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第六章全面腐蚀与局部腐蚀.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568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材料第六章全面腐蚀与局部腐蚀.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工程材料第六章全面腐蚀与局部腐蚀.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工程材料第六章全面腐蚀与局部腐蚀.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工程材料第六章全面腐蚀与局部腐蚀.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工程材料第六章全面腐蚀与局部腐蚀.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材料第六章全面腐蚀与局部腐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材料第六章全面腐蚀与局部腐蚀.(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第六章 全面腐蚀与局部腐蚀全面腐蚀与局部腐蚀 6.1全面腐蚀 6.2点腐蚀 6.3缝隙腐蚀 6.4电偶腐蚀 6.5晶间腐蚀 6.6选择性腐蚀 6.7 应力腐蚀开裂 6.8 氢损伤 1 6.1 6.1 全面腐蚀全面腐蚀 2 l l 局部腐蚀局部腐蚀 l l 全面腐蚀全面腐蚀 均匀腐蚀均匀腐蚀 不均匀腐蚀不均匀腐蚀 按材料腐蚀形态按材料腐蚀形态 点蚀(孔蚀)点蚀(孔蚀) 缝隙腐蚀及丝状腐蚀缝隙腐蚀及丝状腐蚀 电偶腐蚀(接触腐蚀)电偶腐蚀(接触腐蚀) 晶间腐蚀晶间腐蚀 选择性腐蚀选择性腐蚀 6.1.1 腐蚀的类型 3 l各部位腐蚀速率接近 l金属的表面比较均匀地减薄,无明显的腐蚀形态差别 l同

2、时允许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均匀性 l腐蚀的发生在金属的某一特定部位 l阳极区和阴极区可以截然分开,其位置可以用肉眼 或微观观察加以区分 l同时次生腐蚀产物又可在阴、阳极交界的第三地点 形成 (1) 全面腐蚀 (2) 局部腐蚀 4 6.1.2 全面腐蚀 (1) 全面腐蚀 腐蚀分布于金属的整个表面,使金属整体减薄 (2) 全面腐蚀发生的条件 腐蚀介质能够均匀地抵达金属表面的各部位,而且金 属的成分和组织比较均匀 (3) 腐蚀速率的表示方法 均匀腐蚀速率失重或失厚 如通常用mm/a来表达全面腐蚀速率 5 l腐蚀原电池的阴、阳极面积非常小,甚至用微观方法 也无法辨认,而且微阳极和微阴极的位置随机变化 l整

3、个金属表面在溶液中处于活化状态,只是各点随时 间(或地点)有能量起伏,能量高时(处)呈阳极, 能量低时(处)呈阴极,从而使整个金属表面遭受腐 蚀 (4) 全面腐蚀的电化学特点 6 6.2 6.2 点蚀点蚀 7 点蚀又称孔蚀,是一种腐蚀集中在金属表面的很小范围内, 并深入到金属内部的小孔状腐蚀形态,蚀孔直径小、深度深 ,其余地方不腐蚀或腐蚀很轻微。通常发生在易钝化金属或 合金中,同时往往在有侵蚀性阴离子与氧化剂共存条件下 点蚀表面形貌和示意图 6.2.1 点蚀的概念 8 l点蚀导致金属的失重非常小,由于阳极面积很小, 局部腐蚀速度很快,常使设备和管壁穿孔,从而导 致突发事故 l对点蚀的检查比较困

4、难,因为蚀孔尺寸很小,而且 经常被腐蚀产物遮盖,因而定量测量和比较点蚀的 程度也很困难 l是破坏性和隐患性最大的腐蚀形态 6.2.2 点蚀的危害 9 6.2.3 点蚀的形貌 点蚀的截面金相照片 点蚀的断面形状 (a)窄深形(b)椭圆形 (c)宽浅形(d)皮下形 (e)底切形(f)水平形与 垂直形 10 点蚀的形貌 11 满足材料、介质和电化学三个方面的条件 6.2.4 点蚀发生的条件 l当钝化膜或阴极性镀层局部发生破坏时,破坏区的 金属和未破坏区形成了大阴极、小阳极的“钝化-活 化腐蚀电池”,使腐蚀向基体纵深发展而形成蚀孔 (1) 点蚀多发生在表面容易钝化的金属材料上(如不锈钢、 Al及Al合

5、金)或表面有阴极性镀层的金属上(如镀Sn、Cu或 Ni的碳钢表面) 12 l 不锈钢对卤素离子特别敏感,作用的顺序是:ClBr I。这些阴离子在金属表面不均匀吸附易导致钝化膜 的不均匀破坏,诱发点蚀 (2) 点蚀发生于有特殊离子的腐蚀介质中 13 (3)点蚀发生在特定临界电位(点蚀电位或破裂电位Eb)以上 (a) EEb (b) Eb EEp (c) EEp具有活化-钝化转变行为 的金属典型阳极极化曲 线和点蚀特征电位 将形成新的蚀孔,已有蚀孔 继续长大 不会形成新蚀孔,但原有蚀 孔将继续发展长大 原有蚀孔再钝化而不再发 展,也不会形成新蚀孔 具有活化-钝化转变行为的阳极极化曲线三个区域: 点

