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设计方案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1783579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里山纪行》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阿里山纪行》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阿里山纪行》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阿里山纪行》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阿里山纪行》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里山纪行》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里山纪行》设计方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里山纪行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分析:1、作品的地位及作用:阿里山纪行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上册“江山多娇”单元中一篇一篇游记。学生能从文本中欣赏到祖国名山大川,探访祖国名胜古迹,领略风土人情,从而开阔胸襟,娱悦心灵,启迪智慧,唤醒学生无限美好的情感体验。教材中安排这样一个单元,主要目的是为了要通过朗读、品析,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登山临水,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美好情感。阿里山纪行是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吴功写的一篇游记。这篇游记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风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了“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了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

2、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共同愿望。,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阅读技能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此,阿里山纪行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技能,掌握朗读、默读、浏览等各种方法,让学生在与文本充分对话基础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作用,共同对话,借助语文思

3、想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围绕认知冲突,更好的解读文章,提高能力,从而建构新知识。2、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新课程理念,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但要力求“胸中有纲”,更要“目中有人”,即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为本。由此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移步換景、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2)、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技能,能品析文章富有音韵美、情韵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4)、会写一般描写景物的记叙文。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阿里山的如画风光,激

4、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 (2)学习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难点: (1) 学会写导游词。 (2)学会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景物,并学会品析品味富有音韵美、 情韵美的语言。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于移步换景的手法接触不多,在老师的点拨下能很快找到作者的行踪,慢慢体会出作者对阿里山的赞美之情。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本节课在教法上,体现教师的“启发引导”,在学法上,立足文本“自主合作,探索发现”,达到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让学生去理解,去感受,去发现,去创新,避免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学手段

5、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四、教学过程课前布置预习:课前诵读全文,自行解决字词障碍,并能复述课文内容,为课堂教学作准备(一)创设情境听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欣赏阿里山图片,营造气氛,引入美如画的阿里山。阿里山到底有多美,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随中国当代作家、美学家吴功正一道,去领略大自然的杰作阿里山的风采。(板书课题)(说明:这种导入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较快进入角色,参与教学的双边活动。)(二)整体感知1、走近阿里山-介绍阿里山“1、2、3,到台湾,台湾有个阿里山,阿里山山上有神木”身为台湾中部地区

6、的“山老大”,阿里山可说是名闻遐迩,它并非仅指一座山,而是由地跨南投、嘉义二县的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座大山组成。最高处海拔米,以其神木、樱花、云海、日出四大胜景而闻名天下,而每年3、4月间的花季期间,络绎不绝的“寻芳客”更是将山上挤得水泄不通。因此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山之伟大”的说法。(通过介绍更激起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2、默读课文要求:A、划下表明作者行踪的词语B、阿里山给人的总印象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你对阿里山的总体印象(说明:此设计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三)深入品味互动交流,1、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短语或句子

7、。(明确:“台北松山机场”“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峰回路转,迂回穿过一片林区”“曲径幽路”“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下山的路上”)2老师小结:这种写作的方法叫“移步换景”(即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一般游记都采用这种方法。)3、学以致用:根据移步换景的写法,完成练习,学写解说词。由填字引入文章整体把握(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对文章从整体把握;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跳读诵读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者也积极参预)4

8、、品析文章富有音韵美、情韵美的语言:教师教给学生品析语言的方法(从词语、修辞、句式等角度),并给出范例。(四)总结反馈: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指出不足之处,再次强调学习要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建议课后对其不足之处采取弥补措施。(五)拓展延伸 1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带领大家游览我们美丽的校园。 写出主要景点及其每个景点的特征。列出景点图。思考完成。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学习书本的最终目标是丢开书本,获得能力;通过习作,学习一种记叙方法,也是本单元教学目标之一)(六)作业学生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做一份“台湾百科”的小报,互相交流,共同学

9、习。(学在课堂,得益在课外。扩大课堂的范围和学习内容)五、板书设计阿里山纪行吴功正移步换景美、奇、幽、静融情于景喜爱、赞美设计说明:力求简洁、美观、大方,清晰的展现课堂的主要内容阿里山纪行教学案1、课程分析:1、作品的地位及作用:阿里山纪行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上册“江山多娇”单元中一篇一篇游记。学生能从文本中欣赏到祖国名山大川,探访祖国名胜古迹,领略风土人情,从而开阔胸襟,娱悦心灵,启迪智慧,唤醒学生无限美好的情感体验。教材中安排这样一个单元,主要目的是为了要通过朗读、品析,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登山临水,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美好情感。阿里山纪行是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

10、、美学家吴功写的一篇游记。这篇游记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风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了“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了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共同愿望。,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阅读技能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此,阿里山纪行教学过

11、程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技能,掌握朗读、默读、浏览等各种方法,让学生在与文本充分对话基础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作用,共同对话,借助语文思想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围绕认知冲突,更好的解读文章,提高能力,从而建构新知识。 2、问题设计在疏通字音基础上放声朗读课文,并找一找作者“行踪”。 (在文中划出作者行踪的句子)学以致用,教学生写解说词作者觉得阿里山的风光如何?用文中语句回答。【4】说说作者一路上描写了阿里山的哪些美景,并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并体会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让学生了解移步换景、寓情于景的写法)。学生圈画、思考并发言。【5】你觉得在这么多美景当

12、中作者重点描述的是哪一个美景?依据是什么?【6】神木神在哪?为什么说,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3、教学构想及目标教学构想:教师要在教学中使学生慢慢领悟移步换景和融情于景的写法,并能学以致用,学写解说词。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新课程理念,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但要力求“胸中有纲”,更要“目中有人”,即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为本。由此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移步換景、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2)、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技能,能品析文章富有音韵美、情韵美的语言(3)、培养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13、4)、会写一般描写景物的记叙文。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阿里山的如画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 (2).学习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难点: (1) .学会写导游词。 (2).学会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景物,并学会品析品味富有音韵美、情韵美的语言。4: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于移步换景的手法接触不多,在老师的点拨下能很快找到作者的行踪,慢慢体会出作者对阿里山的赞美之情。5、教法、学法本节课在教法上,体现教师的“启发引导”,在学法上,立足文本“自主合作,探索发现”,达到每个学生都有所

14、发展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让学生去理解,去感受,去发现,去创新,避免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创设情境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呈现阿里山图片,营造气氛,引入美如画的阿里山。阿里山到底有多美,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随中国当代作家、美学家吴功正一道,去领略大自然的杰作阿里山的风采。(板书课题)动。)听歌曲,欣赏阿里山美丽的图片,收集有关阿里山的一些资料。说明:这种导入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较快进入角色,参与教学的双边活动。(二)整体感知1、走近阿里山-介绍阿里山“1、2、3,到台湾,台湾有个阿里山,阿里山山上有神木”身为台湾中部地区的“山老大”,阿里山可说是名闻遐迩,它并非仅指一座山,而是由地跨南投、嘉义二县的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座大山组成。最高处海拔米,以其神木、樱花、云海、日出四大胜景而闻名天下,而每年3、4月间的花季期间,络绎不绝的“寻芳客”更是将山上挤得水泄不通。因此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山之伟大”的说法。(通过介绍更激起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 2、默读课文要求:A、划下表明作者行踪的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