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学第4讲(梳棉)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335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1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纱学第4讲(梳棉)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纺纱学第4讲(梳棉)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纺纱学第4讲(梳棉)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纺纱学第4讲(梳棉)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纺纱学第4讲(梳棉)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纺纱学第4讲(梳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纱学第4讲(梳棉)(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作业(4) 1.名词解释: 梳理、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混合作用、均匀作用 2.简答:梳理工序的任务。 分梳、剥取、提升的条件。 为什么紧隔距才能强分梳? 为什么生条会产生后弯钩? 作图:画出梳棉机刺辊、锡林、道夫、盖板相对位置图、回 转方向、针齿配置、标注两针面作用分类。 3.论述: 影响刺辊分梳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影响刺辊落棉机械工艺因素; 金属针布的主要特点 。 第四章 梳理 纤维测试. 两针面 之间梳理 作用 刺辊 与 给棉 刺辊-锡林 锡林-盖板 锡林-道夫 针布 目的 任务 工艺过程 梳理是纺纱的4个关键之一 第四章 梳理 一、梳理的目的、任务、工艺过程 1、梳理的目的: 梳

2、理是纺纱的4个关键之一(松解梳理牵伸 加捻),开松将纤维包纤维块纤维束, 但仍然是纤维群的集合,纤维之间存在着横向 联系;梳理是将纤维间的横向联系基本解除, 同时建立纤维首尾相搭的纵向联系;梳理作用 是大量梳针与纤维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 分梳(carding)、剥取(strpping)、提升( raising)。 第四章 梳理 2.梳理工序的任务 梳理:对棉束进一步予以细致梳理分解为单 纤维 除杂:流体力学原理,除去纤维中细小杂质 混合均匀:在锡林、盖板之间实现单纤维之间 的混合均匀,实现纱线结构均匀 成条:纤维沿纵向首尾相搭生条 第四章 梳理 3.梳棉机的发展及现状 时间机型锡林转速rp

3、m产量kg/h针布 1954S11812805-7弹性 1960S-80SA186CF330-36018金属 90S-2000SFA201330-36020-40金属 2001-2004FA223225340-51080-120金属 2005S-06SJWF1205-06340-510100-120金属 2007-08SJWF1207340-510100金属 第四章 梳理 Why? 归结为: l锡林速度不断提高 l梳理元件不断进步与发展 l梳理能力不断进步与发展 第四章 梳理 4.梳棉机的工艺过程 梳棉机的外形与内部结构示意图 梳棉机静态结构 梳棉机的结构与功能 梳棉机动态工艺过程 梳棉机的外

4、形与内部结构示意图(TC-06) 梳棉机的外形与内部结构示意图 4.梳棉机的工艺过程 梳棉机的外形与内部结构示意 梳棉机静态结构 FA201B FA203ABC FA224FA231A/C JWF1202/1203/1204/1205/1206/1207 梳棉机的结构与功能 梳棉机动态工艺过程 第四章 梳理 FA231C高产梳棉机 JWF1203高产梳棉机 JWF1205高产梳棉机 第四章 梳理 4.梳棉机的工艺过程 梳棉机的外形与内部结构示意图 梳棉机静态结构 梳棉机的结构与功能(DK903) 喂棉 给棉、刺辊 固定分梳板 锡林、盖板 凝聚成条 吸风除杂 圈条 驱动控制 梳棉机动态工艺过程

5、第四章 梳理 梳理部分结构概念 梳理区域划分 第四章 梳理 第四章 梳理 二 、两针面之间梳理的基本原理 1.两针面对纤维的作用 分梳、剥取、提升 分梳发生于锡林与盖板,锡林与道夫之间 剥取发生于锡林与刺辊之间 1分梳条件 (1)针齿平行配置 (2)具有相对速度,V1及V2,同向,(一个针尖对着 另一个针面运动着的针尖方向) (3)大的针密500-1000枚/平方英寸 (4)小的隔距(6-13)”/1000 第四章 梳理 2受力分析 R-梳理力,分解为 平行针齿工作面的力P:P1=Rcos1,P2=Rcos2 垂直针齿工作面的力Q:Q1=Rsin1,Q2=Rsin2 3.讨论: V1,V2同向