6、蚀电位Eb在析氧电位以下由于点蚀而使电流密度急剧 上升的电位 保护电位Ep逆向极化曲线与正向极化曲线相交点 (或电流降至零)所对应的电位 14 6.2.7 蚀孔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 冶金因素 与材料接触的腐蚀介质的特性 材料耐点蚀性能的差异 15 (a) 介质类型 l材料通常在特定的介质发生点蚀,如不锈钢容易在含有 卤素离子Cl、Br、I的溶液中发生点蚀,而铜对 SO42则比较敏感。 lFeCl3 、CuCl2:高价金属离子参与阴极反应,促进点蚀 的形成和发展。 (1) 环境因素 (b) 介质浓度 l一般认为,只有当卤素离子达到一定浓度时,才发生 点蚀。产生点蚀的最小浓度可以作为评定点蚀趋势的

7、 一个参量。 16 (c) 介质温度的影响 在相当宽的范围内,随温度的提高,不锈钢点蚀 电位降低。这可能是温度升高,活性点增加,参与反 应的物质运动速度加快,在蚀孔内难以引起反应物的 积累,以及氧的溶解度明显下降等原因造成的。 17 (d)溶液pH的影响 当pH10后,点蚀电位上升 (e)介质流速的影响 流速增大,点蚀倾向降低 对不锈钢有利于减少点蚀的流速为1m/s左右 若流速过大,则将发生冲刷腐蚀 18 l改善介质条件降低溶液中的Cl含量,减少氧化剂 (如除氧和Fe3、Cu2),降低温度,提高pH,使用 缓蚀剂均可减少点蚀的发生 l选用耐点蚀的合金材料近年来发展了很多含有高含 量Cr、Mo,

8、及含N、低C(290)、HCl(10,35)、 H2SO4(6-7)、湿Cl2(288,346,427)、N2O4(含O2,不含NO ,24-74) 钛和钛合金 含NH4+的溶液、氨蒸汽、汞盐溶液、SO2大气、水蒸汽铜和铜合金 熔融NaCl、湿空气、海水、含卤素离子的水溶液、有机溶剂铝合金 氯化物水溶液、高温高压含氧高纯水、连多硫酸、碱溶液 奥氏体不锈 钢 各种水介质、含痕量水的有机溶剂、HCN溶液高强钢 NaOH溶液、硝酸盐溶液、含H2S和HCl溶液、COCO2H2O、碳酸盐、磷 酸盐 低碳钢 介 质材 料 一些金属和合金产生SCC的特定介质 70 6.7.3 SCC的特征 l 典型的滞后破

9、坏 l 裂纹分为晶间型、穿晶型和混合型 l 裂纹扩展速度比均匀腐蚀快约106倍 l SCC开裂是一种低应力的脆性断裂 71 6.7.4 防止SCC的措施 l 改进结构设计,减小应力集中和避免腐蚀介质的积存 l 在部件的加工、制造和装配过程中尽量避免产生较大 的残余应力 l 可通过热处理、表面喷丸等方法消除残余应力 ()选材 l 根据材料的具体使用环境,尽量避免使用对SCC敏感 的材料 ()消除应力 72 l 使用有机涂层可将材料表面与环境分开 l 使用对环境不敏感的金属作为敏感材料的镀层,都可减少 材料SCC敏感性 ()涂层 l 控制或降低有害的成分 l 在腐蚀介质中加入缓蚀剂 l 通过改变电

10、位、促进成膜、阻止氢或有害物质的吸附等 ,影响电化学反应动力学而起到缓蚀作用,改变环境的 敏感性质 ()改善介质环境 73 l 应力腐蚀开裂发生在活化钝 化和钝化过钝化两个敏感电位 区间 l 可以通过控制电位进行阴极保 护或阳极保护防止SCC的发生 ()电化学保护 74 6.8 6.8 氢损伤氢损伤 75 l 氢脆金属材料的韧性降低 l 氢损伤韧性降低和开裂,还包括材料其他物理性能或 化学性能的下降 氢致开裂或断裂 6.8.1 氢损伤 金属材料在高温氢气作用下发生机械性能 劣化的现象叫做氢损伤。 氢损伤 氢损伤 氢压引起的微裂纹(钢中的白点、焊接冷裂纹) 高温高压氢腐蚀 氢化物相或氢致马氏体相

