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40道选择题+3道材料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1788994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40道选择题+3道材料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40道选择题+3道材料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40道选择题+3道材料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40道选择题+3道材料题)(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2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的父系社会就有了姓氏,源于居住村落、部族、君主封地等。据此判断“宋”姓源于A君主封地 B帝王赐姓 C居住村落 D生活部族A1图1和图2反映我国西汉时期与元朝分别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图1 图2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 【解析】本题较容易判断,图1表明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图2行省制度是元代地方行政管理的主要特点。选A项。2文书这样描述唐朝某中央机构的职能:“几百官奏钞,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牧宣行,火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此机构应是 A门下省 B尚书

2、省 C中书省 D御史台1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B分散的自然经济 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D王室日益腐败A2“(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D3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

3、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防止了大臣专权 强化了君主专制 取代了内阁权力 扩大了统治基础 A. B. C. D.A1尚书召诂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解析】本题考查了宗法制这一知识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选B项。2英国人

4、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A察举制的实行 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C科举制的推行 D军机处的设置【解析】分析材料,作者呼吁建立的制度较符合科举制的特点,科举制是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以后英国在科举制影响下建立了文官制度。 2文

5、书这样描述唐朝某中央机构的职能:“几百官奏钞,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牧宣行,火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此机构应是 A门下省 B尚书省 C中书省 D御史台A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

6、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材料二 今立中立,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材料三

7、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4分)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2分)(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2分)【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第1问根据材料一分析来回答,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军功、门第、财产和他人举荐。察举制的主要特点可根据所学回答。第2问分析概括材料二来回答,主要反映了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

8、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第3问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材料中孙中山先生认为科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第4问联系上述问题,酌情回答即可。21.(12分)(1)依据:军功、门第、财产和他人举荐。(4分) 特点:自下而上推荐人才。(2分)(2)观点: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2分)(3)看法:科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2分)(4)看法:选官制度会严

9、重影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往往影响着国家的至乱兴衰。(言之成理即可)(2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简图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

10、,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发刊词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央机构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结合材料二,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4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社会明代以后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趋势。(2分)21.(1)变化:废丞相,设内阁。(2分)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

11、(2)政治设想:康有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2分)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2分)(3)观点:将社会革命融合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之中;以三民主义为武器,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争取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2分)不同:孙中山致力于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康有为试图以维新改良的方式改变传统专制政体。(2分)(4)从专制主义向民主政治转变。(2分)第二单元13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说:“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里卡尔纳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之所以要把这些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至于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为了使希腊人

12、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他们的光彩”下列能成为希罗多德记载的“希腊人的丰功伟绩”的是 实行直接民主,是西方民主的源头 颁布了适用于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 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促进学术、文艺多元发展 ABCD B12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发展而来,两者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它们之间明显的区别是 A前者基于部落选出,后者基于按等级选出 B前者基于财产多寡后者更注重家庭出身 C前者基于等级选出,后者对所有公民开放 D前者基于行政选区选出,后者基于部落选出【解析】克里斯蒂尼的此项改革 就是 以10个新的地域部落代替旧的4个血缘部落

13、,地域“部落”可理解为行政区。13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是 A公民法 B习惯法 C万民法 D十二铜表法【解析】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符合本题的法律应指万民法。13“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十二铜表法)这表明罗马法 A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的私法已见端倪 B意在保护贵族阶层利益 C以十二铜表法为其成熟的标志 D利于稳定罗马帝国秩序A3十二铜表法的积极意义在于 A取消了奴隶主的特权 B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C彻底取消了习惯法 D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B9下列图片反映了当今民主政体下的政治活动,其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最早来源于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有美国大选期间,美国公民积极投票 英国议会议员就国家事务进行辩论 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对国家事务举手表决 韩国宪法法院驳回国会通过的总统弹劾案 A B C DA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