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40888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7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月考试题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本试卷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2016.11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 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 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 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 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 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

2、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 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 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 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 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 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 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 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

3、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 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 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 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 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 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 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

4、”的魏晋风 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 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 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 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 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 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 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 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

5、慕的“刚”“柔”“忠”“义”“谦”“贤”“ 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 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 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 丰富和发展。 (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 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 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

6、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 发展到鼎盛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 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 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 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

7、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的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的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 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 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 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 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

8、,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 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就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 亟有所更,不然必敗。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 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 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 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 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

9、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 ,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 日,金人遂 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 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 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 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 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吾 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

10、可济。” 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 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 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 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 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

11、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 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 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政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

12、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 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 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 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 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

13、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小题。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注】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梅花,指梅岭即大 庾岭。 商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薇充饥,最后饿死。 8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5分) 9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李清照在醉花阴一词下阙中化用陶渊明句子的是: “_,_ ”。 (

14、2)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两句“_,_ ”,作者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3) 雨霖铃一词中既交代了秋天 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大 猩 猩 刘心武 街角新开了个精品店,敞开的门面里花花绿绿,银光闪闪。风吹过,挂在柜台上的风铃发 出阵阵叮咚的响声。 其实那店里卖的东西也并非都那么精。比如,就有一只比五岁的儿童还粗壮的

15、玩具大猩猩 ,被当做商店的招幌,天天挂在外面。那大猩猩用褐色的粗呢料缝制,眼睛鼻子嘴巴脚爪 镶着些黑色的人造革,造型略微夸张而颇滑稽。 奶奶总带着妮妮路过那个精品店,妮妮的眼睛总往店里头看,奶奶却总没带她进那店里去 过。 妮妮四岁多了。妮妮懂事,妮妮知道自己为什么进不成托儿所而只好到奶奶这儿来跟奶奶 过。妮妮的爸爸妈妈都是普通的办事员,所以爸爸妈妈工资少而没法子赞助托儿所一匹摇 马,所以爸爸妈妈就把她送到奶奶这儿来了。奶奶其实比幼儿园的阿姨还会讲故事,还能 教妮妮用碎布头纸盒子塑料瓶自己制作好多玩具。妮妮相信奶奶的话,那家精品店不是小 孩子和老头儿老太太买东西的地方。可是路过那家精品店时妮妮总望着那只大猩猩。回到 家她就要奶奶给她讲大猩猩的故事。奶奶就编了好多故事讲给她听:包饺子的时候就讲大 猩猩贪吃饺子肚子痛住医院的故事;哄妮妮睡觉的时候就讲大猩猩贪玩不睡觉结果掉进井 里的故事末了妮妮总问:“大猩猩不疼吗?”奶奶就总说大猩猩不贪吃不贪玩不会疼 。可妮妮在表情上总不大相信。 有一天奶奶突然宣布:“妮妮,奶奶能给你买玩具了,你想买个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