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与工艺.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593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导体器件与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半导体器件与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半导体器件与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半导体器件与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半导体器件与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半导体器件与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导体器件与工艺.(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极型晶体管 哈尔滨工程大学 微电子学 半导体器件与工艺 双极型晶体管 n晶体管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双极型晶体管 n晶体管的制造工艺和杂质分布 双极型晶体管 n晶体管的制造工艺和杂质分布 双极型晶体管 n晶体管的制造工艺和杂质分布 双极型晶体管 n晶体管的制造工艺和杂质分布 双极型晶体管 n均匀基区晶体管和缓变基区晶体管 均匀基区晶体管的基区杂质是均匀分布的,载流子在 基区内的传输主要靠扩散机理进行,又称扩散型晶体管。 缓变基区晶体管的基区杂质是缓变的,载流子在基区 内的传输除了靠扩散运动外,还存在漂移运动且往往以漂 移运动为主,又称漂移型晶体管。 双极型晶体管 n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原理 假设条件

2、: 发射区与集电区宽度远大于少子扩散长度,基区宽度远小于 少子扩散长度。 发射区与集电区电阻率足够低,外加电压全部降落在势垒区 ,势垒区外无电场。 发射结和集电结空间电荷区宽度远小于少子扩散长度,且不 存在载流子的产生与复合。 各区杂质均匀分布,不考虑表面的影响,且载流子仅做一维 传输。 小注入,即注入的非平衡少子浓度远小于多子浓度。 发射结和集电结为理想突变结,且面积相等。 双极型晶体管 n平衡晶体管的能带和载流子的分布 双极型晶体管 n非平衡晶体管的能带和载流子的分布 双极型晶体管 n晶体管载流子的传输 双极型晶体管 n晶体管载流子的传输 n 发射结正向偏置发射电子 n 载流子在基区的传输

3、与复合 n 集射结反向偏置收集电子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n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和电流放大能力 (1)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表征从发射极输入的电流中有多大比例传输到集电极成为 输 出电流,或者说由发射极发射的电子有多大比例传输到了集电 极。共基极接法的晶体管不能放大电流,但由于集电极允许接 入 阻抗较大的负载,所以仍能够获得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 n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和电流放大能力 (2)共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共发射极电路是用 去控制 以实现电流放大的。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n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和电流放大能力 (3) 与 的关系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n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和电流放

4、大能力 (4)晶体管具有放大能力所满足的条件(以NPN管为例) 发射区高掺杂,能发射大量电子; 基区低掺杂且基区宽度窄,减少电子的复合损失; 发射结正向偏置,发射电子; 集射结反向偏置,收集电子。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n均匀基区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n均匀基区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 为什么 总是小于 ? 主要原因在于发射极发射的电子在传输到集电极的 过 程中,有两个阶段电子会损失:一是发射区的电于与来 自 基区的少子空穴的复合损失,该复合形成了空穴电流; 一 是电子在穿越基区往集电结扩散的过程中,与基区中空 穴 的复合损失,形成体内复合电流。

5、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n均匀基区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 为了表征两个阶段电子损失的比例大小,再定义两个参量 : 发射效率: 基区输运系数: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n缓变基区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 发射效率: 基区输运系数: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1.在N型硅片上经硼扩散后,得到集电结结深 ,有源基区方块电阻 ,再 经磷扩散后,得发射结结深 ,发射 区方块电阻 。设基区少子寿命 ,基区少子扩散系数扩散系数 ,基 区自建场因子 ,试求该晶体管的电流放 大系数 与 分别为多少?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2.在基区掺杂浓度随距离按指数式变化的 缓变基区晶体管中,基区自建电场强度为 常数。如果基

6、区宽度为0.3 的晶体管中 存在500 的均匀基区自建电场,基区 中靠近发射结一侧的掺杂浓度是 ,试问基区中靠近集电结一侧的掺杂浓度 为多少? 提高发射区掺杂浓度,增大正向注入电流; 减小基区宽度,减少复合电流; 提高基区杂质分布梯度,以提高电场因子; 提高基区载流子寿命和迁移率,以增大载流子的扩散 长度。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晶体管基区宽变效应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习题1 在材料种类相同、掺杂浓度分布 相同、基区宽度相同的条件下、PNP晶 体管和NPN晶体管相比,哪种晶体管的 发射结注入效率较大?哪种晶体管的基 区输运系数较大? 影响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的因素 发射结空间电荷

7、区复合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影响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的因素 发射区重掺杂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影响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的因素 基区宽变效应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影响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的因素 温度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晶体管的直流伏安特性曲线(共基极) 晶体管的直流伏安特性曲线(共射极) 两种组态输出特性曲线比较 n电流放大系数的差别 n 增大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n 减小对输出电流的影响 晶体管的穿通电压 (基区穿通) 晶体管的穿通电压 (外延层穿通) 外延层穿通所决定的击穿电压 外延层厚度 3.已知某硅NPN均匀基区晶体管的基区宽 度 ,基区掺杂浓度 ,集电 区掺杂浓度 ,试求

8、当 、 时电流放大系数如何变化并计算厄尔利电 压。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4.某厂在试制晶体管时,由于不注意清洁卫生,在高温扩 散时引入了金、镍等杂质,结果得到如图所示的晶体管输 出特性曲线。你能否说明这个输出特性曲线与标准输出特 性曲线的差别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5.某厂在试制NPN平面管时,发现所得到的输出特性曲线 为“靠背椅”式,如图所示。你能否用基区表面形成反省层 (即所谓“沟道” )来解释这种输出特性曲线?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6.某厂在试制某种晶体管时,发现输出特性曲线“过度倾斜 ”,如图所示。你能否用制造过程不当,使基区过薄来解释 此种现象?

