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王红彬)13章教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5510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王红彬)13章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王红彬)13章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王红彬)13章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王红彬)13章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王红彬)13章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王红彬)13章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王红彬)13章教程(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 王红彬 教学目的 l1.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调整各位老师的知识 结构和能力结构,以求具备教化人的能力和素 养; l2.学会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能够与之结成 认识共同体,共同进行教学活动; l3.在若干年的教学实践之后,逐步形成自己的 教师观、学生观和教育教学观,成为一名成熟 的大学教师。 尽快从新手成为专家 l新手教师 l需要学习一些教学原理、熟悉教材内容和教学 法等知识,熟悉课堂教学的步骤和各类教学情 景,获得初步的教学经验。 l合格教师 l能够有意识地选择教学事件并确定事件的主次 ,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有较强的自信心;熟练 水平的教师具有对教学情景和学生反应的敏锐 直觉力,能够准确控

2、制教学活动并预测学生的 反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 学计划和控制自己的教学活动。 l教学专家 l不再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教学活动而是以直 觉的方式做出反应,轻松、流畅地完成教学任 务,具有缄默知识,真正使教学成为一门艺术 。 第一章 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及内 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界说 1、教育心理学(狭义)是研究学校情境 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等院校情 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 A、大学生 B、大学教师 C、师生交往系统和教育教学环境及其 它相关心理问题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高等教育心理

3、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 支学科;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色是“高”与“专”; 高:高等、高级 专:大学教学的专业化和专门化 (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处于青年中 期的大学生; (四)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 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 高校的三大职能:教学、科研、服务社会 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地位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 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二)高等学校学习心理研究; 学习本质、知识技能学习、学习迁移、学习动机 等。 (三)高校德育、自我意识及群体心理的研究; (四)高校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研究。 教师心理:职业角

4、色、心理素质、师生关系、自我成长等; 教学心理: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评估等; 四、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 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第二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追溯 一、教育心理学思想的追溯: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人性论 我国的思想家们早就认识到:人性是教育心理学的起点和归宿 ,一切教育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性问题。 1、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正确表达了人的自然资质与社会 习俗

5、,遗传、环境与教育的关系;解读了人的差异与来源等。 2、孟子:性善论,即教育的作用就是将“善”发扬光大; 3、荀子:性恶论,即为教育提供了最广阔的空间,一切善性均来自 于环境与教育; 中国古代教育心理学思想的特点: 1、解读了遗传、环境与教育的关系,阐释了人的差异及其来源, 孕育了中国古代的教育发展观; 2、揭示了学习过程的实质和规律,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积累与贯通 相结合的过程,划分了学习过程阶段,总结了学习的原则与方法 。 3、差异心理也是古代思想家关注的一个焦点,主张因材施教。 4、探讨了教师心理问题及教学心理问题,品德问题等。 (二)西方教育心理学思想 1、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为德育、智育

6、和体育的和谐提 供了哲学和心理学依据。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许多教育与心理相结合的原 理和原则。 3、 裴斯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使“教育心理 性化”的设想。比如心理学化的教学思想体系:(1)人性有原始 性、社会性与道德性三个层面,教育的功能是克服原始性而发展 道德性;(2)强调以爱为中心;(3)学生心智、情意、行动 三方面均衡发展;(4)重视儿童个性发展。 4、赫尔巴特:将“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和主张付诸实施, 提出教育过程的四阶段论:明了(讲授新知识)、联想(新旧知 识建立联系)、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方法(应用)。后由 其学生定型为广为流传的五段教学法: 预备:唤起学生的

7、原在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 呈现:教师清晰地讲授新教材; 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 统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 应用:以适当的方法应用新知识。 二、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1、促使教育心理学独立的直接力量是实验心理学的 兴起。 2、诞生标志: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真正意 义上的教育心理学;1913年扩充为三卷本教育 心理学,即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工 作疲劳与个别差异。 (二)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科学教育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 (1)联结学派: 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a.把一切心理现象都归结为刺激(或“情境”)与反应的联结 ,

8、把刺激反应作为心理或行为的最高解释的原则或公式; b.把所有的学习都归结为刺激反应联结的形式; c.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注重外部现象与外部条件的探 索,忽视内在过程与内部条件的研究。 (2)认知派:认为学习不是由于试误及强化而形成的 联结,而是通过有目的的对情境的整体理解而产生的 “顿悟”。认知派教育心理学认为: a.学习或行为要以意识为中介,受意识支配,而非 刺激与反应的直接的、机械的联系; b.学习在于依靠主观的组织作用形成“完形”或“认 知”,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盲目的 ; c.注重研究学习的内部过程与内在条件。这都是与 联结派背道而驰的。 (3)联结认知派:承认联结是

