡部后脑一侧表达; 7) FGF8诱导中脑表达Wnt1:FGF8进而诱导中脑细胞表达Wnt1; 8) En从峡部向前和向后分别形成浓度梯度,确定中后脑的极性和脑 部的进一步分化; 9) Wnt1主要促进细胞分裂和维持En的表达。(图12-2,图12-3) 9 6 2 4 5 1-峡部 2 3 4 5 6 6 8 7 后部化 因子 9 2 2 6 (二) 中枢神经系统前后轴图式形成机制 3、后脑分节及图式形成的分子机制(图12-4) 1) 菱脑节分节与命运:后脑由前-后分为8个菱脑 节

6、,是暂时结构,发育后期逐渐消失,部分由后 脑产生的结构仍然保持分节。 2) 菱脑节分节的转录因子 (1) 区域特化因子 转录因子Krox20在预定3和5菱脑节中最早表达 转录因子Kreisler在预定5-6中菱脑节表达 (2)菱脑节的建立(图12-4) Ephrin信号途径决定菱脑的特化;Ephrin信号 途径受体为Eph家族酪氨酸激酶,其配体为一类膜 结合型配体。其中A类配体通过糖磷脂酰肌醇连 于细胞膜上,B类配体为跨膜蛋白。 ephrin-B2、 ephrin-B3主要在偶数菱脑节中表达 ; EphA4、 EphB2、 EphB3 主要在奇数菱脑节中 表达,从而建立明确的节间界限。 奇数菱

7、脑节中表达 偶数菱脑节中表达 3,5菱脑节中表达 5-6菱脑节中表达 (3) 菱脑节的分化 (图12-5) Hox基因使菱脑节分化,小鼠的hox基因与果蝇的同源 异形复合体同源。 小鼠共有39个hox基因,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4个 基因簇中,每个基因簇中包括911个基因。 hox基因沿胚胎前后轴表达区域、时间和对视黄酸的 敏感度与其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次序呈线性关系:越靠近3 端的基因表达区域越靠前,开始表达越早,对视黄酸诱导 越敏感 hox基因第14同源组基因在菱脑节相互嵌套特异性 表达,菱脑节1不表达hox基因;hox基因中413基因在脊 髓中表达并决定脊髓的前后轴分化。 hox基因也参与了

8、体节前后轴的图式形成。 二、脊髓背-腹轴的图式形成 (一)小鼠和鸡的脊髓神经元类型 脊髓背侧区域依次产生6种中间神经元(dl1dl6),腹 侧形成运动神经元和4种腹侧神经元(V0V3)(图12- 6) (二)脊髓背腹轴的图式形成机制 1、BMP和Shh调节脊髓背腹轴分化 1) BMP在脊髓最背部的顶板及其上方的外胚层组织 中表达,其活性沿背腹轴形成递减的浓度梯度,参 与不同神经细胞的分化;Shh(Sonic hedgehog)信号在 脊髓腹侧的基板和下方的脊索中表达,其活性从腹 侧背侧形成递减的浓度梯度,参与脊髓腹侧神经 元的特化;脊索分泌chordin和Noggin等BMP抑制因 子调节神经

9、管的图式形成;Wnt参与背部神经细胞的 分化(图12-6) 顶板和外胚 层分泌BMP 底板和脊索 分泌shh 激活 抑制 抑制 激活 2) BMP和Shh调节脊髓区域划分 BMP和Shh调节脊髓背-腹轴不同位置的基因表达 ,将脊髓划分为不同的区 (1) Shh抑制背部特异性基因(Pax6、Pax7、Dbx1 、Dbx2、Msx1和Irx3)的表达,而激活腹部特异 性基因(Nkx2.2 、Nkx6.1 、Nkx6.2和Oligo2)的表 达; (2) BMP则促进背部神经元特异性基因的表达, 而抑制腹部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图12-6) 3) 原神经基因促进细胞转化为神经元 (1) 原神经基因抑制

10、其周围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原 神经基因编码bHLH转录因子:即Ngn、Mash、 Math家族因子,其中Ngn在腹侧表达、Mash、Math 在背侧表达(图12-6),作用机制如下: 原神经基因的作用机制:原神经基因通过Notch信 号途径介导侧向抑制相邻细胞中原神经基因,原神 经基因激活Notch的配体(Delta),配体与Notch受体 结合,抑制相邻细胞中的原神经基因。(图12-7) 激活神经元 分化相关基 因 抑制神经胶 质细胞分化 因子 激活依赖周期 蛋白激酶抑制 因子 3) 原神经基因促进细胞转化为神经 元 (2) 促进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抑制其发育为神经 胶质细胞 原神经基因激活n

