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与转换技术第6章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655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7.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测与转换技术第6章3.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检测与转换技术第6章3.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检测与转换技术第6章3.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检测与转换技术第6章3.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检测与转换技术第6章3.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测与转换技术第6章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测与转换技术第6章3.(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参数传感器 第三部分 大家都用过收音机,当你搜寻电台时有没有想过 ,收音机是依靠什么元器件来调谐电台的呢?如果 打开收音机后盖,就可以看到与调谐旋钮联动的是 一个旋转式可变电容器。当你旋转调谐旋钮时,可 变电容器动片就随之转动,改变了与定片之间的覆 盖面积,从而可以从一个电台转换到另一个电台。 电容器在电子仪表中作为元器件来使用;在非电量 电测中作为传感器来使用。 第六节 电容传感器 优点; 可获得较大的相对变化量,比如应变电阻相对变化量小于 1%,而电容传感器相对变化量可达到100%或更大些。 能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高温、低温、强辐射) 发热的影响小(激励源功率小,介质为真空、空气、其它

2、 气体) 动态响应快 缺点; 1、输出阻抗高,负载能力差 2、寄生电容影响大 3、输出特性非线性 上式中,哪几个参量是变量?可 以做成哪几种类型的电容传感器? 电容传感器的基本理想公式为 + + + S 一、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改变A、d、 三个参量中的任意一个 量,均可使平板电容的电容量C 改变。 固定三个参量中的两个,可以做 成三种类型的电容传感器。 电容传感器的基本理想公式为 分类 c) 介质变化型 a) 极距变化型; + + + b)面积变化型:角位移型,平面线位移型,柱面线位移型. + + + + + + 一、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 图a是平板形直线位移式结构,其中极板1可以左右移

3、动 ,称为动极板。极板2固定不动,称为定极板。图b是同心圆筒形 变面积式传感器。外圆筒不动,内圆筒在外圆筒内作上、下直线 运动。图c是一个角位移式的结构。极板2的轴由被测物体带动而 旋转一个角位移 度时,两极板的遮盖面积A就减小,因而电容 量也随之减小。 1.变面积(S)型 .角位移式 当转角当转角 时:时: 当转角当转角 时:时: 灵敏度灵敏度 .直线位移式 极板起始极板起始 遮盖长度遮盖长度 初始时初始时 当其中一个极板移动距离为当其中一个极板移动距离为x x时时, 灵敏度 2.变介电常数()型 因为各种介质的介电常数不同,如空气的相对 介电常数略大于1,纯净水介电常数为80,变压器油 和

4、干的纸介电常数约为24.在两电极间加以空气以 外的其它介质。当它们之间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时, 电容量也随之改变。这种传感器常用来检测容器中 的液面高度,片状材料的厚度等。 例如电容液面计,当被测液体的液面在两个同心 圆金属管状电极间上下变化时,引起两电极间不同 介电常数介质(上半部分为空气,下半部分为液体 )的高度变化,而导致总的电容量的变化。 电容液位计 总电容C等于液体介质间电容量与气体介质间电容量之 和。 C C与液位高度与液位高度h h 1 1 成正比成正比 2、变介电常数式 因为各种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不同,所以在电 容器两极板间插入不同介质时,电容器的电容量也就 不同。 表5-1 几

5、种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3、变极距式电容传感器 当动极板受被测物体作用引起位移 时,改变了两极板之间的距离d,从而使电 容量发生变化。 实际使用时,总是使初始极距d0尽量小些 ,以提高灵敏度,但这也带来了变极距式电容 器的行程较小的缺点。 这里用0=d0推导一下有关公式。 变极距(d)型 根据罗朗级数展开式电容微位移计 忽略高次项忽略高次项 灵敏度灵敏度: 线性度线性度: 由上面两式知,0减少可使灵敏度K增大,但非线性误差 也增大。因此常采用差动式结构,以提高灵敏度,减少非线性误差。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容传感器大多都配置了单 片机,所以其非线性误差可用微机来计算修正。 4差动电容传

