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与界面化学课件第二章(2)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722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胶体与界面化学课件第二章(2)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胶体与界面化学课件第二章(2)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胶体与界面化学课件第二章(2)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胶体与界面化学课件第二章(2)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胶体与界面化学课件第二章(2)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胶体与界面化学课件第二章(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体与界面化学课件第二章(2)(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界面化学 界面现象的本质 表面层分子与内部分子相比,它们所处的环境不同。 液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力可以彼此抵销,但表面分 子受到体相分子的拉力大,受到气相分子的拉力 小(因为气相密度低),所以表面分子受到被拉 入体相的作用力。 这种作用力使表面有自动收缩到最小的趋 势,并使表面层显示出一些独特性质,如表 面张力、表面吸附、毛细现象、过饱和状态 等。 界面现象的热力学基础 表面张力、表面功、表面自由能 将一含有一个活动边框的金属线框架放在肥皂液中 ,然后取出悬挂,活动边在下面。可滑动的边会被 向上拉,直至顶部。 如果在金属线框中间系一线圈 ,一起浸入肥皂液中,然后取 出,上面形成一液膜。线圈

2、成 任意形状可在液膜上移动。如 果刺破线圈中央的液膜,线圈 绷成一个圆形,清楚的显示出 表面张力的存在。 这时 如果在活动边框上挂一重物,使重物质量W2 与边框质量W1所产生的重力F(F=(W1+W2 )g)与总的表面张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 金属丝不再滑动。 l是滑动边的长度,因膜有两个面,所以边界总长度 为2l, 就是作用于单位边界上的表面张力。 由于表面层分子的受力情况与本体中不同,因此如果要把分子从内部移到界面, 或可逆的增加表面积,就必须克服体系内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对体系做功 温度、压力和组成恒定时,可逆使表面积增加dA所需要对体系作的功,称为 表面功。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 为比例

3、系数,它在数值上等于当T,P及组成恒定的条件下,增加单位表面积 时所必须对体系做的可逆非膨胀功。 考虑了表面功,热力学基本公式中应相应增加 dA一项,即: 由此可得: 保持相应的特征变量不变,每增加单位表面积时,相应热力学函数的增值, 这就是广义的表面自由能 保持温度、压力和组成不变,每增加单位表面积时,Gibbs自由能的增加值称为表 面Gibbs自由能,或简称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用符号 或 表示,单位为Jm-2。 表面自由能定义 由于U、H、A、G、S、V均为广度量,因此 从上述诸式可得 可见,是表征表面性质的物理量。 可见,表面自由能是单位表面上的自由能相对于本体相自由能的过剩量。这也是为

4、 什么称为比表面过剩自由能的原因。 一种物质的界(表)面能与界(表)面张力数值和量纲完全一样,但物理意义有所 不同,所用单位也不同。 因此, =W/dA 力 功 能量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金属键) (离子键) (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 (1)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 影响 对纯液体或纯固体,表面张力决定于分子间形成的化学 键能的大小,一般化学键越强,表面张力越大。 两种液体间的界面张力,界于两种液体表面张力之间。 (2)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表面张力下降,当达到临界温度Tc时,界面张力趋 向于零;但也有少数物质如Cu、Fe、Cd及其合金以及某些硅酸 盐的表面张力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Vm

5、2/3 =k(Tc-T-6.0 ) 式中Vm为摩尔体积,k为普适常数,对非极性液体,k =2.210-7 JK-1 。 Ramsay和Shields提出的 与T的经验式较常用 Etvs(约特弗斯)曾提出温度与表面张力的关系式为 (3)压力的影响 表面张力一般随压力的增加而下降。因为压力增加,气相密度增加,表面分子受力 不均匀性略有好转。另外,若是气相中有别的物质,则压力增加,促使表面吸附增 加,气体溶解度增加,也使表面张力下降。 但从有关公式可知 实验结果是,在某些情况下p增加,减小。这可用气体吸附或溶解来解释,但在另 一些情况下,p增加,增加。显然,这与上述解释相反。 可见,压力对表面张力的

