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散文类(17)(含答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40670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散文类(17)(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散文类(17)(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散文类(17)(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散文类(17)(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散文类(17)(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散文类(17)(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散文类(17)(含答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类课后练习(17)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_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2、。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化,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冀君实或见恕也见:表被动B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征:争夺,夺取C辟邪说,难壬人 难:阻挡,抵抗D以膏泽斯民 膏:使甘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兴利除

3、弊,不为“生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B而天下之理得矣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C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D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欲出力助上以抗之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有侵官、生事、征利等弊端进行了有力的驳斥,言简意赅,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B本文立意超卓,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措词坚决而又得体,语言简洁精练、刚劲朴素而具感染力,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C本文之所以至今读来仍引人共鸣,不仅在于作者的政治主张在今天仍可实行,还在于文章显现的不计个人得失的思想中所折射出的人格力量。D本文引用了“盘庚迁都”的典故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

4、决心决不动摇;并对当时的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的保守思想表示了极大的不满。4断句与翻译。(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译文:_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译文:_2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人兽之间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

5、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通“冀”)也。(节选自列子黄帝)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状不必童而智童状:外形。B智不必童而状童 童:儿童。C戴发含齿 戴:顶着,(头上)长着。D未可几也 几:希望。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遗:丢开,丢下。B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

6、近:亲近。C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 疏:疏远。D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亲:受人亲近,被人亲近。E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 至智:达到才智。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选自左传)注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下文的然明也是郑国大夫。(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

7、的一项是()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不知木兰是女郎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是吾师也ABC D(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椟,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

8、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其言多而不辩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B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 而未可谓善嫁女也D为木兰之椟,薰以桂椒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2下列各句中的“为”与“令晋为之饰装”中“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熙熙,皆为利来B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C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

9、秽D为肥甘不足于口与5 阅读非攻(节选),完成1-3题。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1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

10、一项是()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终苟免而不怀仁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奔车朽索,其可忽乎A同,同B不同,不同C同,不同D不同,同2下列对墨子非攻(节选)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以是否兼爱为准绳,把战争严格区分为正义与非正义的两类。墨子主张非攻,是特指反对当时的掠夺性战争。B本文运用比喻和对比从小事到大事,一步步推理,指出侵略别国的战争是不义之战。C作者开头叙述“窃其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取人马牛”“杀不辜人”四个事例,最后一层分析“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但并未真正得出结论。D墨子坚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无尽的灾难,如抢劫财富,不劳而获。窃人桃李,抢人

11、犬豕鸡豚、牛马,杀人越货者,“谓之不义”,攻小国,“入其沟境,刈其庄稼,斩其树木”,同样是“不与其劳就其实,以非其所有而取”的不义行为。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译文:_(2)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译文:_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六国论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

12、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

13、,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窃怪天下之诸侯怪:怪罪B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附:归附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抵制D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背:背弃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和苏洵的六国论都是史论文,本意都不在悲叹六国的灭亡,而是借古讽今,讽谏当朝统治者要以六国为鉴。B对秦国来说,韩、魏之所以重要,在于这两个国家是秦国进攻各国的交通要道。C在作者看来,六国如能团结一致,共同抗秦,就能得以共存了。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增强了文章论辩的力量。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译文:_(2)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