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10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和探究单摆周期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349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8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10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和探究单摆周期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课时10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和探究单摆周期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课时10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和探究单摆周期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课时10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和探究单摆周期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课时10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和探究单摆周期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10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和探究单摆周期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10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和探究单摆周期剖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 3. 4. 偏小 灯泡先慢慢变亮,后来再慢慢变暗 课时10: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和探究单摆周期 1. 输入电压和原线圈匝数一定时,副线圈匝数越多,获得电压越高 用图象法求斜率 5. 6.沿x轴负方向 7. 8. 降 将A线圈与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接;用多用电表的交流电压挡分 别测出A线圈输入电压UA和绕制线圈的输出电压U 用绝缘导线在变压器的铁芯上绕制n匝线圈 9. 3.在课堂演示“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中,利 用小灯泡定性判断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如图所示 将长导线按顺时针方向一匝一匝地绕在铁芯的左边,边绕边观察小 灯泡的发光情况,等小灯泡发出

2、耀眼的强光后,再将导线一匝一匝地 退出铁芯,边退边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 由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灯泡先慢慢变亮,后来再慢慢变暗 输入电压和原线圈匝数一定时,副 线圈匝数越多,获得电压越高 4.某同学想在家里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 找到了一块大小约为3cm、外形不规则的大理石代替小球.他设计的 实验步骤是 A.将石块和细尼龙线系好,结点为M,将尼龙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 B.用刻度尺测量OM间尼龙线的长度L作为摆长; C.将石块拉开一个大约=5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 D.从摆球摆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由 T=t/30得出周期

3、; E.改变OM间尼龙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每次相应的L和T; F.求出多次实验中测得的L和T的平均值,作为计算时用的数据,代入 公式g=42L/T2,求出重力加速度g. (1)该同学以上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 . (2)该同学用某次所取OM的长作为摆长,所测出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比 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摆长无法准确测 量的困难? T2 作T2-L图线图线 ,求出图线图线 斜率k 偏小 6.有两个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去参观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的物理实验 室,各自在那里利用先进的DIS系统较准确地探究了“单摆的周期T 与摆长L的关系”,他们通过校园网交换实验数据,并由计算机绘制 了

4、T2-L图像,如图(甲)所示.去北京大学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 图线是 (填“A”或“B”).另外,在南京大学做探究的同学 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a,b两个摆球的振动图像如图(乙),由图可知, 两单摆摆长之比= (两地g值差别忽略不计).在t=1s时,b球 振动方向是 . 沿x轴负方向 8.有一个教学用的可拆变压器,如图所示,它有两个相同导线绕成的 线圈A,B,线圈外部还可以绕线. (1)某同学用一多用电表的同一欧姆挡先后测量了A,B线圈的电阻值 ,指针分别对应右图中的a,b位置,则A线圈的电阻为 ;若A 做原线圈,B做副线圈,则此变压器为 压变压器. 降 8.有一个教学用的可拆变压器,如图所示

5、,它有两个相同导线绕成的 线圈A,B,线圈外部还可以绕线. (2)如果把它看做理想变压器,现要测量A线圈的匝数,提供的器材有 :一根足够长的绝缘导线、一只多用电表和低压交流电源,请简要叙 述实验的步骤(写出要测的物理量,并用字母表): . A线圈的匝数为nA= .(用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 将A线圈与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接; 用绝缘导线在变压器的铁芯上绕制n匝线圈 用多用电表的交流电压挡分别测出A线圈输 入电压UA和绕制线圈的输出电压U 9.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4)用多组实验数据作出T2-L图象,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三 位同学作出的T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乙)

6、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 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 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C.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 a单摆的摆长偏小 上 大 9.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5)某同学在家里测重力加速度.他找到细线和铁锁,制成一个单摆, 如图(丙)所示.由于家里只有一根量程为30cm的刻度尺,于是他在细 线上的A点做了一个标记,使得悬点O到A点间的细线长度小于刻度尺 量程.保持

7、该标记以下的细线长度不变,通过改变O,A间细线长度以 改变摆长.实验中,当O,A间细线的长度分别为L1,L2时,测得相应单摆 的周期为T1,T2.由此可得重力加速度g= (用L1,L2,T1,T2表示). 7.某一电容器标注的是“400V,22F”(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该电容器可在400V以下电压时正常工作 B.该电容器只能在400V电压时正常工作 C.电压是200V时,电容是11F D.使用时只需考虑工作电压,不必考虑电容器的引出线与电源的哪 个极相连 另一组实验中同学用多用电表测量变压器输入端电压选择开关位置 如图甲,指针位置如图丙中b,读数为_;测量输出端电压,选 择开关

