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6分数除法 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2014秋)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784315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6分数除法 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2014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6分数除法 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2014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6分数除法 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2014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6分数除法 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2014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6分数除法 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2014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6分数除法 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2014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6分数除法 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2014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数乘除法练习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分数乘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三单元的内容,分数乘、除法属于分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教材将两部分内容分开安排,方便学生对分数乘除法两个单元的内容全面回顾整理和自我检测。通过教学,测试,全面了解学生对两个单元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情况。【学情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分数乘除法各个单元的学习时掌握的比较好,但是放在一起练习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并且学生已经学过了多种乘除法,如整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分数乘分数,借此机会对两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同时也是将之前学过的所有乘除法进行梳理和

2、整合,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理,进而上升到对小学阶段乘法和除法本质含义的理解。【教学目标】1建立新知和旧知的沟通联系:将分数的乘除法计算方法与小数、整数的乘除法沟通建立联系;将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沟通建立联系。2学会用整体,系统的眼光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厘清分数乘除法的内在结构,从而能更加合理、灵活地进行转化。3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梳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意义表达以及易错点。难点:联: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准备】PPT,整理卡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整理卡片”的交流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3、同学们习是什么意思?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温习、复习、练习的就是“分数的乘除法”(板书“习:分数的乘除法”)。师:课前,咱们班的同学已经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整理,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下。(请看大屏幕)我们通过“理一理,做一做”整理了这两个单元的基本类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算式的意义,有的用图形的方式来表达,有的通过编题目的方式来表达。最后我们每一个同学又推荐了三道他认为特别容易错的题,等会儿我们选择一些做一做。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完成了整理卡片,让学生简单的回顾整理卡片的内容,也是对学生各自心中的分数乘除法主要内容进行梳理。二、构建算式联系师:老师这里有一个作品,想要和大家一起

4、交流和分享。 (大屏幕出示)在这6个算式中,有一个算式等会儿我们要重点和大家研究,会是这里的哪个算式呢?(出示3个提示:得数比54小,得数比45小,在数轴上处在位置 )师:你觉得哪一个是不可能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说明排除理由,最后得到4523)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示找出目标算式的过程,也是对分数乘除法知识点的一个回顾,重点在说明排除理由上,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由,大家交换思想也让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思考的角度更丰富起来。师:那么你觉得这6个算式中,有哪些和 4523 这样的分数乘分数是“差不多”的呢?小数可以转化成分数,除法当中也看到了乘法当中会用到的运算,原来乘除法当中都有可以和分数

5、乘分数发生关系的小结:所有的这6个算式我们都可以转化成分数乘分数。计算的时候都可以用到它,这就是“物以类聚”。同学们你们再想想,这些是分数的乘除法,我们以前还有没有学过什么乘除法,也可以用分数乘分数来做呢? 小数乘除法、整数乘除法小结: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咱们不仅可以物以类聚,还可以“触类旁通”(板书成语)。你会发现,他们其实在计算的时候,都可以转化成相同的格式,是什么相同的格式呢?分数乘分数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下,将主动权教给学生,将分数的乘除法与小数、整数的乘除法沟通联系,让学生学会用整体、系统的眼光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是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学生对于知识系统行思考的提升。三、理解运算的意义过

6、渡语:每一个算式在数学和生活中都表示一定的运算意义,咱们一起看下。分别出示矩形图,线段图,让推荐人解释说明一下图形的意思。 师:还有几位同学说,我的算式也可以用4/5的2/3来表达,你觉得他可不可以?课件播放同学们根据算式编的题目,大家一起讨论,对于有异议的题目让推荐人重新思考如何修改会正确。对比画图的表达方式:那么同学们,刚才我们找到的这些生活当中的问题所表达的意义,和我们前面用画图的方法所表达出来的意义之间能不能物以类聚?小结: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是表示的意义都是4/5的2/3是多少。设计意图课件的素材大量采用整理卡片中学生自主编的题或推荐的题,标注“作者”名字,一方面让出题者充满自豪感