11、变 氢致塑性损失 76 .8.2 氢致开裂的原因 l 金属在溶液中,由于腐蚀、不恰当的酸洗、阴极保护等使 表面有氢产生,氢原子很容易复合为氢分子从表面逸出 l 如果基体内部存在空位、缺陷,使氢原子在缺陷内形成氢 分子,氢分子进一步聚集而产生很大的压力,从而形成氢鼓 泡,降低了金属原子之间的结合强度,使材料变脆 l 如果氢脆的金属又受到超过临界值的拉应力,金属就会开 裂破坏,即氢裂 77 6.8.3 氢损伤的特征 氢损伤导致金属材料韧性和塑性下降,使材料开裂和脆断。 根据氢引起金属破坏的条件、机理和形态 氢鼓泡 氢脆 脱碳 氢腐蚀 氢进入金属内部-金属局部变形-破坏金属结构 氢进入金属内部-金属

12、韧性和抗拉强度下降 氢与渗碳体作用-脱碳-钢的强度下降 合金组分与氢反应 78 l氢的来源内氢和外氢; l氢的存在形式H原子、离子、分子、氢化物、气团等 l氢的分布应力集中的位错、裂纹尖端处 氢损伤由氢与材料交互作用引起 79 6.8.4 金属中氢的行为 氢的来源 氢的传输 氢的去处 造成结果 氢损伤的过程涉及 80 (1) 氢的来源 l冶炼过程:炉中水分分解成氢进入液态金属 l加工过程:热处理、酸洗、电镀、焊接 (a)内氢材料在使用前内部就已经存在的氢 l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与含氢介质接触或进行阴极析 氢反应吸收的氢 l水溶液析氢反应 l湿空气很多金属间化合物中的吸水活泼元素 与水反应生成H (

13、b)外氢(环境氢) 金属表面产生活性氢原子进入金属 中 81 (2)氢的存在形式 氢在金属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主要富集在应力集中的位 错、裂纹尖端等缺陷处,并向拉伸应力集中处扩散和富集 l H、H、H氢可以H、H、H的形式固溶在金属中 l 氢分子H2当金属中的氢含量超过溶解度时,氢原子往 往在金属的缺陷(孔洞、裂纹、晶间等)聚集形成氢分子 l 氢化物氢在V、Ti、Zr等IVB或VB族金属中的溶解度 较大;但超过溶解度后会形成TiHx,Ni也可以形成氢化物 l CH4气体 l 气团氢与位错结合形成气团 82 ()氢在金属中的溶解度 当T 恒定时, 当 p 恒定时, 对Fe而言,氢的溶解是吸热过程

14、,随温度升高,氢的溶解 度增大 氢在金属中的溶解度取决于温度和压力,在气体氢和溶解 在金属中的氢达到平衡时: 83 ()氢陷阱 固溶在金属中的氢原子占据晶体点阵的最大间隙位置,如bcc 金属的四面体间隙和fcc金属的八面体间隙。 实测氢浓度点阵中的溶解度 少量氢处于晶格间隙外,绝大部分氢处于各种缺陷位置,如 晶界、位错、空位、孔隙等氢陷阱 处于晶格间隙位置的氢原子(浓度为CL)可以被陷阱捕获, 而陷阱中的氢原子(浓度为CT)也可能跑出陷阱进入晶格间 隙位置。 在平衡时: 84 平衡常数: Eb陷阱结合能 氢在陷阱中的富集-过饱和的氢原子在孔隙中结合成分子 氢, 产生非常大的压力。如:若钢中氢浓

15、度为410-6, 相应氢压高达104MPa以上 l Eb较小(0.6eV),则平衡常数K就小。在室温下氢也能 从陷阱中跑出来,这种陷阱为可逆陷阱。处于可逆陷阱中 的氢在室温就能参与氢的扩散及氢致开裂过程 l Eb较大(0.6eV),室温下捕获在陷阱中的氢难以跑出 ,这类陷阱为不可逆陷阱。可逆陷阱和不可逆陷阱在外部 条件(如温度)变化时可能发生转变 85 (5)氢的传输 引起氢致开裂的平均氢含量一般都很低,氢致开裂需要氢的局 部富集,而富集是通过氢在金属中的传输来实现的。 氢的传输有扩散和位错迁移两种方式 l 扩散 正常扩散:从一个间隙位置跳到另一个间隙位置 异常扩散:沿晶界、位错通道扩散及隧道效应 l 位错迁移氢位错带着氢气团一起运动 86 6.8.5 氢脆的分类 按照氢脆敏感性与应变速率的关系,可分为: 第一类氢脆 第二类氢脆 施加载荷前,金属内部已存在裂 纹源即使从金属中除氢,损伤也 不能消除 氢脆的敏感性随应变速率增加而降低 87 (a) 第一类氢脆 l 材料加载前内部已存在裂纹源,加载后在应力作用下加快 了裂纹的形成与扩展,使材料的塑性或强度降低 l 氢脆的敏感性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即使从金属中除 氢,损伤也不能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