11、euroD、math2、Ebf3的神经元分化 相关基因,促进其发育为神经元;而抑制BMP和 CNTF胶质细胞分化因子,抑制其发育为神经胶质细 胞。(图12-7) (3) 调节细胞周期:神经细胞分化时会退出细胞周期 ,原神经基因会抑制细胞分裂而促进其分化,可能 通过间接激活依赖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的表 达来实现。(图12-7)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织分化 一、神经管细胞的增殖 二、神经管细胞的迁移 三、神经上皮的分化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分化 一、神经管细胞的增殖 1、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 2、神经管细胞的增殖 3、神经管细胞的分裂方式与调控因子 1、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细胞由神

12、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是 高度特化的细胞,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是高等动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类有1000 亿个神经细胞,其中大脑皮层140亿,分为感觉神 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组织中另一大类细胞,起支 持、保护、营养、修复和形成髓鞘的功能。中枢神 经系统有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 胞和室管膜细胞;周围神经系统包括雪旺氏细胞和 神经节卫星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比神经元多10-50 倍。 2、神经管细胞的增殖 神经管上皮由假复层上皮(神经上皮)构成,其内外 侧面覆有内外界膜,细胞基底面附着于管腔面,神 经细胞的增殖有一个在神经管底壁内往返迁

13、移的过 程,分为分裂期(M期)和分裂间期(G1、S、G2)(图 10-1)。 M期:M期细胞体接近管腔(内壁)处,顶部胞质突 起脱离神经管外壁,基底部胞质突起缩短 。 G1期:M期的细胞体离开管腔向外移动,从细胞体 上伸出突起附着于神经管的内外侧壁。 S期:当细胞体移至接近神经管外侧壁时为S期。 G2期:细胞体又从接近神经管外侧壁的位置移向接 近管腔内表面时,为G2期。 3、神经管细胞的分裂方式与调控因子 1) 神经细胞早期,垂直分裂占优势,分裂后产生的 2个子细胞仍然保留在脑室层继续分裂增殖。 2) 后期,以水平分裂为主,脑室远端的细胞开始向 外迁移,失去分裂能力,其余的子细胞则停留在脑 室

14、层继续分裂。 3) 细胞命运由某些转录因子的不对称分配决定。 Notch-1与Numb分别位于脑室层神经细胞的两极, 当细胞水平裂时,Notch1被分配到需要迁移离去的 子细胞中,Numb则留在继续分裂的子细胞中; 细胞垂直分裂时,Notch-1与Numb对称分配到2个子 细胞中,Notch1能激活某些基因表达,使细胞停止 分裂。 二、神经管细胞的迁移 1、外套层形成: NC不断分裂增殖,部分细胞迁移至神经上皮的 外周,成为成神经细胞(neuroblast)。之后神经上皮又分化出成神 经胶质细胞(glioblast),也迁移至神经上皮的外周。并在神经上皮 的外周由成神经细胞和成神经胶质细胞,构

15、成一层新细胞层,为 外套层(mantle zone, MZ)或中间层(intermediate zone , IZ)。(图12-9 ,12-10) 2、室管膜层形成:此时原位的神经上皮停止分化,变成1层立方 形或矮柱状细胞,称为室管膜层。 (图12-9,12-10) 3、边缘层形成:外套层的成神经细胞很快由圆形长出突起,并 伸出外套层外周形成一层新的边缘层。外套层中成神经细胞分化 出成星形胶质细胞和成少突胶质细胞,并有部分细胞进入边缘 层。 4、外套层中,含有细胞体,染色较深的,为灰质,而含有轴突 和树突的边缘层不容易着色,为白质。 5、迁移:NC沿神经胶质C的形成的辐射状突起(为辐射纤维)迁 移。大脑发育中约有1/3的成神经细胞水平迁移到皮层。当细胞 迁移完成时,辐射纤维即缩回。(图12-10,图2)。 图图2 2 神经上皮的早期分化神经上皮的早期分化 三、神经上皮的分化 1、神经细胞的分化 2、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 3、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分类 1、神经细胞的分化 1) 神经上皮C分化为神经细胞和 神经胶质细胞。当C开始迁移时, 神经细胞不再具有分裂能力,而 神经胶质细胞则具有终身的分裂 能力。 2) 在外套层中,神经细胞和神经 胶质细胞无形态差异,为无极成 神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