6、感器 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减小非线性,常 常把传感器做成差动形式。中间一片为动片,两边 的两片为定片,当动片移动距离X后,一边的间隙 变为d-x,另一边的则变成d+x。圆筒形的也是一个 道理,只是中间为动片,上下两个圆筒是定片,当 动片上移,必然上极片遮盖面积增加,而下极片遮 盖面积减小,两者变化的数值相等,反之亦然。 差动变极距()型 电容传感器 差动变面积(S)型 电容传感器 为了提高灵敏度,可以缩小极距d使电容量加 大,但d太小容易引起电容器击穿,一般可以在 极板间放置云母片,因为云母的介电常数是空气 的7倍,云母的击穿电压不少于103KVmm,而空 气才3KV/mm,厚度仅为0.0

7、1mm的云母片击穿电压 也不小于10KV。 二、电容传感器的一些特殊问题 1电容器极板间的介质应选择介电常数较稳定的 材料 2电容传感器中一些量的变化范围 一般变极距式电容传感器起始电容量 设置在十几皮法(PF)至几十皮法(PF)、极 距d设置在1001000m的范围内较为妥当。 最大位移应该小于两极板间距的110。变极 板工作面积的传感器,可测厘米级位移。输 出阻抗在106-108欧姆之间,频率一般在50KHZ 以上。 3提高灵敏度的一些措施 提高电源频率从数十KH数MH 以降低容抗及对绝缘 电阻要求; 用双层屏蔽线,将电路(例如集成电路)同电容传感器装 在一个金属壳体中,可减小寄生电容和外

8、界干扰静电场 、交变电磁场 的影响; 减小极板厚度可削弱边缘效应。 三、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1)初态时:电桥调整到 平衡状态,此时C1C3=C2CX, Uo=0。 (2 2)工作时:)工作时: C CX X 发生变发生变 化,电桥不平衡;即化,电桥不平衡;即 C CX X 变变 化一个化一个 C CX X ,则电桥输出则电桥输出 UU o o ,电容变化量越大,电容变化量越大, 电桥输出电压越大,输电桥输出电压越大,输 出电压能线性反映电容出电压能线性反映电容 量的变化。量的变化。 电容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可接在不同的测量电路中 ,分述如下: 1桥式电路 2. 差动桥 (1)初态时:两传感器

9、电容C1=C2=C0, C1= C2= C=0, (1)初态时:两传感器电容C1=C2=C,此时电 桥空载输出,即电桥处于平衡状态。 (2)工作时 : 工作时传感器两电容值发生等值反向变化,电 桥失去平衡;且电容变化量C越大,不平衡电 桥输出电压Uo也越大,两者亦呈线性关系。 三、差动脉冲调宽电路 基本RS触发器 S R Qn+1 0 0 不定 0 1 1 1 0 0 1 1 不变 C1、 C2为差动电容传感器的两个电容敏感元件 。 在差动电容C1、C2 值不相等时,则C1、C2充电时间常数 就发生改变,输出电压U0AB的平均电压值就不再是零 。 设设 若若 通过推导,在C1C2时,由于C充放

10、电时间不同 ,会输出一个直流电压,约为输出脉冲电压的平均值 ,大小为U0=(C1-C2/C1+C2)U1, 代入平板电容器公式,则对变间隙传感器, 为U0=(d2-d1/d1+d2)U1,当C1=C2=C0时,d1=d2=d, 则U0=0,当C1C2时,则d1=d0-d,d2= d0+d,U0=(d/d)U1,d为电容动片的微小位移。 同理,对变面积传感器有 U0=(S/S)U1 根据以上分析,脉冲宽度电路有如下特点 : (1)对敏感元件的线性要求不高。不论是变气隙式 或变面积式,其输出都与输入变化量成线性关系。 (2)不需要特殊电路,只要经过低通滤波器就可以得到 较大的直流输出。 (3)不需

