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四单元-第13课《纪念白求恩》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1784250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四单元-第13课《纪念白求恩》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四单元-第13课《纪念白求恩》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四单元-第13课《纪念白求恩》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四单元-第13课《纪念白求恩》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四单元-第13课《纪念白求恩》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四单元-第13课《纪念白求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四单元-第13课《纪念白求恩》(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纪纪 念念 白白 求求 恩恩 毛 泽 东 七年级语文上 新课标人 字词知识 1.字音字形 派遣( ) 以身殉职( ) 狭隘( ) 满腔热忱( ) 拈轻怕重( ) 晋察冀( ) 鄙薄( ) qinxn ichn ninj b 字词积累 2.多音字 lio(了不起) le(写完了) ho(极好) ho(好读书) 好 了 字词积累3.形近字 隘i(狭隘) 溢y(溢满) 漠m(漠不关心) 莫 m(一筹莫展) 寞m(寂寞) 粹cu(纯粹) 啐cu(啐唾沫) 碎su(打碎) 字词积累 4.成语辨析 拈轻怕重 挑肥拣瘦 求同 两个词语都指挑拣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害怕失去好处。 辨异 “拈轻怕重”指接受任务时拣

2、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侧重于 接受工作的时候的表现。如:有些人对一些繁重工作事务,第一 反应是推脱逃避,习惯性地拈轻怕重,即使承担了也是“心不甘 情不愿”,干起活来态度消极、不高兴,畏难情绪相伴始终。“ 挑肥拣瘦”比喻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侧重于平时的 生活中的表现。如:有的人挑肥拣瘦,对职务安排不满,不愿去“ 清水衙门”和欠发达地区,向组织讲条件,对群众发牢骚。 字词积累 5.重要词语释义 殉职: 狭隘: 热忱: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热情。忱,情意。 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抓、捏。 原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这里指缺乏

3、热情,对集 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字词积累 一班: 见异思迁: 鄙薄: 不足道: 一些,一群。 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 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改变。 轻视。 不值得一提。 作者作品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理论家、思想家 和诗人。毛泽东诗词善于大胆运用传统题材写出新的 诗意,善于灵活运用典故、神话和寓言,善于创造性地点 化前人的诗句和歌谣,善于批判地继承传统诗词的表现 形式。他能根据作品的内容选择最恰当的诗体词调,对 诗词格律运用自如。毛泽东诗词以对传统诗词形式的巧 妙继承和革新,颇为完美地表现了丰富而又崭

4、新的内容。 创作背景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医治伤员时被感染,在河北 唐县不幸逝世。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怀着崇敬的心情,想 念着毛泽东。毛泽东得知白求恩牺牲的消息后,非常悲痛。 12月1日为延安各界追悼白求恩的大会,毛泽东亲笔写了挽词: “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 工作热忱。”12月21日,毛泽东为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于 1940年出版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撰写学习白求恩 一文(建国后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目改为“纪念白求恩”), 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 产党员向他学习。 文章主旨 本文概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 经

5、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 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文章脉络 重难点探究 1.本文是议论文,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 第一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 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概括叙述白求恩的事迹,后赞扬他 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自然段可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第三 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 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叙述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 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予批评教育。 第四自然段“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

6、是 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 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 重难点探究 2.本文句式灵活多变,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1)设问句,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 的精神。”引起读者的注意。 (2)双重否定句,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 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加强肯定的语气。 (3)排比句,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 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 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热情洋 溢。 重难点探究 3.作者在结尾用了什么

7、句式来阐述学习白求恩的意义? 从哪些方面高度评价了白求恩?运用这种句式有什么好 处呢? 排比句式。 “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 “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兴趣,“有益 于人民”指人生意义。 这五个句子言之有序,气势越 发磅礴,内容五彩缤纷,如赞美诗一般,以此收束全文,铿 锵有力,既热情赞美了共产主义者白求恩同志,又大大提 高了人们学习的热情。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派遣(qin) 拈轻怕重(nin) 热忱(chn) B.担子(dn) 狭隘(y) 纯粹(cu) C.殉职(xn) 教训(xn) 延安(yn) D.殖民(zh) 鄙薄(b) 见异思

8、迁(qin) 【解析】“隘”应读i。 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萧索 潜滋暗长 不屑置辨 B.溃退 惟妙惟肖 举一反三 C.潮讯 莫名其妙 德高望重 D.谦逊 麻木不人 重峦叠嶂 【解析】 A.辨 辩;C.讯汛;D.人仁。注意区分同音 形近字的偏旁。 B 3.判断下列对各句的分析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 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 ( ) (2)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

9、动。 分析:这个句子中“没有一个不”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 ) (3)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分析: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写出了对同志、对人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 度。 ( ) (4)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 ) 4.本文作者 ,选自 。诺尔 曼白求恩, (国籍)医生。 5.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的题目中的“纪念”二字揭示了 文章的 ( ) A.写作目的与文章主旨 B.文章内容与论述重点 C.写作动机与论述缘由 D.

