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安全防护教材[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621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气安全防护教材[1].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煤气安全防护教材[1].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煤气安全防护教材[1].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煤气安全防护教材[1].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煤气安全防护教材[1].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气安全防护教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气安全防护教材[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气安全防护技术 第一章 煤气基础知识 第一节 煤气、煤气种类及其组成 v煤气:是煤、焦碳、含碳物质经过干馏(热解)、气化、氧 化、还原等反应生产的含有多种成分的混合气体。 v煤气分类(按煤气的来源分类) 干馏煤气包括焦炉煤气、连续式直立炭化炉煤气。 气化煤气包括发生炉煤气、水煤气等。 副产煤气包括高炉煤气、转炉煤气、铁合金炉煤气等。 表11 常见煤气组成及性质表 煤 气 种 类类 成分 性质质 W( CO) /% W( H2) /% W( CH4) /% W( CmHn) /% W( O2) /% W( CO2) /% W(N2 )/% 相对对 密度 焦 炉 煤 气 585560232824

2、 0.4 0.8 1.53350.363 无色, 有臭味 高 炉 煤 气 2330240.20.5约约10.816185156 0.9 1.1 无色, 无味 转转 炉 煤 气 60701.5215201020 无色, 无味 v 第二节 煤气的危害特性 易中毒 各种煤气中均含有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 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但一氧化碳可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而导致组织缺氧,造成中毒,俗称煤气中毒。 易着火 煤气中含有H2、CO、CH4、CmHn等可燃气体,当生产、 储存、输送煤气的设备和管道发生煤气泄漏,在遇明火、高热、摩擦 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电火花、雷击等火源时容易引起着火事

3、故。 易爆炸 当煤气与空气混合,其混合气体达到煤气爆炸极限时,遇到 火源其爆炸性混合气体会发生爆炸。 腐蚀性 当煤气温度底于煤气露点时,煤气中含有的水分会析出冷凝 水。水与煤气中含有的少量H2S、HCH、CO、萘、焦油等杂质作用, 生成硫酸、氢氰酸和碳酸,对煤气管道产生腐蚀,成为管道腐蚀诱因 。 尘毒慢性危害尘毒慢性危害主要表现在炼焦产生的荒煤气,包含有 硫化氢、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多环芳烃、苯、氨、吡啶 、酚类等多种有害物质,这些有害气体可造成人体慢性中毒。 第一节 煤气中毒的概念及侵害途径 一、煤气中毒概念 在劳动过程中,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叫职业中毒。工业生产和使用 的煤气大多含

4、有较高的CO,CO是一种窒息性毒气,是引起人体中毒 的主要气体,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即指CO中毒。 二、侵害途径 有害有毒气体侵入人体的三种方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 呼吸道侵入人体:煤气中毒(CO),就是CO气体通过呼吸道方式侵入 人体,危害人体健康的。 皮肤侵入:人的皮肤有许多毛细血管与体内相通,NH3、H2S(氢硫酸 )等有毒气体就是通过皮肤毛细血管侵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的。 口腔侵入:有些可溶性气体,如NH3(氨气)、硫化物气体等,形成溶 液,通过口腔侵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第二章 煤气中毒事故预防与急救 v三、一氧化碳中毒机理 v一氧化碳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气体,所以空气中散布

5、 有CO时很难被人发觉,而且相对密度(0.967)与空气接 近,能长时间的混在空气中。 v一氧化碳是一种窒息性毒气,属二级毒物,一氧化碳被吸 入后,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由于它与血液中的血红 蛋白的亲和力比O2大200300倍,故人体吸入CO后,即 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无携 氧能力,又不易离解,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影响了氧合血 红蛋白的解离,阻碍了氧的释放,造成全身各组织缺氧, 甚至窒息死亡。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2g/m3,短时 间可致人死亡。 四、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 1、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是指一个工作日或更短的时间内接触了高浓度毒物所引起 的中毒。 CO在空气

6、中 的含量/% 报警仪显 示信号 /(cm3/m3) 吸入时间 和中毒症状 0.02200吸入23h,轻微头痛 0.04400吸入12h,开始前额痛,吸入2.53.5h后脑 痛 0.08800吸入45min,头昏恶心、痉挛;吸入2h,失去 知觉 0.161600吸入20min,头痛恶心;吸入2h,死亡 0.323200吸入510min头痛;吸入30min死亡 0.646400吸入12min,头痛;吸入510min,死亡 1.2812800吸入即昏迷,12min,死亡 表21 空气中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v随一氧化碳在作业场所的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其中毒 症状逐渐加重,表现如下。 v1)轻