9、心理现象发生机制, 但联结存在一个“有机体的内部状态”的中介环节。 a.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仍是心理现象的发生机制与 解释原则,但这种联系不是直接的、机械的,而是存 在一个“有机体的内部状态”的中介环节; b.学习是通过主体对情境的领悟而形成认知图式或 认知结构而实现的; c.强调注意学习的外部反应与外在条件,同时也强 调注意内部过程与内在条件。 (4)人本主义(基本主张): a.尊重人的价值、人的潜能与人的差异; b.强调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适应变 化,成为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 c.强调以学习者中心的学习观; d.提出“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 (5)信息加工心理学:

10、将人的认知过程或学习过程看 做信息加工的过程,即看成是信息的获得、传递、变 换、储存和提取运用的过程。 2、科学教育心理学在前苏联的发展 (1)乌申斯基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指出 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是教育的“三个主要基础”, 而心理学“当然站在一切科学的首位”。 (2)卡普杰列夫 :于1877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 心理学。 (3)拉祖尔斯基 :被誉为“俄罗斯心理学的伟大代表” , 主张心理学应当进行客观研究,制定出能在自然状 态下研究的“临床观察法”和“自然实验法”。 (4)维果斯基 :主张教育心理学独立,提出用“文化历 史发展论”去研究儿童的发展过程。 3、科学教育心理

11、学在中国的发展 主要是传播西方教育心理学思想。 1924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 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三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 方法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 (二)发展性原则:研究对象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 是人生变化最大的时期; (三)系统性原则:把人做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进 行综合考察,以便把握心理现象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高等教育 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坚持整体观、层次观、动态观、自组织适应观 。 (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应用心理学科性质,决定了其必须为 高等教育实践服务; (五)教育性原则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

12、学质量。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一)观察法:在自然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试 的言语和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以判断其心理特点的方 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二)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 研究方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其特点 是控制,即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测因变量 。 (三)调查法:通过收集被试的各种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比较,以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方法。如访谈、调查 有关材料、问卷法等。 (四)个案法:收集特定个人的各种有关资料并在此基 础上得出结论的方法。 (五)测量法:用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验某种心 理品质的方法。 练

13、 习 一、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 二、选择题 l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 A、大学生 B、高校教师C、高校的教育教学方法D、高校的教育 教学规律 l2、科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是( )。 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 l3、亚里士多德的( )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提 供了哲学和心理学依据。 A、论灵魂B、大教学论C、论教学方法D、教育 心理学 l4、瑞士教育学家( )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 使“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 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桑代克 D、赫尔巴特 E、裴斯洛齐 l5、是( )提出了著名的教育过程四阶段论和五步教学法。 A、亚里士多

14、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E、裴斯洛齐 l6、( )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联结。( )认为学习不是由于 试误及强化而形成的联结,而是通过有目的的对情境的整体 理解而产生的“顿悟”。( )强调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 的发展,使学生能适应变化,成为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 ”。( )将人的认知过程或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的过程 ,即看成是信息的获得、传递、变换、储存和提取运用的过 程。 A、现代信息加工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认知派 D、联结派 l7、“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 )于1877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 学。( )被誉为“俄罗斯心理学的伟大代表 ”,( )是前苏联

15、“文化历史学派”的开山 祖。 A、乌申斯基B、卡普杰列夫C、拉祖尔斯基D、维果斯 基 l8、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 方法是( )。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法E、测量法 三、填空题 l1、高校具有( )、( )和( )的三大职能。 l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诞生标志是 美国心理学家( )于1913年出版的三卷本( )。 l3、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过程要经历( )、( )、( )和( )这四个阶段。后来他的门徒 将之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 )、( ) 、( )、( )和( )。 l4、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 )、( ) 和( )是教育的“三个主要基础”,而( )“当然站在一切科学的首位”。 l5、我国最早而影响较大的一部教育心理学教 科书是心理学家( )编著的教育心理学 。 l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总原则是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有( )、( ) 、( )、( )和( )。 练 习 l一、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 l二、选择题 l1、高等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