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复习提纲(第二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655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复习提纲(第二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复习提纲(第二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复习提纲(第二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复习提纲(第二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复习提纲(第二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复习提纲(第二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复习提纲(第二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检测技术及传感器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Sensors CISTBUCT 2008-2014 第部分 课程复习 葵花子宝典 “葵花在手、高分我有” 难说 “欲练神功、必须用功” 正途 TMT&AI 复习 l三种难度 l填空、选择 基本概念、概念辨析 l简答、计算 概念辨析、基本公式 l分析、设计 知识运用 TMT&AI 复习 l1 检测技术基础 l1.1 基本概念 l检测与测量:pg11.1par3 l检测装置:pg21.2.1par5 l敏感元件/检测元件:pg21.2.1par8 l传感器:pg21.2.1par9 l变送器:pg31.2.1par1 l直接

2、测量:pg31.2.1par4 l间接测量:pg31.2.1par5 软测量:pg2554.1.1par3 TMT&AI 复习 l1 检测技术基础 l1.1 基本概念 l按仪表结构分类: 开环结构:pg41.2.2par8&fig1.5 闭环结构:pg51.2.2par6&fig1.6 平衡(反馈)式变换结构: pg923.1.2.4par2&fig3.9 TMT&AI 复习 l1 检测技术基础 l1.1 基本概念 l仪表基本性能: 测量范围和量程:pg61.2.3par2 灵敏度:pg61.2.3par7 死区/不灵敏区:pg61.2.3par10 线性度/非线性误差:pg61.2.3par

3、12 回差/变差/滞环:pg61.2.3par13 稳定性:pg81.2.3par11 重复性与再现性:pg81.2.3par18 可靠性:pg9 TMT&AI 复习 l1 检测技术基础 l1.1 基本概念 l仪表基本性能: 绝对误差/仪表基本误差:pg71.2.3par4&par9 相对误差:pg71.2.3par6 引用误差/最大引用误差/仪表满刻度相对误差: pg71.2.3par8&par10 允许误差:pg71.2.3par11 准确度与准确度等级:pg71.2.3par13 动态特性:pg81.2.3par9 TMT&AI 复习 l1 检测技术基础 l1.1 基本概念 l误差理论基

4、础: 按误差的出现规律分类:pg101.3.1par5 按使用的工作条件分类:pg111.3.1par4 随机误差的特征:pg121.3.2.1 粗大误差的判定:pg141.3.2.2 系统误差的判定:pg151.3.2.3 消除和减少误差的一般方法:pg191.3.3 TMT&AI 复习 l1 检测技术基础 l1.1 基本概念 l仪表的防爆等级:L04.ppt 防爆标志 常见防爆类型:隔爆型(d)、本安型(ia/ib) 爆炸性危险场所分区 类场所:0 区、1 区、2 区 类场所:20 区、21 区、22 区 l仪表的防护等级:L04.ppt 防护标志 TMT&AI 复习 l1 检测技术基础

5、l1.1 基本概念 l数据处理的误差:L04.ppt 有效数字、科学记数法 l提高测量精确度的途径:L04.ppt 控制测量误差因素(减少不确定因素) 选择有利的测量方案(限制各不确定因素的值) 满足误差分量的均衡条件(控制最大误差分量) 充分利用测量误差的抵偿性 l仪表的分析设计原则:L04.ppt TMT&AI 复习 l1 检测技术基础 l1.2 基本公式 l开环结构传递系数与相对误差: pg51.2.2exp1.1exp1.2 l闭环结构传递系数与相对误差: pg51.2.2exp1.3exp1.5 l非线性误差:pg61.2.3exp1.7 l回差:pg71.2.3exp1.8 l相对

6、误差:pg71.2.3exp1.10 l引用误差:pg71.2.3exp1.11 TMT&AI 复习 l1 检测技术基础 l1.2 基本公式 l随机误差的估计与统计处理: 标准差:pg121.3.2.1exp1.14 样本标准差(Bessel公式):pg121.3.2.1exp1.15 算术平均值的样本标准差:pg131.3.2.1exp1.17 l粗大误差的估计与统计处理: 拉依达法:pg141.3.2.2exp1.18 l系统误差的估计与判定: 标准差判据:pg161.3.2.3exp1.20exp1.23 TMT&AI 复习 l1 检测技术基础 l1.2 基本公式 l误差合成: 系统误差

7、合成: pg171.3.2.4exp1.25&exp1.27 随机误差合成:pg181.3.2.4exp1.31 误差的总合成:pg191.3.2.4exp1.32&exp1.33 TMT&AI 复习 l1 检测技术基础 l1.3 辨析应用 l敏感元件/检测元件、传感器和变送器的相互比较 l回差、非线性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准确度和准 确度等级之间的关系 参阅 L02.ppt l回差、重复性、再现性之间的关系: pg91.2.3par4 l准确度等级: l注意量程的计算和最大引用误差的计算。 流量检测仪表中的“量程比” TMT&AI 复习 l概念辨析 l测量的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系统

8、误差 l仪表的指标:静态特性、动态特性 l输入输出特性与误差的关系 l绝对误差:有单位;真值的获取;仪表基本误差 l相对误差:与真值有关,不反映仪表的好坏 l最大引用误差:仪表量程;仪表满刻度相对误差 l非线性误差: l回差:上行程(正行程),下行程(反/逆行程) TMT&AI 复习 l概念辨析 l输入输出特性与误差的关系 l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l最大引用误误差 非线线性误误差 l满满刻度相对误对误 差 相对误对误 差 l回差 2最大引用误误差 l非线性误差 2回差 TMT&AI 复习 l1 检测技术基础 l1.3 辨析应用 l误差的估计: 真值是否已知:当声明标定某一量值、或给定了测量