6、, V1V2 锡林与盖板间 V1,V2反向;锡林与盖板间 V1,不变,V2 =0;锡林与固定盖板间 V1=V2 V1,V2同向, V1V2 第四章 梳理 梳理区的发展与变化 第四章 梳理 剥取 2剥取条件 (1)针齿交叉配置; (2)V1,V2同向, V1V2, V1V2; (3)大的针密500-1000枚/平方英寸; (4)小的隔距(613)”/1000 2受力分析 R-梳理力,分解为 平行针齿工作面的力P:P1=Rcos1,P2=Rcos2 垂直针齿工作面的力Q:Q1=Rsin1,Q2=Rsin2 注意:P1、P2的方向 3讨论 V1,V2同向, V1V2 (锡林与刺辊之间),锡林剥取刺

7、辊。 V1,V2反向, V1V2(针1剥取针2) V1,V2同向, V2V1 (针2剥取针1) 第四章 梳理 第四章 梳理 提升 1提升条件: (1)针齿平行配置; (2)v1与v2同向, v2v1; (3)大的针密; (4)小的隔距。 2受力分析 R-梳理力,分解为 平行针齿工作面的力P:P1=Rcos1,P2=Rcos2 垂直针齿工作面的力Q:Q1=Rsin1,Q2=Rsin2 注意:P1、P2的方向 第四章 梳理 Typical single cylinder short staple card ANY QUESTION? 第四章 梳理 2、梳理过程中的纤维运动 运动方式:针根向针尖 针

8、尖向针根 自制 (1)梳理中纤维的受力 R:梳理力 沿纤维轴向;与针齿工作角 ,机件相对速度,纤维之 间的抱合力有关。 C:纤维受到的惯性力 S:工作面纤维挤压力 Q:针齿中纤维的反作用力 (2)纤维沿针的握持/转移 合并力系 U=C+Q-S C=m V2/r U与R合力为T T分解为Ty、Tx; Ty平行于针面,Tx垂直于针面 合力T与针面的夹角,叫梳理角; 900, 900 第四章 梳理 第四章 梳理 取 900 纤维沿针面运动的力 Ty= Tsin( -900) 纤维与针面的摩擦力F= Tx= Tcos ( -900) FTy, Tcos ( -900)Tsin( -900) tan (

9、 -900) =tan 摩擦角 -900 +900 取 900 纤维沿针面运动的力 Ty= Tsin( 900 - ) 纤维与针面的摩擦力F=Tx=Tcos ( 900 - ) Ty= Tcos , Tx= Tsin 若摩擦力FTy, Tsin Tcos cot =tan 摩擦角 tan cot =tan(900-) 900- 900- 第四章 梳理 第四章 梳理 纤维自制 900- +900 第四章 梳理 三、给棉和刺辊部分 一.给棉与刺辊部分的分梳作用(DK903) (一)机构组成及工艺过程(TC06WEBFEED) (二)刺辊对棉层的握持 第四章 梳理 顺向给棉 (TC07WEBFEED

10、 除尘刀PMS) 逆向给棉 第四章 梳理 (三)给棉和刺辊部分 1.给棉与刺辊部分的分梳作用 (1)机构组成及工艺过程(DK903动画) 组成:给棉罗拉、给棉板(鼻坎)、刺辊、分梳板( 小漏底)、除尘刀。(画出来) (2)刺辊部分对纤维进行初步梳理:将喂入筵棉中70 -80%的棉束分解为单纤维;排除细小杂质,占梳棉机 总排杂量的70-80%;通过剥取作用,将纤维转移给锡 林。 第四章 梳理 梳棉机刺辊的结构 第四章 梳理 (3)对棉层的握持(给罗-给棉板) 握持要求:握持牢靠,横向均匀,握持力适当。 握持特点:两端加压、均布载荷。 (4)刺辊分梳 刺辊分梳过程及特点 棉层喂入,恒速3rpm,刺