8、如图乙,位置指针们置如图丙中a,读数为_. 图甲图乙 如图所示,在xOy直角坐标平面内-0.05x0的区域有垂直纸面向里 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4T,0x0.08m的区域有沿方向的匀 强电场.在x轴上坐标为(-0.06m,0)的S点有一粒子源,它一次能沿纸 面同时向磁场内每个方向发射一个比荷q/m=5107C/kg,速率 v0=2106m/s的带正电粒子.若粒子源只发射一次,其中只有一个粒 子Z恰能到达电场的右边界,不计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可保留根号).求: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R; 粒子Z从S发射时的速度方向与磁场左边界的夹角; 如图所示,在xOy直角坐标平面内-0

9、.05x0的区域有垂直纸面向里 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4T,0x0.08m的区域有沿方向的匀 强电场.在x轴上坐标为(-0.06m,0)的S点有一粒子源,它一次能沿纸 面同时向磁场内每个方向发射一个比荷q/m=5107C/kg,速率 v0=2106m/s的带正电粒子.若粒子源只发射一次,其中只有一个粒 子Z恰能到达电场的右边界,不计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可保留根号).求: 第一次经过y轴的所有粒子中,位置最高的粒子P的坐标; 若粒子P到达y轴瞬间电场突然反向,求粒子P到达电场右边界时的 速度. P的坐标 如图所示,在xOy直角坐标平面内-0.05x0的区域有垂直纸面向里

10、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4T,0x0.08m的区域有沿方向的匀 强电场.在x轴上坐标为(-0.06m,0)的S点有一粒子源,它一次能沿纸 面同时向磁场内每个方向发射一个比荷q/m=5107C/kg,速率 v0=2106m/s的带正电粒子.若粒子源只发射一次,其中只有一个粒 子Z恰能到达电场的右边界,不计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可保留根号).求: 若粒子P到达y轴瞬间电场突然反向, 求粒子P到达电场右边界时的速度. 对Z粒子: 对P粒子: v0 v 12345 BAADCACD 课时11: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6.偏大 8. 7.另画一条角度更小的直线OA,

11、把大头针P1,P2竖直地插在所画的 直线上,直到在y0区域透过玻璃砖能看到P1,P2的像 竖直插上大头针P3,使P3刚好能挡住P1,P2的像 入射角1和折射角2 9. 10. 越大 越大 小 11.偏小 不变 可能偏大、可能偏小、可能不变 12.光学面 d e 6.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插针法测定一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在平铺 的白纸上垂直纸面插上大头针P1,P2确定入射光线,并让入射光线过 圆心O,在玻璃砖(图中实线部分)另一侧垂直纸面插大头针P3,使P3挡 住P1,P2的像,连接OP3.图中MN为分界面,虚线半圆与玻璃砖对称,B,C 分别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圆的交点,AB,CD均垂直于法线并

12、分别 交法线于A,D点. (1)设AB的长度为L1,AO的长度为L2,CD的长度为L3,DO的长度为L4,为 较方便地表示出玻璃砖的折射率,需用刻度尺测量 ,则玻璃 砖的折射率可表示为 . (2)该同学在插大头针P3前不小心将玻璃砖以O为圆心顺时针转过一 小角度,由此测得玻璃砖的折射率将 (填“偏大”“偏小” 或“不变”). 9.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将双缝干涉仪按要求安 装在光具座上如图(甲),并选用缝间距d=0.2mm的双缝屏.从仪器 注明的规格可知,像屏与双缝屏间的距离L=700mm.然后,接通电源使 光源正常工作. (1)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填选项前的字母) A.

13、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 双缝 B.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 纹的中心对齐 C.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条亮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 邻两条亮纹间距x=a/(n-1) 放上单缝和双缝后,由于发生干涉现象没法调节光源的高度 12.如图所示为光学实验用的长方体玻璃砖,它的 面不能用 手直接接触. 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两位同学绘出的玻璃砖和 三个针孔a,b,c的位置相同,且插在c位置的针正好挡住插在a,b位置 的针的像,但最后一个针孔的位置不同,分别为d,e两点,如图所示. 计算折射率时,用 (填“d”或“e”)点得到的值较小, 用 (填“d”或“e”)点得到的值误差较小. 光学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