7、,也让其他同学充满好奇和浓厚的兴趣,并不知不觉得跟自己之前写的答案进行比较,进行思考。通过学生多角度,多方法的体会和表达算式意义,也让学生更清晰的梳理分数乘法的内在结构。四、沟通运算意义师:在很久很久以前,咱们还曾经学习过这样的数学问题“军旗要2元,象棋是军旗的3倍,同学们你们会求象棋多少钱?二年级咱们解决的3*2所表达的意义和咱们今天6年级学习的内容是不是一样的?小结:只不过我们前面学的一个数的几倍都是整数倍,现在换成了分数倍,刚才我们发觉他和我们以前倍数的运算意义也是相同的。就是几的几是多少。你们同意吗?师:那你说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又是怎样的关系呢?除法的意义都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分,取其

8、中的一份。小结:难怪数学上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己编制的不同素材之间寻求联系,引导学生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意义联系起来,发现都是求几的几倍是多少。五、易错题练习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整理卡片中还推荐了几道特别容易错的题目,老师这里就收集了几道。(逐题呈现)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让每道题的推荐人说说自己推荐的原因,或者让其他同学猜猜推荐人推荐的原因,分类反馈)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跟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的。设计意图分数乘除法的混合运算虽然都是之前学习的知识点,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整理卡片过程中让每位学生浏览自己的课堂作业本,找出三道个自认

9、为最容易错的题目再集中反馈,同样是标注出题者名字的方式,让每位出题者说说自己容易错的地方或者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出题的意图的方式,让学生更专心的投入到分析错题,以及认真的思考如何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规避类似错误再次发生。六、课堂小结师: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通过今天的温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我们发现这么多的计算,其实是可以物以类聚的,用一个算式来进行表达。还知道分数可以和我们之前学习的小数、整数乘除法密切联系在一起,这叫触类旁通。小结:当我们找准了他的关键所在,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去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了,今天的课咱们就上到这里,下课。设计意图通过一整节课的对分数乘除法以及整数,小数乘除法的

10、梳理和联系,让学生体会变中的不变,明白“变”不是目的,“不变“才是核心。【板书设计】习:分数乘法和除法 理 联 4523=2453 =815 【教学反思】这次分数乘除法练习课是我在本学校数学大组汇报课,虽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回顾从准备,磨课,到最后上课的过程还是很有收获的。 1精彩的教学设计是一堂好课的基础,当然,一堂好课的设计不是我一个新教师可以做得到的,这离不开我师父李笑芬的指导,以及各个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以及教学大家的教学设计和论文给我的启发。在上课之前,曾经单纯的认为练习课就是各类算法,知识点的罗列,大量的练习和规律性知识点的总结后来我才明白了要想上一节好的练习课不仅仅是如此。于是

11、我查阅了很多论文,看了许多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仔细跟师父研究和讨论才有了这样的一堂课,好的设计奠定了课堂能够成功展开的基础。2本节课上课前,采用了整理卡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一个前测,让学生对分数乘除法两章的内容进行了一个简单整理和再复习的过程,我在上课之前将学生整理卡片收集好,并以此为素材重新做了课件,课件里面出现的内容都是学生的真实情况反映,同时易错题也是从学生精心推荐的题目当中选取,更具有代表性。因为来源于学生,所以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投入程度比较高,也乐在其中。3多媒体的有效利用,因为素材来源于学生,所以在课件处理上就要充分预设好学生的反映状况,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调整 ,有很多小的隐藏按钮

12、的设计对教学的顺利展开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课件的制作过程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事实证明效果也是理想的。4试教过程中每个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建议,让我教学过程更完善。同时还是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1小环节的处理方法上,对于课始对于要研究的那道算式的推理,可以讲三点提示直接抛出,让学生全面思考后回答,再互相补充,这样比起小步走更节省时间,也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除法的联系上还是需要再丰富和改进。3时间把控要更精准些,提高课堂效率。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有很多收获,明白了一节合格的练习课应该是怎样的,同时也意识到多看书多积累的重要性。现在作为新教师本身设计不出优秀的课,但是多学习,多模仿也是让自己快速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