6、影响相当复杂,这是因为增加压力必 须引入第二组分(如惰性气体),而第二组分又往往会通过吸 附或溶解来影响表面张力。当第二级分的吸附或溶解对表面张 力的影响远远超过压力本身的作用则往往表现为第一种情况, 而当吸附或溶解的影响很小时,则又表面为第二种情况。 p增加,增加 滴重法;毛细管上升法;最大气泡压力法;差分最大气泡压力法; Wilhelmy 盘法;环法;滴外形法;振荡射流法;旋滴法;悬滴法 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温度()(10- 3Nm-1) 温度() (10- 3Nm-1) 温度() (10- 3Nm-1) 075.621673.343071.15 574.901773.204069.55

7、674.761873.055067.90 874.481972.896066.17 1074.202072.757064.41 1174.072172.608062.60 1273.922272.449060.74 1373.782372.2810058.84 1473.642472.12 1573.482571.96 不同温度下与空气接触的水的表面张力 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与蒸气压 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在平面上, 研究以AB为直径的一个环作为边界,由于环上每点的两边都存在表面张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没有附加压力。设向下的大气压力为Po,向上的反作用 力也为Po ,附加压力Ps等于零

8、。Ps = Po - Po =0 剖面图 液面正面图 在凸面上, 研究以AB为弦长的一个球面上的环作为边界。由于环上每点两边的表面张 力都与液面相切,大小相等,但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会产生一个向下的合力。所有 的点产生的总压力为Ps ,称为附加压力。凸面上受的总压力为: Po+ Ps, Po为大气压力 , Ps为附加压力。 剖 面 图 附加压力示意图 在凹面上, 研究以AB为弦长的一个球形凹面上的环作为边界。由于环上每点两边的表 面张力都与凹形的液面相切,大小相等,但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会产生一个向上 的合力。所有的点产生的总压力为Ps ,称为附加压力。凹面上向下的总压力为:Po- Ps ,所

9、以凹面上所受的压力比平面上小。 剖 面 图 附加压力示意图 液面上某一小面积A,液体表面上外压为大气压P0 水平液面:A液体表面内外的压强相等,为P0 弯曲液面:A液体表面内外的压强不相等 水平液面与弯曲液面下的液体,受力情况不同 附加压力: 液体内外部压力的差值,PS表示。凸形液面时,PS0;凹形液面时,PSrg所以:ps=2/R=rlgh 一般式:2 cos/R=Drgh 结论 1. 一定温度下的确定液体,毛细管半径越小,h越大 2. 半径一定的毛细管,值越小,h越大;随值增大 (润湿程度减小),h变小或变为负值(液面下降),即 h为正或为负取决于900 ;即液体在毛细管 中上升或下降取决

10、于液体对管壁的润湿程度。 岩石表面是亲水的,注水驱油是二次采油的关键 压汞法测孔径: 水银在一般固体的孔中形成凸液面,欲使水银进入固体孔中须克服 毛细压差。即 当、已知,通过测定毛细压差可计算固体的孔径。如催化剂的孔径测定。 作业 1. 温度为20时,一滴水珠内部的压强为外部压强的两倍,求水珠的半径 。设大气压强P0=1.013105Pa,20时水的表面张力=72.810-3N/m 2. 如图,在内半径r=0.3mm的细玻璃管中注水,一部分水在管的下端形成 一凸液面,其半径R=3mm,管中凹液面的曲率半径与毛细管的内半径 相同,求管中所悬水柱的高度h。设水的表面张力系数=7310-3N/m 弯

11、曲表面上的蒸汽压开尔文公式 单组分系统相平衡热力学克拉佩龙方程,解决纯物质两相平衡时系统温度 和压力之间的关系 平面上液体的蒸汽压 克拉佩龙(Clapeyron)方程, 表明了相平衡压力随温度的 变化率, 适用于纯物质的任意两相平衡 熔点随外压增大而升高,但体积变化比较小,所以影响也小 冰的熔点随外压增大而减小 对于液-气(或固-气)平衡 称为 Clausius- Clapeyron方程 液体的沸点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弯曲液面的蒸汽压 和M为分别为液体的密度和 摩尔质量 Kelvin公式 Kelvin公式也可以应用于固体,从Kelvin公式出发推出微小晶体及普通晶体成平衡 的饱和溶液活度(或浓

