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基本课件-第二章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6056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基本课件-第二章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基本课件-第二章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基本课件-第二章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基本课件-第二章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基本课件-第二章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基本课件-第二章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基本课件-第二章讲解(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第一节 发动机的理论循环 第二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第三节 发动机的指示指标、有效指标和强化指标 第四节 发动机的热平衡 第五节 发动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第一节 发动机的理论循环 发动机的发动机的理论循环理论循环: :将非常复杂的实际工 作过程加以抽象简化,忽略一些次要影响因素 ,并对其中变化复杂、难于进行细致分析的物 理、化学过程如可燃混合气的准备与燃烧过 程等进行简化处理,得到便于进行定量分析 的循环,称发动机的理想循环。p1 一、三种基本理论循环: p1 p6 1、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 p1 1)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发 动机经济性和工作过程

2、进行的完善程度以及 改进潜力。 2)分析比较发动机不同热力循环方式的经济性 和动力性。 3) 确定提高以理论循环热效率为代表的经济性 和以平均压力为代表的动力性的基本途径。 1 假定工质为定比热容的理想气体; 2 不计吸气和排气过程(工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工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假 设工质是在闭口系统中作封闭循环; 3 压缩、膨胀过程简化为绝热等熵过程; 4 把燃烧过程看作是外界对工质的加热过程,简化为等 容加热过程或等压加热过程; 5 排气中的实际放热过程简化为等容放热过程; 6 忽略过程损失,把循环的每一过程都假定为可逆过程 ,即假设循环过程为可逆循环。 简化原则为: p1 理解! !

3、3、发动机的理论循环: 发动机理论循环的三种形式:a)混合加热循环混合加热循环 、b)b)等容加热循环等容加热循环 c)等压加热循环等压加热循环。 p 一)、循环热效率:p2p4 1、循环热效率(简称热效率) :p2 式中: 工质所做循环功(J) 循环加热量(J) 工质在循环中放出的热(J) 评定循环 经济性 理论循环是用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平均压 力来评定。 二、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平均压力 )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 2 2、三种基本理论循环的热效率公式、三种基本理论循环的热效率公式 )等容加热循环的热效率)等容加热循环的热效率 )等压加热循环的热效率)等压加热循环的热效率 3

4、3、三种基本理论循环热效率的分析、三种基本理论循环热效率的分析 1 1)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的分析)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的分析 分析条件:循环总加热量不变。 2 2)等容加热循环热效率的分析)等容加热循环热效率的分析 )等压加热循环热效率的分析)等压加热循环热效率的分析 4 4) 等熵指数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等熵指数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 从理论循环的分析可知,提高压缩比c和 压力升高比p对提高循环热效率t起着有利的 作用,但发动机实际工作条件约束和限制循 环热效率提高。 、发动机实际工作条件对循环热效率提高 的约束和限制: p34 1) 零件的强度和可靠性的限制 2) 机械效率的限制 3) 燃烧方面的

5、限制 发动机的压缩比和压力升高比见p4。 1、循环平均压力 : p4 评定循环 的动力性 (kPa) 式中: 循环所做的功(J) 气缸工作容积(L) 二)、循环平均压力:p4 1)混合加热循环平均压力公式 2 2、三种基本理论循环平均压力公式、三种基本理论循环平均压力公式 )等容加热循环平均压力公式 1)混合加热循环平均压力公式 3 3、等压加热循环平均压力公式、等压加热循环平均压力公式 混合加热循环的平均压力随进气终点压力 、压缩比、压力升高比、预胀比、绝热指数 和循环热效率的增大而增大。p4 :进气终点的压力 (kPa) 循环环名 称 循环热环热 效率循环环特点 等容加 热热循环环 加热过

6、热过 程在等容条件下很快完 成,热热效率仅仅与压缩压缩 比有关 等压压加 热热循环环 加热过热过 程在等压压条件下缓缓慢完 成,负负荷的增加使得热热效率下 降 混合加 热热循环环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间 表11 三种理论循环的比较 三、三种基本循环的比较 T T s s 44 55 44 55 a a b b bbbb 4 4 1 1 2 2 3 3 5 5 1、压缩比及加热量分别相同时比较 p5 压缩比 相同 加热量 相同 初态1相同 等容加热循环热效率最高,而等压加热循环的 均最低。欲提高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 ,应增加混 合加热循环的等容部分。 2、加热量及循环的最高压力分别相同时比较 T T

7、 s s 加热量 相同 初态1相同 循环的最高压力相同 a a b b bbbb 22 44 55 5 5 4 4 1 1 2 2 3 3 P P maxmax 2 2 44 55 对于高增压柴油机,为了得到较高的热效率 ,宜按等压加热循环工作。 3、汽、柴油机负荷变化(不同加热量)时的对比 : 柴油机:由于喷雾压燃后边喷油边燃烧,当 负荷下降时,喷油时间缩短,但初期相当 于等容燃烧的部分变化不大。这相当于p基 本不变而 减小,则t提高。 汽油机:点火后传播燃烧且无论负荷大小, 火焰传播距离不变。当负荷下降时,燃烧速 度降低,燃烧时间加长。这相当于p下降而 上升,则t降低。 一、发动机的实际循