11、要高频发生装置。 (4)调宽频率的变化对输出无影响。 (5)由于低通滤波器的作用,对输出矩形波纯度要求不高。 3.电容式传感器的谐振电路 调频电路将电容式传感器作为 LC 振荡器 谐振回路的一部分,当电容传感器工作时,电容Cx 发生变化,就使振荡器的频率 f 产生相应的变化 。 电容式传感器的谐振电路与电涡流传感 器有何区别?式中哪些量是变量? a) 原理图 b) 特性曲线 电 容 传 感 器 谐 振 电 路 这样的电路有很高的灵敏度。电容传感器 稍有输入时,就会使输出电压发生急剧变化。 高频电源经变压器T供给L、C、Cx构成的谐 振回路,输出电压U经放大由仪表测出。改变C,使 振荡回路调节在

12、和振荡器频率相接近的频率,并 让它的电压U0为谐振电压的一半N(C0点)这样保证 仪表指示与输入量引起的电容变化量Cx的线性关 系及输入与输出的单值关系。 四、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电容器的容量受三个因素影响,即:极距x 、相对面积A 和极间介电常数 。固定其中两个变 量,电容量C 就是另一个变量的一元函数。只要想 办法将被测非电量转换成极距或者面积、介电常数 的变化,就可以通过测量电容量这个电参数来达到 非电量电测的目的。 晶 体 管 电 容 料 位 指 示 仪 原 理 图 信号转换是通过阻抗平衡电桥实现的。 电容传感器是悬挂在料仓里的金属探头,利用它对大地的分布电容进行检测 。 信号转换是

13、通过阻抗平衡电桥实现的,当 C2C4=CxC3电桥平衡。(由调整C4得)当料面Cx ,电桥失去平衡,输出交流信号经VT2放大,由VD检 波成直流信号。当其幅值达到一定值时,使触发器 翻转, VT4饱和,继电器吸合,其触点控制相应电 路和指示灯,指示料面已达某一定值。 液位限位传感器的设定 智能化液位传感器 的设定方法十分简单: 用手指压住设定按 钮,当液位达到设定值时 ,放开按钮,智能仪器就 记住该设定。正常使用时 ,当水位高于该点后,即 可发出报警信号和控制信 号。 设定按钮 利用微电子加工技术,可以将一块多晶硅加工成多层结构 。在硅衬底上,制造出三个多晶硅电极,组成差动电容C1、C2。 底

14、层多晶硅和顶层多晶硅固定不动,中间层多晶硅是一个可以 上下微动的振动片。其左端固定在衬底上,所以相当于悬臂梁 。 当它感受到上下振动时,C1、C2呈差动变化。与加速度测试 单元封装在同一壳体中的信号处理电路将C 转换成直流输出 电压。它的激励源也做在同一壳体内,所以集成度很高。由于 硅的弹性滞后很小,且悬臂梁的质量很轻,所以频率响应可达 1kHz以上,允许加速度范围可达10g 以上。 如果在壳体内的三个相互垂直方向安装三个加速度传感器 ,就可以测量三维方向的振动或加速度。 加速度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 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轿车上,可以作为碰撞传感器 。当测得的负加速度值超过设定值时, 微处理器据此

15、判断 发生了碰撞,于是就启动轿车前部的折叠式安全气囊迅速 充气而膨胀,托住驾驶员及前排乘员的胸部和头部。 装有传感 器的假人 气囊 汽车气囊的保护作用 使用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在汽车发生碰 撞时,经控制系统使气囊迅速充气 。 汽车气囊对驾驶员的保护作用 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实现 延时 起爆的钻地炸弹 传感器安装位置 出去活动一下 第七节 光电阻传感器 光电阻传感器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一种传感器。 若用这种传感器测量其它非电量时,只要将被测非电量的变 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即可。此种测量方法具有结构简单、 非接触、高可靠性、高精度和反映快等优点。 一、光电元件 光电元件的理论基础是光电效应。光可以被看作是 一连串具有一定能量的粒子(称光子)所构成的。 1905年德国物理学 家爱因斯坦用光量子学 说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