10、表达方式与论述方式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加拿大 A 二、阅读与鉴赏 人,要有五识 (2015山西中考) 人要有“知识”,这是毫无疑问的,知识来自于我们所受 的教育,以及现实中的经验与教训。 积累了一定书本与现实中得来的知识,你就应该拥有一 定的“常识”了。一个普通人并不需要搞清登月火箭的燃料构 成与DNA的结构图这样的知识,但他得知道基本的善恶与美丑 这些常识。 一个人只有在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也不拒绝“常 识”时,才能更上一层楼,成为一名有“见识”的人。这见识 就是你自己看问题的观点,你的思想与世界观了。我常常遇 到一些人,由于知识有限,连基本常识也分不清,一见面就想 发表一通“

11、高见”,显得他很有“见识”,弄得你不听也不是, 听也不是。当然,更让人难受的是一些很有知识的学者,却一 点“见识”也没有。 有了上面三种“识”,你就是一个有学问、有点看 法的人了。不过,大多数有学问的人,也就停留在这个层面, 而无法上升到更高一级的那个“识”胆识。 “胆识”是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承担的气魄。一个人 哪怕学富五车,亦有“见识”,可因为种种原因,却闷声发大 财,到了该出手的时候,还是不敢出手,缺乏的就是“胆识”。 我要强调一点,“胆识”可不仅仅是指大胆,更不是 “有勇无谋”。一个无知的人,一个连常识都没完全搞清楚 的人,一个人云亦云的人,他即便再“勇敢”,也不能称他有 “胆识”。 最后

12、还要加一个好像同前面几个“识”关联不大的 “赏识”。大家在人生路上踽踽独行,都有偶遇他人赏识的 时候,请问,你是什么感觉?我相信,有时他人的一两句赏识,往 往成为你继续走下去的动力,造就了你的一生。我这里强调 的“赏识”,就是你是否懂得赏识他人。 那些拥有了“知识”“常识”“见识”,尤其是“胆 识”的人,不少都有高傲甚至目空一切的毛病,他们失去了 “赏识”他人的能力。而不会、不能、不愿赏识他人的人, 往往也就开始故步自封、夜郎自大,这样的人能走多远呢? 1.作者认为“人,要有五识”,具体指哪“五识”? 2.本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3.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知识、常识、见识、胆识、赏识。

13、 道理论证 承接上文;补充论证了“胆识是社会责任感和勇于 承担的气魄”的观点;使论证更充分、更严密、更有力 度。 4.读了这篇文章,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赏识”的理解。 理解:读了这篇文章,我认为一个人在拥有了知识、常识、 见识、胆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赏识他人的能力,才能走得 更远。 事例:围绕“赏识他人才能走得更远”举例即可。 5.纪念白求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 ) A.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B.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C.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D.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C 三、课堂小练笔 白求恩身上的优秀品质哪一点

14、对你触动最大?请写下 你的感想。 写作点拨: 先仔细归纳白求恩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再筛选其中 一方面,把这一方面与自己的切身实际联系起来,写法上可 借鉴课文中叙议结合、对比的手法。 写作示例: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 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 的极端的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比如学习上,我们要 刻苦学习,对问题研究透彻,争取学好知识,打好基础,为将来 建设祖国,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考点修辞手法 考点 归纳 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是中考的一项考查内容,直接考查修辞手 法的概念题很少,近些年一般把修辞手法与仿写题、现代文阅读理解 结合起来考查,题型也由选择判断题改为以主观题或仿写题为主。 解题 技巧 解答修辞手法方面的试题,首先,要明确常见修辞手法的概念、类 型,弄清几种易混修辞手法的辨析,比如比喻与比拟、借喻和借代、对 偶和对比等。其次,要根据题意要求,灵活作答。比如仿写题中要求运 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可根据仿写的一般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