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科学教学设想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科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784178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8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设想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设想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设想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科学教学设想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科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科学教学设想-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科版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四下科学食物单元的第4课,是在研究了食物营养的基础上,进而研究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的探究课,为后面研究食物发霉变质过程作了铺垫,是一堂由静态观察转为动态观察的转折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共有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感知生、熟食物,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将食物分为两大类。第二个活动是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的不同,让学生加深对生、熟食物表象特征的理解。第三个活动是观察、描述鸡肉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用自己的语言尽量描述出由生到熟的动态变化细节。下面说一说我的教学设想:导入环节:利用图片导入,引出课题。

2、从学生经验入手,感知生、熟食物。明确了大部分食物是需要烧熟了再吃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有的食物可以生吃,有的却必须烧熟了吃?”第二个环节:我设计的是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的不同我在这个环节也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的不同。这是一个观察实验活动,我并没有对观察方法作过多的指导,而是用语言鼓励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把重点放到学生的汇报上,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现象说清楚,引导他们思考,熟马铃薯的哪些变化对人体对马铃薯营养的消化和吸收有什么好处。第二个活动是讨论马铃薯烧熟了吃有什么好处。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将马铃薯发生的变化与人体对它营养的吸收建立起联系。学生通过观察比

3、较,发现了生马铃薯变成熟马铃薯后会有许多变化,然后让学生根据发现说说哪些变化是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的,了解马铃薯熟吃的好处。在这里我直接告诉学生食物加工的过程中可能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但主要营养成分是不变的。让学生明了熟的马铃薯和生的马铃薯一样富有营养,而且烧后更利于人们对营养的消化和吸收。第三个环节: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生熟鸡肉首先让学生对生肉进行观察 ,这个活动不仅是为学生与后面煮熟的鸡肉进行比较做铺垫,而且能引导学生更细致地观察加热过程中的鸡肉哪些发生了什么变化。实验前先预测鸡肉由生到熟会有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帮助学生把对变化的观察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之间建立联系。然后让学生提出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4、进行操作指导,引导学生关注鸡肉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实验结束后汇报交流,最后讨论鸡肉为什么不适合生吃。第四环节:比较生吃和熟吃这仪环节安排了对于食物生吃好还是熟吃好的讨论,我充分利用了前两个观察实验的发现,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材资料的阅读,让学生有进一步的体会,真正认识到食物生吃和熟吃两种不同食用方式的各自的好处第五环节:进行全课的总结、课堂延伸:“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再次的整理,意识到饮食需要科学的观念,会用科学提高饮食质量。科学探究不以上下课铃声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我布置学生课后继续搜集更多关于食物变化的资料。为下节课研究食

5、物由新鲜到变质的变化做准备。以科学饮食歌作为结束。一、课前导入,将历史故事引为探究课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一个问。”质疑提问就是科学的探究活动起点。学生在开始科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创设一个情境,情境的创设方法很多,在教学时需要设置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比如用故事、视频、谜语、科学现象、设置悬念等方法引入,但无论用什么方法激趣引入要与教学内容有关,而不是仅为引入而创设情境,最好是要为教学内容服务,甚至是贯穿整个课堂,起到深化延伸课堂教学的作用。我在教学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时,先作为课前谈话讲述了一个70万年前一次火灾中,早期人类的意外发现开始吃熟食的故事,引出

6、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问题随之而来:为什么早期人类尝试了吃熟食之后就一直把这个习惯延续到了今天,而没有回到吃生食的年代?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究竟有什么不同?二、自主探究,将生活经验融为科学知识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和聚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获取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五个重要的要素。重视引导学生从证据中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关注学生的讨论和交流。科学探究必须基于实证,分析整理信息和数据,最后获得探究问题的结论。在教学本课时,设计了两个科学活动,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各种感官、借助一些工具比较生熟马铃薯的不同,搜集它们在颜色、气味、口感、软硬等方面的不同信息,感知

7、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之间的静态变化过程,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马铃薯烧熟吃的优点。但是学生大多从马铃薯的口感、气味上分析烧熟吃的好处,为此,教师需要抓住有利信息进行适当的引导:马铃薯熟吃的优点在于它的营养成分更加被人体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观察比较猪肉在烧熟过程中的变化,感知食物在烧熟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再次分析猪肉烧熟后的优点,最终认识到:猪肉烧熟后不仅更加好吃、香,而且健康卫生,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两个活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既是线性的深入,又是殊途同归,归结于食物和营养的关系,使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得到深入和扩展,最终和科学知识融为一体: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8、,学习科学知识,继而科学知识又补充丰富了生活经验,两者相得益彰。四、辩证讨论,矛盾冲突化为科学认知讨论交流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重要的互动过程,贯穿探究式学习的全过程,尤其在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讨论和交流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教师在组织交流活动时,不要急于诱导学生解答,急于给出答案,更不要简单地给予肯定和否定,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和交流他们的想法,发现认知冲突,鼓励和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充分展开讨论和交流。讨论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评价和接纳不同观点等开放的科学态度,促使学生学会尊重事实、尊重他人、尊重和欣赏不同意见,并从他人意见中得