11、辊700-1000rpm 牵伸值=输出速度/喂入速度 =0.25x(700-1000)x/0.08x3x=700-1000 刺辊-给棉罗拉之间牵伸1000倍,70-80%棉束被分解为 单纤维状态,握持松解、牵伸过程 第四章 梳理 在给棉板处形成自上而下逐渐变薄的棉须,棉束尾端处 于由给棉罗拉压力和相邻棉束共同形成的摩擦力界控制 下,而头端在进入刺辊1作用的弧内时,受到锯齿的高 速打击分梳、棉束被穿刺分割。而尾端在棉层恒速喂入 的状况下,受到的握持摩擦力逐渐减弱,棉束中未被梳 开的纤维,因其与锯齿的摩擦而逐渐被锯齿带走,被带 走的纤维尾端则在摩擦力界的和相邻有关棉束的控制下 滑移、分离、伸直。

12、2.影响刺辊分梳的因素(4个因素与5个要点) (1)锯条规格 A 棉、T刺辊 A T A T5610 05032 56总高5.6mm 10工作角10度 050纵向齿距5.0mm 32代表基部厚度3.2mm,发展趋势简介 第四章 梳理 抓棉,但落小杂少; 棉=7580,化=8090; b分梳,但强度低,厚型b=0.4mm; 薄型b=0.3mm;b影响锯齿密度N; N=周向齿密轴向齿密;N,分梳; 齿深h与棉须厚度相适应,h=2.74mm 第四章 梳理 (2)锯齿作用力 摩擦阻力(锯齿两侧+正面与纤维束的摩擦阻力) (3)刺辊分梳度(每根纤维受到的平均作用齿数) 一般情况:C=1.0,影响C的因素

13、 nt 、Z、L、Ttex C ntC nt分解纤维束能力除杂回收纤维转移 返花棉结 ZC Z正比于齿厚x齿距,可用薄齿、小齿距 V一定,W下降, C 第四章 梳理 第四章 梳理 (4)给棉板有关长度 lL工作面长度 lL2托持面长度 lab c g分梳工艺长度 lLx=a+弧C+x=a+2y(90-) /360+x给棉板握持点始梳点长度 第四章 梳理 第四章 梳理 给棉板工作面长度L(斜面长) 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La 刺辊/给棉板隔距点A以上一段给棉板长度+鼻坎长度 La=L1+a=L3+a+(R+)tan 给棉板握持点至始梳点长度Lx(变值) B点始梳位置最高,G点始梳位置最低。 对于任一

14、薄层: Lx=a+弧C+x=a+2y(90-)/360+x 第四章 梳理 第四章 梳理 讨论:Lx与分梳的关系 Lx 受梳理长度 ,但Lx 纤维就有可能被切 断;棉层外层Lx ,分梳质量好;棉层内层Lx 棉束就有可能梳不开。 当、R、y、等参数固定不变时, Lx 与La 成正比,La选择兼顾分梳和纤维损伤。 LaLm La Lm La Lm (5)给棉板与刺辊相对位置 高低、隔距 第四章 梳理 (四)刺辊部分气流与除杂 1.刺辊部分的附面层及落棉(PMS)ppt 气流附面层 厚度=cxm x-距形成点的距离 速度分布:uy=u(1- y/ )1/n 刺辊表面: uy=ut,压力差,大梯度 附面

15、层中纤维的轨迹 内层:纤维尘杂,外层:尘杂纤维,利用 附面层原理切割气流调节落棉、去除杂质。 刺辊周围气流 分为3个区域(画图说明) (1)A除尘刀 (2)除尘刀小漏底进口 (3)小漏底进口出口 第四章 梳理 第四章 梳理 3.影响刺辊落棉的因素的论述 (1)nt, nt ,分梳度C ,杂质易暴露 ,落杂 但是涉及要特别注意纤维的特性 、转移速比。 (2)落杂区长度: 1区,A除尘刀,含大杂较多时,应加大1区 长度(30-50mm);2区,除尘刀小漏底进口 为重点落杂区,部分大杂及多数小杂均应在此 落下,当小杂较多时,2区长度应1区。 2区长度加大,可纺纤维落下多,注意气流回 收,(89-114mm); 第四章 梳理 3区小漏底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