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行为2012第四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728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体行为2012第四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群体行为2012第四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群体行为2012第四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群体行为2012第四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群体行为2012第四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体行为2012第四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体行为2012第四章(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 群体行为 4.1 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 4.1.1 群体的概念与类型 1)群体的概念 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 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 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请同学们注意“特征”的(2)和(3) “我们”的观念 2)、群体的类型 群群 体体 正式群体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命令型群体命令型群体 任务型群体任务型群体 利益型群体利益型群体 友谊型群体友谊型群体 l 正式群体是组织精心设计与规划的有明确的目 的和规章,成员的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清 楚并有稳定、正式结构的群体。 l l 非正式群体是以观点、兴趣、爱好相似为基

2、础 ,以彼此感情为纽带自然形成的、没有固定组织形 式的群体。 l非正式群体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自发性。 第二,成员的交叉性。 第三,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 第四,排他性和不稳定性。 非正式群体的分类 类类 型特 性 亲缘亲缘 型 以亲亲属关系建立起来的群体 时时空型 以时间时间 和空间间的接近而自然形成的群体如同省、同地区 、同学历历等工作中经经常接触的人,如校友群体、同乡乡 群体 情感型 以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有共同语语言为为基础础建立起来的 群体 爱爱好型 以各种个性心理特征和兴兴趣爱爱好相近为为基础础而建立起来 的群体,如足球爱爱好者群体 信仰型 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或为实现为实现 某种抱

3、负为负为 基础础而建立起 来的群体 利益型 由于某种利益或观观点上的一致而形成的群体,如汽车车共 乘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l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第一,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员工 的需要。 第二,融洽员工的感情。 第三,激励和培训员工 第四,保障员工的权益。 l非正式群体的负面作用: 第一,干扰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二,削弱管理者的权力。 第三,控制束缚员工发展和上进。 如何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工作 第一,管理者自觉增强与非正式群体的联 系。 第二,运用舆论导向引导。 第三,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 3)群体的特征 l角色 l规范 l地位 l内聚力 l规模 4.1.2 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4、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如下需要和满足 )安全需要; )情感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吸引(成员的共 性或互补差异,或工作上的技能) )尊重和认同需要:归属感的需要 )完成任务的需要:群体目标、群体总产 出大于个人产出之和 4.1.3 群体的发展阶段 塔克曼 1965年提出的 群体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形成阶段; 第二阶段是风暴阶段(震荡阶段):群 体内部冲突阶段 第三阶段是正常化阶段(规范阶段): 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 最后阶段是发挥作为阶段(运行阶段) 群体已经有了结构、目的、角色,并且已经对完 成任务做好了准备: 4.1.3 群体的发展阶段 常应用于学校管理:新群体管理,如班 集体建设初期的

5、管理,也适用于先进班集 体和如何防止倒退的出现。 4.1.4 群体规模 群体规模即组成一个群体的人数多少 。 1)群体规模的上限和下限 美 詹姆斯 研究9129个群体 规模扩大产生的问题: 、群体资源总量增加,但未必是有用的资源 、不同点增多,冲突增加,组织协调工作力度加大 、成员参加活动和得到鼓励的机会减少 、成员间了解程度下降 4.1.4 群体规模 2)群体组成人员的奇数和偶数问题 3)群体规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群体规模与人均效率的关系 人均效率 人数 n 4.1.5 群体的结构 1)群体结构的概念和意义 群体结构是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 2)群体结构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同质结构群体 在下述

6、三种条件下,同质结构的群体可能达 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会计小组编制职工工资表的工作; 当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密切配合时,同 质群体较为有效; 如果一个工作群体成员从事连锁性的工作 ,例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则同质群体较好。 由上述条件可见,一般来说,工作组织中的 基层群体应为同质结构。 异质结构群体 在下述三种条件下异质结构的群体将会达到 最高的工作效率。 完成复杂的工作,以异质结构为好; 当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异 质结构为好; 凡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异质结构较为有 利。 注意: 、不能把基本观点、基本信念的结构包括 在内 、同质、异质是