8、环 u发动 机的实际 循环:连续 不断的把热 能转换为 机械功的循环。 u四冲程发动 机的实际 循环是由进气、 压缩 、燃烧、膨胀和排气5个过程组成 。通常用汽缸内工质的压力p随汽缸容积 V(或曲轴转 角)而变化的图形,来表 示汽缸内工质的实际 工作情况。 第二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发动机的实 际循环 1、进气过程 图a) 2、压缩过程 图b) 3、燃烧过程 图c) 4、膨胀过程 图c) 5、排气过程 图d) p-V图和p-图 结论: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 u进气过程进行的好坏用实际进入汽缸的 新鲜工质的数量评价。 u由pV=mRT可以看出:汽缸容积一定时, 提高进气终了压力、降低

9、进气终了温 度可增加进气量。进气量的增加意味着 循环加热量的增加,在循环热 效率一 定时,可增加循环净 功,从而提高发 动机动力性。 结论:进气 u发动 机的实际压缩过 程,是一个复杂 的热力过程(吸热-绝热 -放热)。总体 来说,缸内气体的放热量大于其吸热量 。 u实际 工作中,常测量压缩终 了的压力 。压缩终 了的压力过低,说明汽缸密 封不良,其主要原因一般是气门密封不 良、活塞和汽缸磨损严 重等。 结论:压缩 u汽油机及燃气发动机的燃烧接近定容加 热过程。 u柴油机燃烧接近混合加热过程(同时存 在定容加热和定压加热)。 u燃烧过程放出的热量越多,放热时越靠 近上止点,则热效率越高。 u在

10、实际 燃烧过 程中,不仅有散热损 失 、不完全燃烧损 失,而且还存在非瞬时 燃烧损 失。 结论:燃烧 燃烧过程 u发动 机的实际 膨胀过 程与压缩过 程很 相似,也是一个复杂的热力过程(吸热 量大于放热量、吸热量等于放热量、吸 热量小于放热量)。总体来说,缸内气 体的吸热量大于放热量。 u膨胀过 程不仅有散热损 失和漏气损失 ,还有补燃损失。 u膨胀过 程终了b点的压力和温度越低, 说明气体膨胀和热量利用越充分。 结论:膨胀 由于排出的废气具有一定的压力和较高 的温度,故存在排气损失。 由于排气系统有阻力,使排气终了的压 力略高于大气压力。 实际 工作中,也常用排气温度作为检查 发动 机工作状

11、态的技术指标,排气终了 温度偏高,说明发动 机工作不良,热功 转换 效率低。 结论:排气 1、实际工质的影响 实际工质影响引起的损失: 2、换气损失 换气损失: 3、燃烧损失 非瞬时燃烧损失 和补燃损失: 提前排气损失: 4、传热损失 传热、流动 损失: 5、缸内流动损失 图112 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 a) 柴油机 b) 汽油机 六、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比较 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是指以工质对以工质对 活塞做功为计算基础活塞做功为计算基础的指标,简称指示指 标。 指示指标表征工质在汽缸内部经历的循 环的完善程度,以工质在汽缸内对活塞做功 为基础,评价由燃烧到热功转换工作循环进 行的质量

12、。是从示功图测量计算得出的。 第三节 发动机的指示指标、有效指标和强化指标 一、发动机的指示指标 一)、一)、 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 指示功是指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得到的有用 功Wi。指示功的大小可以由pV图中闭合曲线所 占有的面积求得。 式中: Fi 示功图面积,cm2;可以用求积仪或计算方法求得 a 示功图纵坐标比例尺,Pacm; b 示功图横坐标比例尺,cm3cm。 (J或Nm) 平均指示压力是指单位气缸容积 一个循环所作的指示功(Pa) 。 式中, Wi 发动机一个工作循环的指示功,J; Vs 发动机气缸工作容积,m3。 若Vs用L为单位,Wi用kJ为单位,则p

13、mi (MPa) 式中, D和S分别为气缸直径和活塞行程 平均指示压力可以 设想为一个恒定的压力 作用于活塞顶上,使活 塞移动一个行程所作的 功,即循环的指示功Wi 。 平均指示压力是衡量发动机实际循环 动力性能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图115 指示功与平均指示压力 二) 、指示功率: 指示功率Pi :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作的指示功。 若:一台内燃机的缸数i,每缸的工作容积Vs (L) ,平 均指示压力为pmi (MPa ) ,转速n(r/min),冲程数。 (kw ) 三)、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指示热效率指示热效率 it it :发动机实际循环指 示功与所消耗燃料热量的比值。 式中, Q

14、1 得到指示功Wi所消耗的热量( J) 。 对于一台发动机,若测 得其指示功率Pi (kW)、每小 时燃油消耗量B(kg/h) ,则 : 式中,3.6l03 1kWh的热当量,kJ/(kWh); B 每小时发动机的耗油量,kg/h; Hu 所用燃料的低热值,kJ/kg。 指示燃油消耗率g(kWh):指单位指示功 的耗油量。通常以单位指示千瓦小时的耗油 量来表示: 表示实际循环的经济性指标it和bi之间存在 着以下关系: 一般内燃机的it和bi的统计范围如下: it big(kWh) -1 四冲程柴油机 0.4l0.48 210175 二冲程柴油机 0.400.48 218177 四冲程汽油机 0.250.40 344218 二冲程汽油机 0.190.27 435305 从统计范围可以看出:柴油机的指示热效率 高于汽油机,四冲程发动机的指示热效率高于二 冲程发动机。 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础的性能指标 ,称为有效性能指标,简称有效指标 。 有效指标被用来直接评定发动机实际 工作性能的优劣。 二、发动机的有效指标 一)、发动机动力性指标 1、有效功和有效功率 有效功:发动机每循环曲轴输出的单缸功量 。 式中: Wi 循环净指示功 Wm 循环实际机械损失功 有效功率 式中: Pi 指示功率 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