9、到启发和帮助。教学本课时,在前两个实验的小结之后,我制造矛盾冲突:马铃薯和猪肉烧熟之后不论是口感、气味还是营养健康的角度来说都比生的食物好,看来以后我们都应该吃熟的食物!学生马上提出异议:水果我们应该生吃好!于是,我顺势引导:哪些食物生吃好?为什么?哪些食物熟吃好?又是为什么?学生被引入新的问题情境,开始了辩证讨论。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毕竟有限,单个学生很难有全面的认知,在全班的集体交流之后,相互的意见不断的得到补充论证,最终引导学生达到这样的科学认知:一般来说:水果和一部分蔬菜(维生素类)适合生吃,脂肪类、蛋白质类和糖类物质适合熟吃。不同的食物有着不同的营养,不同的营养适合不同的吃法,对于食物

10、的吃法,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上,再做到安全卫生。五、拓展延伸,将科学知识转为生活运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性首先表现在学科内容的综合上,其次还表现在还表现在学习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综合,动手和动脑的结合,以及科学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上。在科学课堂的最后,一般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对本课学习的一个知识巩固,使一堂课的学习目的明朗化;二是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地讨论,使科学知识生活化。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4课,教材共有3个部分: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观察比较生、熟鸡肉。第1个部分:让学生了解我

11、们常见的可以生吃的食物和必须熟吃的食物,初步感知食物生吃和熟吃的原因。第2个部分:生熟马铃薯的不同,让学生感知食物生和熟的区别。第3个部分:对比生熟鸡肉,观察鸡肉从生到熟的动态变化过程,知道这种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从整堂课上下来我感觉: 1.课前实验材料的精心准备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考虑到大多数家庭常吃的肉类是猪肉,且猪肉的生熟变化与鸡肉相近,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就让学生观察比较生、熟猪肉,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在学生活动之前,我先演示一下生鸡肉加热到熟鸡肉的实验,因为我考虑到四年级的学生还小,对使用加热酒精灯还不够熟练。对生、熟马铃薯的比较,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我为每个小组准备好一份

12、生的和熟的马铃薯,让学生在课堂上精心观察和讨论。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一个教学环节之间我都通过巧妙地过渡,使课堂的教学比较流畅,学生的学习激情总是比较高涨,整堂课我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比较投入地参与到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中。我想,这样在充满激情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肯定会得到培养。 3.科学探究的过程很重要,但结论也是重要的,探究过程与结论不可脱节。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学生理解性地、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与结论服务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

13、生们总能满怀热情地投入到科学探究中去,却不能从实验现象、观察结果得到正确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地引导。我在课堂上又给每个小组另外准备了一些卫生的、切好的生熟马铃薯及牙签让他们亲自尝一尝两者味道的区别,达到了亲身体验的效果。为了验证生熟马铃薯营养不会变化,但熟马铃薯更易消化吸收,我还为学生准备了碘酒。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熟马铃薯很快变蓝,而生马铃薯慢慢变蓝。 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达到了预定的教学设想,也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综观整堂课,我从“尝味猜物”的游戏入手,以马铃薯和猪肉为目标,组织了以“生的食物与熟的食物”为命题的一系列探究活动。本课的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多种观察方法

14、进行观察,还要指导学生准确、客观地进行描述。一、激趣引入是前提,本课一开始,设计了一个“尝味猜物”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设计,是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可以为学生的后续活动做好了铺垫,同时,游戏本身充满趣味性,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科学课学习和探究的热情,而且将这种热情贯穿始终。然后,本课设计的几个活动,从识别生食和熟食,到比较生、熟马铃薯,从生猪肉粒到熟猪肉。这样的活动设计是有结构的,沿着学生的思路层层推进。二、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本课设计注重经历,体现自主、合作与探究。对于学生来说,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这将让学生体验到有成功的乐趣,并最终促进其科学素养的发展。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

15、我力求体现这一点,让学生亲自体验生熟马铃薯的区别,体验由生猪肉到熟猪肉的过程,体验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教学活动.这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科学,在体验中学习科学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索,通过亲历探究的体验和感受(体会)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能够按照自己的方法从事各种探究活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亲历探究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教师

16、只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教师将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去发现,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比如知识结构)强加给学生。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方法从事各种学习活动。在亲历探究活动中,通过交流讨论,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新的思想方法,每个学生又能够充分地表现自我,学生的思想、能力、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每个学生又可以在不同学习层次上得到自我实现。当人们学会使用火以后,才出现了生食与熟食之分。生食与熟食早已成为学生们在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用方法,只不过他们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思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多的科学,对科学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已经经历了很多的科学探究活动,有一定的观察和操作的能力。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们会从生食与熟食的角度对食物进行分类,细致观察食物由生变熟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在这堂课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