7、度中毒。吸入一氧化碳后出现头痛、头昏、头沉重 感,恶心、呕吐、全身乏力、耳鸣、心悸、神志恍惚。稍 后,症状便加剧,但不昏迷,离开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 气能很快自行恢复。 v2)中度中度。除上述症状加重外,面部出现樱桃红,呼 吸困难,心率加快,大小便失禁,昏迷。大多数病人经抢 救后能好转,不留后遗病症。 v3)重度中毒。多发于一氧化碳浓度极高时,患者很快进 入昏迷,并出现各种并发症:脑水肿、休克或严重心肌损 害、肺水肿、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如能救也留有 后遗症,如偏瘫、植物神经混乱等。 2、慢性中毒 慢性中毒是指长时间不间断接触某种较低浓度工业毒物所引起的中毒。 慢性中毒因个体原因而异,其

8、总的症状出现频度如下表。 表22 慢性CO中毒患者症状 症状频度/%症状频度/% 疲劳92情感淡漠54 头痛87恶心、呕吐42 眩晕69记忆障碍40 睡眠障碍66性欲减弱22 心肌症状62食欲消失17 第二节 煤气中毒事故的预防 一、煤气中毒事故原因 1、贯彻执行安全制度不严格,违规作业(人)。 2、当煤气设备存在严重缺陷时,因煤气泄漏而发生煤气中毒(设备)。 3、缺乏安全意识,在设备附近休息、打盹、睡觉(人)。 4、在停送煤气或煤气区域作业时,不注意风向,或设备内的残余煤气处 理不彻底,没有严格执行检测、检查制度(人)。 5、在煤气区域作业,当煤气超标时,强行蛮干,不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不佩

9、带防护面具,不进行强行通风等措施(人、设备)。 6、吹扫煤气管道(设备)的蒸汽未及时断开,当蒸汽压力底于煤气压力 时,造成煤气倒窜到蒸汽管道,引起中毒(防范措施、设备)。 7、用水封煤气管道、设备时,由于水压低,煤气倒窜到水管中,引起中 毒(设备) 。 8、煤气管道、U型水封、排水器,缺乏管理,检查 不到位,造成亏水,补水量不足,使大量煤气泄 漏。 9、当煤气管网压力波动大,或煤气压力超过水封高 度要求时,造成水封水位被击穿,煤气泄漏。 10、煤气区域的管道、设备附近没有明显警示标志 ,致使他人贸然进入煤气区域或乱动煤气设施设 备。 11、在煤气管道下、排水沟、暗井处私搭乱建房屋 、办公室引起

10、中毒(电缆搭接)。 12、生产和生活用的煤气未分开,发生互窜,引起 中毒。 二、煤气中毒事故预防 1、组织管理措施。 如:严格执行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焦化安全规程,并制订本 企业实施细则,建立健全煤气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事煤气作业 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煤气安全知识教育与培训,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工 作等 2、密闭防止泄漏措施 密闭防止泄漏措施既有管理措施,也包含技术措施。如:煤气设施的定期 检查制度措施;蒸汽管道不能与煤气管道简单连通,防止煤气倒窜造成 泄漏中毒;水管与煤气管道连接时,水管上应安装逆止阀,以防断水时 倒窜煤气等措施。 3、安全操作 如:在煤气放散过程中,放散上风侧20m,下

11、风侧40m禁止有人,并设有 警示线专人监护,防止勿入;煤气设备打开放散时,要侧开身子,防止 中毒等。 4、煤气安全检测技术 5、安全防护措施 v一、及时报告和组织指挥 v1、发生煤气中毒事故要立即汇报。报告车间、厂调、煤 气救护站,将中毒人数、时间、地点、中毒程度汇报清楚 。 v2、煤气防护站应立即组织好抢救人员,携带好救护设施 、工具赶赴现场;进入煤气危险区施救人员必须佩带氧气 或空气呼吸器;关闭阀门切断毒源;打开窗户和通风设施 ,排除过量一氧化碳气体。 v3、同时通知附近医院,派医护人员赶赴现场(3394777 )。 v4、煤气中毒事故的现场抢救,必须服从统一领导和指挥 ,切不可盲目施救。

