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pdf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7833973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7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pdf(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江西省高安中学 2017-2018 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江西省高安中学 2017-2018 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周 凤审题人:邹瑜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以“君子”为中国理想道德人格的典型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今天人们仍将“君子”作为人格美 的典范。在孔子之先,君子主要指统治者,自孔子后才成为主要以道德为标志的理想人格。很多论 著中都有这样的解释

2、:儒家所推崇的君子,是指拥有高尚道德和理想人格的人。 论语中,君子是有着几乎完美人格的人,他们有着极高的内心修养,极好的行为准则。君子 内心的人格修养来自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学习和思考是君子实现其人格理想、成为人格典范的前提 和基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拥有自立于世的能力,拥 有洞穿宇宙人生的犀利眼光与广阔视野。孔子重视学习儒家典籍,强调在政治实践中贯彻礼乐教化 的原则,以实现儒家的社会理想。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表明,诗在孔 子时期是君子修身的重要项目。正是通过学诗,君子才更具有人生美学意义上的价值仁 义,知礼。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

3、子是精神化的人,他追求的不是物质和名利,而是一种崇高的 道德感,其核心就是仁义。仁者,爱人;义者,宜也。但很多时候,人总要面临仁义与利益的选 择。里仁篇对此表达了明确的看法:“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也 就是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知礼,以礼来处理人与自身、他人、社会的关系。论语中以君子衣食住用等方面的礼节 来表明君子好礼的品质。日常生活中,对祭祀礼仪的推崇与尊重最能表现君子好礼的品质。在周礼 几近消亡时,孔子的弟子问他是否可以结束一些祭祀仪式了,孔子表现得十分不舍。他难以割舍的 不是礼的具体形式,而是礼所包含的精神导向作用。这不仅是对长幼有序、尊卑有法的留恋,

4、更是 对礼制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的不舍。 无论君子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君子”形象所承载的人生美学价值一直是 几千年来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格美的典范。君子在中国知识分子心中是理想形象:博学多识,仁义 知礼,德行高尚:有治国安邦之能;处下位不馁,居上位不骄。在道德和行为上,君子由内而外的 人格魅力始终令人神往。当今时代,作为有知识有理想的一代人,我们仍然向往君子式的人生。 1.下列关于“君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君子”要想实现自己的人格理想,成为人格典范,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借以提升内心的 人格修养。 B论语中的“君子”,不仅有着极高的内心修

5、养,而且有着极好的行为准则,所以他们有着 几近完美的人格。 C.中国一直以来都有把“君子”作为理想的道德人格典型的传统;即使在今天人们依然把它作为人 格美的典范。 D.虽然“君子”曾经是指统治者,但根据诸多论著的解释可知,儒家所推崇的君子是指拥有高尚道 和理想人格的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在孔子时期,诗是君子修身的重要内容。体现君子人生美学意义上价值的仁义和知礼,正是 通过学诗获得的。 B.君子知礼好礼。日常生活中对祭祀礼仪的推崇与尊重最能表现君子好礼的品质。 C.只学习而不思考或者只思考而不学习都是不可取的,唯有二者结合,才能拥有自立于世的能力和

6、洞穿宇宙人生的眼光与视野。 D.君子和小人对待“义利”的态度明显不同,君子追求的是一种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感,他们 从不考虑物质和名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一些祭祀仪式的去留问题上,孔子并非难以割舍具体的形式,而是留恋长幼有序、尊卑有法, 更不舍礼制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B.几千年来,“君子”形象承载的人生美学价值始终是中国人所追求的人格美的典范,这与君子在 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关。 C.无论在道德上还是行为上,君子由内而外地不断散发着人格魅力。在当今时代,君子式的人生仍 然让有知识、有理想的人为之神往。 D.富与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如

7、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就不去享受,这是儒家在处理仁义与利 益之间的矛盾时持有的鲜明态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文,完成 4-6 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文,完成 4-6 题。 隐瞒 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这人我认识, 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海英一进来就对我说:“老王,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钱? 差的又是多少?” “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我回答海英说。 “老王,你看这样行吗?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海英

8、对我 说。 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这样做?” “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六十多岁,镶那么好的牙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 就” 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的是什么话。我用有点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 眼,很不情愿地说:“好好吧!” “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下午,我带她来做牙模。”海英说完就 走了。 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玉莹笑着问我说:“王医生,我想为 我妈镶一口牙。我妈这人真是的,怎么叫她,她都不来。好的牙多少钱?最差的又多少钱?” 我看了看玉莹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样?但我转念一想,玉莹一家不容易