12、度)与固-液界面张力之关系,这是Kelvin公式的应用之一 。 对小液滴与蒸汽的平衡,应有相同形式,设气体为理想气体。 这就是Kelvin公式,式中r为密度,M 为摩尔质量。 液体(T , pl ) = 饱和蒸汽( T , pg ) Kelvin公式也可以表示为两种不同曲率半径的液滴或蒸汽泡的蒸汽压之比,或两种 不同大小颗粒的饱和溶液浓度之比。 对凸面,R取正值,弯曲液面要比平面的蒸气压大,R越小,液滴的蒸汽压越高 ,或小颗粒的溶解度越大。如果与水平面或大液滴在一起时,小液滴首先消失。对 具有升华性质的固体可观察到类似的情况。 对凹面,R取负值,弯曲液面蒸汽压要比正常的蒸气压小,R越小,蒸汽泡

13、中的 蒸汽压越低。若平面上已经开始沸腾,而在液面下的小蒸气泡内的蒸气压仍未达到 外压的大小,出不来。 对液滴,曲率半径越小,蒸气压越大;对具有凹面的蒸气泡,曲率半径越小,里面 的蒸气压也越小。 两个半径不同的小颗粒的饱和溶液浓度与粒子半径之间的关系。因为颗粒是凸面, 所以粒子半径越小,其饱和溶液的浓度越大,溶解度也越大。在一个饱和溶液中, 若有大、小不同的粒子存在,对大粒子已饱和的溶液,对小粒子仍未达到饱和,所 以陈放一段时间,小粒子将消失,大粒子略有增大,这就是重量分析中的陈化过程 。 人工降雨的先决条件是云层中有足够的过饱和度,一般要大于4(即水的饱和蒸气压 是平面液体蒸气压的4倍以上)。

14、即使如此,雨滴也不一定形成,因为根据开尔文公 式,小液滴的蒸气压大。对大片液体而言的过饱和度为4,而对初生成的微小液滴仍 未达到饱和,所以雨滴无法形成。如果这时用飞机在这样的云层中播散干冰,AgI或灰 尘,提供凝聚中心,增大新形成雨滴的半径,水汽就凝聚变成雨下降。 有机溶液中溶解的空气极少。沸腾时蒸气泡中的压力应该等于外压。根据开尔文公 式,蒸气泡的内表面是凹面,气泡半径越小,其中的蒸气压也越小。在到达正常沸 点时,气泡内的压力尚未达到外压的大小,液体仍未沸腾。再继续升温时,气泡长 大,所受的附加压力减小,气泡内的蒸气压升高。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液柱的压力也 变小。这时液体温度已超过沸点,所有液体

15、都想变成蒸气冲出,这就是暴沸。沸石 是多孔固体,小孔中含有空气,在升温过程中空气逸出,提供成泡中心,使初形成 的蒸气泡不致于太小。到达沸点时气泡上升,搅动溶液,使液体保持正常的沸腾状 态。 在形成沉淀的过程中,沉淀粒子的大小不一。如果马上过滤,小颗粒可能透过滤纸而 使分析结果偏低。根据开尔文公式,颗粒越小,其溶解度越大。大小粒子处在同一环 境中,小颗粒不断溶解,大颗粒不断长大。陈化一段时间后,小颗粒消失,这样既容 易过滤,分析结果也比较准确。 在一个稳定相中要生成另一个新相是很不容易的,这就叫做新相难成。例如:溶液已经 过饱和了,而溶质的结晶仍未形成;云层已经过饱和了,而雨滴仍未形成;液体温度

16、已 经到达正常凝固点以下了,它的固态仍然未形成;液体温度已经超过正常沸点了,而蒸 气泡仍未大量出现,液体仍没有沸腾。这些现象都可以用开尔文公式来解释。因为开始 形成的新相一定很小,由于曲率半径小,曲面上所受的附加压力就大。那小颗粒的溶解 度、蒸气压一定比大粒子高,而小蒸气泡的蒸气压又比大气泡小,因而会形成过饱和溶 液、过饱和蒸气、过冷液体和过热液体等。这些都是新相难成的具体表现形式。 毛细凝聚是指固体在吸附蒸气时,在它的细小的毛细孔中蒸气凝聚成液体,使吸附值大 大偏高,造成测固体表面积的实验失败。发生毛细凝聚的原因是固体内有微孔,半径极 小,这液体又能润湿固体表面.在微孔中一旦形成液体,液面是凹形的,所以微孔中液面 的饱和蒸气压比平面上的要低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