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41461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青海省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青海省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青海省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青海省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海省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17—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7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 二 政 治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毛泽东说:“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成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这表明 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A B C D 2、“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

2、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主张科学是哲学的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研究具有方法论指导作用ABCD3、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A眼开则花明,眼闭着花寂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D物是观念的集合4、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下列说法与孟子观点相近的是A.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3、”B.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C.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D.马基雅弗利“政治无道德”5、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据此回答6-7题6、这里的“客观实在”是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7、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A万事万物的特性 B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总和恩格斯在谈到物质的运动时说:“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

4、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直到思维。”据此回答8-9题8、对上述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运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和思维运动就表现为物体的位置移动运动既表现为物体位置的移动,也包括一切事物性质的变化ABCD9、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正确的认识是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A B C D 10、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认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认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认为,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几种观点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C辩证法、相

5、对主义、两点论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11、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通过决议,重新确定了行星的概念,并取消了冥王星的行星资格,将其定义为“矮行星”。冥王星虽被取消了行星资格,但它仍存在于宇宙中,说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A B C D 12、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是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B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

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据此回答第1314题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14、“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哈雷彗星是历史上一颗最著名的彗星,它的回归周期是76年。据科学家预测,2062年哈雷彗星将再次光临地球。据此回答第1516题15、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是76年,这一事实说明A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有规律的 B

7、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D规律是人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的16、科学家对哈雷彗星再次光临地球做出了精确预报,说明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 B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抗拒的C人们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只要认识了客观规律,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17、“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下列说法与此哲学观点相同的是A自然从来不飞跃 B心外无物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18、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因此,有人说电脑也是有意识的。这种观点否认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是生物特有的机能A B C D 19、 “

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光常引人遐想,更易勾起思乡之念。身在异乡的许多游子,在这清冷的月夜,明知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偏要说故乡的月最明。这主要体现了A心理活动对文学创作具有主导作用 B对事物判断取决于作者的文学素养C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 D社会实践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来源20、“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蕴含的哲理是梦是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所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A B C D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既然

9、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样情景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据此回答2122题21、“意境”最充分的体现了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形式与内容的统一C社会与个人的统一 D继承与创新的统一22、“意境”不是意与境的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的和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例如,王维在雪中芭蕉图中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一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这表明A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B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C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D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23、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莫言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合、历史与当

10、代社会融合。”从本质上,魔幻现实主义是用魔幻的手法反映现实,最根本的核心是“真实”二字。这种写作手法反映了A“现实”是手段,“魔幻”是归宿B魔幻的手法上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C只要发挥意识的创造性,就能将魔幻变成现实D魔幻现实主义源于主观世界,但反映现实24、每年9月,中小学校都会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活动,从而使每个中小学生都能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进而使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从哲学角度看,之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A人的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C民族精神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D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们的思想水平25右边漫画某些记者的采访中的做法 A

11、充分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C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D做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C二、非选择题(共三题,50分,其中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26、远古时代,由于人类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地震预测难以实现。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近代以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包括震源、震级等。(1)上述材料中反映了哪两个基本观点?(6分)(2)这两个基本观点的共同点是什么?哲学上称之为什么?

12、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12分)27、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青岛沿海一线尤其是崂山到田横岛沿线的海卵石,突然被赏石界的藏家整车整车的收藏,大量的建材公司也纷纷加入到了争抢海卵石的大军中,在海湾里静静地躺了亿万年的海卵石正在遭受灭顶之灾。我国是海岸侵蚀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山东全省受侵蚀海岸线已经超过1200公里。人类活动是导致现代海岸侵蚀灾害的主要因素。沿岸采砂、海岸工程建设、沿岸开采地下水和采伐红树林等,是人类活动直接导致海岸侵蚀的常见原因。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16分)28、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面对失信问题屡禁不止的情况,要诉诸制度和法律。国务院发布了社会信用

13、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下称纲要),为深化诚信制度化建设工作指明方向。刘奇葆强调诚信是道德之基,要立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重点,推动诚信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撑。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的认识。(16分)高二政治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CBAADCCDACB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CBACBCCBAABB25.C二、非选择题25、(

14、8分)(1)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反映了思维决定存在,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反映了存在决定思维,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是唯物主义世界观。(12分)(2)这两个基本观点都涉及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上称之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26、(16分)(1)规律是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