9、,夫妻都是小学教师, 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于是,我还是很和气地说:“林老师,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来 元。” “王医生,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你帮我镶一口最 好的牙给她吧,我妈很心疼钱,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玉莹十分认真 地对我说。 我听到玉莹这话,内心很是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话对她说:“林老师,你妈不都七十多岁了 吗,镶那么好的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玉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王医生,你怎么说这话?” 我知道我说错了,歉意地对她说:“夏老师,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玉莹走时,又郑重对我说:“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

10、了,千万别让我妈知道。她要是知道了, 她是不会来的。” 真是无巧不成书。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妈妈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妈妈来了。尚海英的妈妈叫她 2 尚妈妈,夏玉莹的妈妈叫她夏妈妈。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尚妈妈问夏妈妈:“大姐,你 镶多少钱的牙?” “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可玉莹就是不肯。”夏妈妈 回答说。 “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尚妈妈又问了她一句。 “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夏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她不是钱少不 好意思,是怕媳妇在他们的面前没有面子。 “什么?一百多块的?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的儿媳妇就给我镶五千多的!”尚妈 妈颇为得意地说。

11、海英有点用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夏老师,你怎么给夏妈妈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 说一声。老王,你说是不是?” 海英的话,我装着没有听见。玉莹理了理刘海,有点尴尬地说:“将、将就一下吧。” 我自言 自语说了一句:“真作假时假作真。” 海英婆媳走了,夏妈妈却安慰儿媳说:“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她家有的是钱,咱们 一百元要相当她们的五十万元。”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不然,我就 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 一个星期后的中午,天下着雨,我在房里休息。尚妈妈和夏妈妈到我家来跟我的妈妈聊天。聊来 聊去,她们聊起了牙。尚妈妈问夏妈妈说:“大姐,你的牙好

12、使吗?” “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的牙齿一样。”夏妈妈喜形于色地说。 “这就怪了,你一百多块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却差得很。会不会给小王搞错了?”尚妈 妈有点怀疑地说。 “让我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了。”妈妈对尚妈妈说。 妈妈一看到尚妈妈那口牙,就肯定地说:“错了,这牙是便宜的牙。”妈妈说完又对夏妈妈 说:“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妈妈一看到夏妈妈的牙又说:“你这口牙可是好牙,搞错了,搞 错了。” 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来,当着她们的面质问我:“她们的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搞 错了?” 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 三位老人听后,面面相

13、觑。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虽然海英和玉莹的言语有些地方是相似的,但表 达的内心情感却完全不同。 B.说“真作假时假作真”这句话,是因为“我”实在看不惯海英和玉莹的做法,包含着“我”对 海英的强烈不满和对玉莹的无限同情。 C.小说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两个儿媳妇各为自己的婆婆镶牙的故事,表现了儿媳妇对婆婆的孝 心,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风尚。 D.“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但妈妈当着两位老人的面质问“我”原因, “我”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 5.小说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14、(5 分) 6.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小题。 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 朱自清的一生,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他的一生,极其认 真。 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往往写完无须修改。但因为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 写 500 字。所以,他的清贫一部分原因是写得太慢。荷塘月色中提到了蝉鸣。有人写信给朱自 清,说蝉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后来又两

15、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 己没有写错。为此,朱自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 伯等人请教。平时,他也坚持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是极其认真。比如,他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王瑶一个学生。尽管 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样地讲授、考试。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他在辞去图书馆馆 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朱自清说:“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 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

16、教 23 年, 担任系主任 16 年,开了 16 门课,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 色”和“自清”亭,为这个以理工科见长的知名学府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人,应该怎么样度过这一生?1916 年,刚刚成年的北京大学预科学生朱自华在思索这个问题。 1916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关键阶段,战事正隆。当时的中国,因为袁世凯去世,进入了军阀割据混 战时期。这样的时代,称之为乱世并不过分。在父亲的勉力张罗下,朱自华举办了一场体面的婚礼。 妻子武钟谦是名医之女,温柔贤惠,善于持家。作为结婚礼物,父亲为他置办了一件紫貂皮大衣 背影里的紫毛大衣即是。然而,在大学期间,为了买一本韦伯斯特大字典,他将这件紫貂皮 大衣当掉了。 为了明志,朱自华改名“自清”,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朱自清顺便把表 字也一并解决了,他以“佩弦”为字,时刻警策自己。为了达到自清的目的,便于自我反省,朱自清每 天都写日记。但后人从他的日记里,感受最深的却是清贫。他的日记,几乎就是一部民国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