7、相对而言的,不能绝对化 基层群体以同质结构为好(不是绝对) 领导层群体以异质为好 、这种划分是静态的,人们在群体中相 互作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4.1.5 群体的结构 3)群体中的角色结构 每一个成员在群体中都表现出自己特定 的行为模式,称之为“角色”。 4.1.5 群体的结构 3)群体中的角色结构 自我中心角色(消极的作用) 自我中心角色是指成员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 自己。这类人包括:阻碍者、寻求认可者、支配者、 逃避者。 阻碍者:指那些总是在群体通往目标的道路上设置 障碍的人; 寻求认可者:指那些努力表现个人的成绩,以引起 群体注意的人; 支配者:这类人试图驾驭别人,操纵所有事务,也 不

8、顾对群体有什么影响; 逃避者:这类人对群体漠不关心,似乎自己与群体 毫无关系,不做贡献 4.1.5 群体的结构 3)群体中的角色结构 任务角色(积极的作用) 任务角色是指为完成群体任务做也贡献的 人,包括:建议者、信息加工者、总结者、评 价者。 信息加工者:指为群体搜集有用信息的人 评价者:是帮助群体检验有关方案、筛选最 佳决策的人 4.1.5 群体的结构 3)群体中的角色结构 维护角色(积极的作用) 维护角色是指以维护群体团结,协调人们 之间关系的人,包括:鼓励者、协调者、折衷 者、监督者。 折衷者:协调不同意见,帮助群体成员制定 大家都能接受的中庸决策 4.1.5 群体的结构 4)群体成员

9、的地位 地位是指个人在群体中所占有的 社会位置。 地位的取决因素:工资、头衔、 资历、实权、能力、成就 地位取决于什么因素还有赖于群 体成员是否承认他们。 地位有关的群体行为 在一个群体中,地位高者向地位低者发出 要求时行动会较顺利,相反,则容易出现冲突。 地位高的群体成员具有较大的偏离群体规 范的自由度。 当群体需要作出一个决策时,地位高的成 员比地位低的成员的意见更容易被采纳。 4.1.6 群体规范 1)群体规范的概念 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 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 同期望。 群体规范的内涵(三种观点) 、群体规范是一种行为准则 、群体规范是一种思想观念 、群体规范

10、是微观环境结构中的一 个方面 4.1.6 群体规范 2)群体规范的形成。 群体规范的形成 美国心理学家 谢里夫 “暗室光点”实验 (“游动现象”实验) 该实验表明 l 当群体没有产生一个共有的判断 标准时,个体各自的反应模式各有 不同,但标准一旦建立,判断则会 趋于标准化。 4.1.6 群体规范 3)群体规范的功能。 (1)、群体支柱的功能 l 为群体内成员提供参照框架,是一切 社会群体得以维持、巩固和发展的支柱。 l 是已建立的社会规范,如刻板印象、 时尚、 习惯、 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心理学基 础。 l 群体规范不仅仅在小群体中起到支柱作 用,在国家、民族这样的大群体中同样有 影响。 4.1.

11、6 群体规范 3)群体规范的功能。 (2)、评价准则的功能 l (3)、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 l (4)、行为矫正功能 4.1.6 群体规范 3)群体规范的功能。 群体规范对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的影 响 群体规范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关 键看其是否提高群体的生产率。 4.2 群体互动 4.2.1 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 1)观众效应 2)共同活动效应 管理人员应根据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人们 不同的熟练程度等,分别安排集体劳动或个别劳 动。 4.2.2 群体的内聚力 1)群体内聚力的概念 群体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 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 类似于“群体团结性” 区别: 内:指群体内的团结,可

12、能出现排 斥其他群体 团结:内外的支持和协调 1)群体内聚力的概念 评价:每一成员评定自己对其他成员的感情,而后 相加 伊奇公式 群体内聚力=成员之间相互选择的数目/群体中可能 相互选择的总数目 4.2.2 群体的内聚力 2)影晌群体内聚力的因素 群体的领导方式; 勒温的作风理论 (1)专制作风权力定位于领导者个人手中 (2)民主作风权力定位于集体 (3)放任自流作风权力定位于员工个人 事实证明,放任式的作风效率最低,民主作风效率 最高,专制作风虽然有一定效率,但职工抵触情绪大, 士气较低。 外部的影响:群体受到外部的威胁或压力越 大,群体的凝聚力越强。 群体规模:群体的规模越小,凝聚力相对越 强 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 班组的组合; 与外界的隔离; 群体的绩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