9、标准量时,认为真值已知。 已知用标准差:pg121.3.2.1exp1.14 未知用样本标准差:pg121.3.2.1exp1.15 如果没有特殊声明,置信概率都取99%(即置信系数 取 k = 3)。 TMT&AI 复习 l2 仪表构成与设计 l2.1 基本概念 l参数检测的一般方法:pg232.1.1 l传感器:L02.ppt/L03.ppt 电阻式检测元件: 电位器、热电阻、应变片 电容型检测元件: 平板形、圆柱形、 球形、并行直导线 电感型检测元件: 自感型、互感型、涡流式 TMT&AI 复习 l2 仪表构成与设计 l2.1 基本概念 l信号变换的结构形式:pg883.1.2par2

10、简单变换:pg883.1.2.1fig3.3 仪表特点:pg883.1.2.1par3 L06.ppt 差动变换:pg893.1.2.2fig3.4 仪表特点:pg893.1.2.2par5 TMT&AI 复习 l2 仪表构成与设计 l2.1 基本概念 l信号变换的结构形式:pg883.1.2par2 参比变换:pg903.1.2.3fig3.6 仪表特点:pg913.1.2.3par8 平衡式/反馈式变换:pg923.1.2.4fig3.9 仪表特点:pg943.1.2.4par5 l电桥转换电路的特点:pg1013.1.3.2par2 TMT&AI 复习 l2 仪表构成与设计 l2.2 基

11、本公式 l不平衡电桥: 等效电路: pg1023.1.3.2fig3.27&exp3.31exp3.32 电压输出/电流输出: pg1033.1.3.2tab3.2 电桥的电源电压和功率: pg1033.1.3.2exp3.34exp3.38 TMT&AI 复习 l2 仪表构成与设计 l2.3 辨析应用 l不平衡电桥的设计为基础方法,实际问题中如果对电桥 输出电压与被测量(非电阻阻值本身)时,还需要考虑 检测元件的非线性特性。 l例如,当检测元件为 Pt100 时,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 为 。要求电桥对温度 t 的输出特性 非线性误差小于某个值时, 在设计电桥时需要将 Rt 代 入电桥的计算公

12、式,得到 ,与其线性化的特性 进行比较,计算非线性误差。 TMT&AI 复习 l不平衡电桥设计 TMT&AI 复习 l不平衡电桥设计 l单单臂工作第二对对称不平衡电桥设计电桥设计 l桥桥臂电电阻 l供电电压电电压 TMT&AI 复习 l不平衡电桥设计 l电压输出(电压灵敏度) 相对变化率 确定电阻型检测元件的电阻相对变化率,一般 是被测变量的非线性函数。 TMT&AI 复习 l不平衡电桥设计 l电压输出(电压灵敏度) 相对变化率 输出电压 已知 ,定义 , 有 TMT&AI 复习 l不平衡电桥设计 l电压输出(电压灵敏度) 相对变化率 输出电压 当 m = 1 时,对应于等臂电桥和第一对称;

13、当 m 1 时,对应于第二对称和一般电桥。 输出值与 和 E 成正比; 电压输出值与电阻的大小无关。 TMT&AI 复习 l不平衡电桥设计 l电压输出(电压灵敏度) 相对变化率 输出电压 非线线性误误差 当 很小时时,线线性化输输出电压电压 特性 由非线线性误误差的定义义 若给给定非线线性误误差上界 则则 。 TMT&AI 复习 l不平衡电桥设计 l电压输出(电压灵敏度) 相对变化率 输出电压 非线线性误误差 若要消除第二对对称单单臂工作的不平衡电桥电桥 的非线线 性误误差,要求 m ; 意味着,E 。 电电流源代替电电阻 TMT&AI 复习 l不平衡电桥设计 l电压输出(电压灵敏度) 相对变

14、化率 输出电压 非线线性误误差/最大化输出 此时,非线性误差为 TMT&AI 复习 l不平衡电桥设计 l电压输出(电压灵敏度) 相对变化率 输出电压 非线线性误误差/最大化输出 供电电压 构成电桥的各个元件都消耗能量,供电电压对元件 的耗散功率有要求。 考虑最不利情况 TMT&AI 复习 l不平衡电桥设计 l电压输出(电压灵敏度) 相对变化率 输出电压 非线线性误误差/最大化输出 供电电压 给定元件最大耗散功率 同理,对 R2 一般情况下,m 1,P20 P10。 TMT&AI 复习 l3 温度检测仪表 l3.1 基本概念 l温度与温标: pg1163.2.1par1&3.2.1.1par1

15、l热电偶/热电极/工作端(测量端/热端)/自由端(参考端 /冷端):pg1183.2.2par1/参考pg502.5.1 热电偶自由端处理(自由端的影响): pg1203.2.2.2 补偿导线的作用:pg1213.2.2.2par11 冷端补偿的方法:自由端恒温法、计算修正法、自 动补偿法 TMT&AI 复习 l3 温度检测仪表 l3.1 基本概念 l金属热电阻的三线制接法: pg1263.2.3.3par4&fig3.55 l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pg1293.2.4.4par1 参考pg542.5.2 l3.2 基本公式 l热电势:pg1213.2.2.2exp3.77 TMT&AI 复习 l3 温度检测仪表 l3.3 辨析应用 l在热电偶测温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需要注意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