9、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7.某厂在试制某种晶体管时,发现输出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你能否用集电极有较大的串联电阻(如欧姆接触电阻之 类)来解释此种现象?如何改进工艺条件来避免此种现象 ?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8.某厂在试制某种晶体管时,发现输出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你能否用集电结在表面处有很大的漏电流来解释此种现 象? 晶体管的频率特性 晶体管的频率特性 晶体管的频率特性曲线和极限频率参数 晶体管的频率特性曲线和极限频率参数 提高特征频率的途径 1、减小基区宽度,并采用扩散基区。 2、尽量减小发射极面积。 3、基区扩散的薄层电阻大些,即基区杂质浓 度 稍低些,也有利于提高特征频率。 4、减

10、小集电结面积,适当降低集电区电阻率 。 晶体管的噪声 噪声系数 采用信号噪声比(即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 简称信噪比)来衡量噪声的大小。常用晶体管的输入 信号噪声比同输出信号噪声比的比值来标志晶体管的 噪声特性,这个比值就叫噪声系数。 晶体管的噪声 噪声来源 (1)热噪声 杂乱无章的热运动叠加在载流子的有规则的运动之上,就会引 起电流的起伏,成为噪声。 (2)散粒噪声 半导体中载流子的产生、复合过程有涨有落,参加导电的载流 于数目将在其平均值 附近起伏,这种由载流子数目起伏而引起的噪 声。 (3) 噪声 在半导体中还存在着一种影响很大的噪声,叫做噪声,这种噪 声同频率有关,频率越低,噪声越大

11、。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基区大注入效应 (1)大注入基区电大调制效应和自建电场 (2)大注入基区少子分布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基区扩展效应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基区扩展效应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基区扩展效应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基区纵向扩展效应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基区横向扩展效应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基区扩展效应对电特性的影响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集电结最大耗散功率 集电结最大耗散功

12、率是晶体管参数的变化不超过 规定值时的最大集电结耗散功率。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集电结最大耗散功率相关因素 在晶体管的散热情况和环境温度一定时,消耗的 功率越大,管芯的结温就越高。由于管芯结温不能超 过晶体管的最高结温,因此晶体管的耗散功率也不允 许任意大。显然与最高结温对应的耗散功率就是晶体 管的最大允许耗散功率,即 晶体管的最高结温是指晶体管能正常地、长期可 靠工作的最高PN结温度。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晶体管热阻 晶体管工作时,集电结产生的热量要散发到 周围空间中去,会遇到一种阻力,把这种阻力叫“ 热阻”。晶体管的热阻是表征晶体管工作时所产生 的热量向外散发的能力,它表示晶体管散热能力的 大

13、小。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晶体管热阻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降低晶体管热阻 降低内热阻:通过适当减薄硅片和铝片厚度,增大 集电结面积或周界长度来减小内热阻。 降低外热阻:可以通过减小接触热阻,增大散热面 积来实现。 减少接触热阻的措施: 尽量使管座与散热器的接触面平整、光滑、清 洁且不氧化。 在接触界面处涂覆硅脂。 在安装晶体管时,接触面应尽量压紧。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晶体管的二次击穿 当集电极反向偏压增大 到某一值时,集电极电流急 剧增加,出现击穿现象,这 个首先出现的击穿现象称为 一次击穿。当集电极反向偏 压进一步增大,增大到某一 临界值时,晶体管上的压降 突然降低,而电流继续增长 ,这个现象称

14、为二次击穿。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晶体管的二次击穿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二次击穿机理电流集中二次击穿 在晶体管内部出现电流局部集中,形成过热点 ,导致该处发生局部热击穿的结果。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镇流电阻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二次击穿机理雪崩注入二次击穿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集电极最大工作电流 共发射极电流放大系数下降到最大值的一半时 所对应的集电极电流。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不使晶体管损坏和老化,而且工作可靠性又 较高的区域叫做安全工作区。 晶体管的安全工作区 晶体管的开关特性 晶体管的开关作用 开关电路中的晶体管多采用共发射极接法。晶 体管的开关作用是通过基极输入脉冲控制集电极回 路的通断来实现的。

15、 晶体管的开关特性 晶体管的开关工作区域 晶体管做开关运用时, 它的“开”与“关”两种工作状 态分别对应子输出特性曲线 中的饱和区和截止区。 晶体管的开关特性 饱和区 在饱和状态时,晶体管 的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发 射结偏压约为0.7V,而C,E 间的压降约为0.3V。这表明 C极电位低于B极,即集电结 也处于正向偏置,这是晶体 管饱和的重要特点之一。使 晶体管由放大区进入饱和区 的临界基极电流称为临界饱 和基极电流。 晶体管的开关特性 截止区 晶体管的发射结加 上反向偏压(或零偏压 ),集电结也加上反向 偏压,晶体管就处于截 止区,这时晶体管内只 有反向漏电流流过,其 数值极小。 晶体管的开关特性 理想晶体管的开关波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