12、 第三节 煤气中毒事故的急救 二、准确救护(现场救护是关键) 1、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后,在及时报告的同时,应立即将中毒者迅速及时地救出 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出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并注意保 暖。 2、对于轻度中毒,吸入新鲜空气或适当补氧,其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即可消 失。经观察有异常表现,可送医院治疗。 3、对于中度中毒患者,如出现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的,应立即通知煤气 防护站和医院人员到现场救治。并采取以下措施:将中毒者双肩垫高15cm, 四肢伸开,头部尽量后仰,面部朝向一侧,以利于呼吸畅通;适当保暖,以 免受凉;给予中毒者吸氧,使用苏生器自主呼吸功能调整好进气量,观察其 吸

13、氧情况。 在煤气防护站人员未到前,可将岗位用的氧气呼吸器的氧气瓶卸开,缓 慢打开气瓶开关对在中毒者口腔、鼻孔部位,让中毒者吸氧,无氧条件下可 以启用现场风源。 4、对重度重度患者,如失去知觉,呼吸停止等症状,应在现场立即做人工呼吸 ,或使用苏身器的强制呼吸功能,成人1216次/min。 对于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复苏胸外挤压术,恢复心跳功能。 5、中毒者未恢复知觉前,应避免搬动、颠簸,尽量在现场抢救,不得用救护车 送往较远医院急救。 第三章 煤气着火事故预防与处理 v第一节 燃烧及相关概念 v一、燃烧及燃烧条件 v燃烧煤气燃烧和其它物质燃烧一样,是可燃物 与助燃物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

14、应。特征: 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 v煤气燃烧同样需要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 和火源。 v热值1m3煤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煤气 的热值,单位kJ/m3。常见煤气热值大小顺序:焦 炉煤气、转炉煤气、高炉煤气。 第二节 煤气着火事故的预防 v一、煤气着火事故原因 v1、煤气发生泄漏,水封被击穿或被解除,煤气附近有火源 存在,引发着火事故。 v2、在带煤气作业或抽堵盲板时,使用铁制工具,由于敲打 或摩擦产生火花,也可能引起着火。 v3、在运行的煤气设备管道上不采取安全措施进行动火作业 ,很容易引起着火事故。 v4、煤气设备未设置可靠接地措施,雷击后也容易引起着火 事故。 v5、煤气设备

15、停产后,为可靠的切断煤气来源,动火时易发 生着火事故。 v6、煤气管道置换合格后,动火部位的杂质清理不净也容易 引起管道内部着火。 v二、煤气着火事故的预防 v预防原则切断燃烧三要素中任一要素。 v1、防止煤气泄漏 v工业生产中防泄漏主要措施:煤气设施投产前必须进行严密性实验; 运行的煤气设施必须定期进行检查(主要部位:阀芯、法兰、膨胀器 、焊缝口、计量导管、排水器、煤气柜与活塞间、风机轴头、蝶阀轴 头、煤气取样点接口等); v2、防止煤气接触火源 v工业生产中防止煤气接触火源的主要措施:禁止明火,煤气设备和煤 气作业区严禁一切火源,禁止吸烟,生火炉,煤气设备及管道附近不 准堆放易燃易爆物;防

16、范摩擦与撞击引起的火源,带煤气作业要防止 工具敲击摩擦起火、带煤气作业时,禁止用钢绳起吊、带煤气钻眼时 ,钻头应涂黄干油等;防范高温表面及高热物可能引起的煤气着火; 防范电气火花可能引起煤气着火,电器保险丝熔断、电线短路等;防 止静电火花的措施,煤气鼓风机与煤气排放机同房布置时,应采用防 爆电机、严禁在煤气设施上栓拉电焊零线与电缆、进入煤气设施内工 作所用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设施外照明不得超过36V等;防雷电 措施,带煤气抽堵盲板不宜在雷雨天进行等。 第三节 煤气着火事故处理 v1、事故报警和抢救事故的组织指挥 v发生煤气大量泄漏或着火,事故的第一发现者应立即电话 报3391119或119,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v各有关单位和有关领导应立即赶赴现场,成立指挥机构统 一指挥事故处理工作。并根据事故大小划定警戒区域。立 即组织灭火和抢救工作(启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