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赶海苏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783136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赶海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赶海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赶海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赶海苏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后反思让学生有“趣”地学赶海一课主要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情趣,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教学中,紧扣 “趣”字,辐射全篇,研读文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问题设计紧扣“趣”。围绕“趣”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字眼设计主干问题,串起丰富的教学内容,简化了教学路径,突出了教学重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具体环节为: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检查预习,整体知趣;精读文本,品文赏趣;总结写法,升华延趣。整节课,都以“趣”主线,自始至终围绕主干问题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二、识字学词充满“趣”。一是依据字理教学,提高

2、识字效率。如在教生字“夹”时,利用课件,展现出汉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利用象形记忆,感受汉字意义,让学生的识字愉快、轻松、高效。二是编写词串,激发学词兴趣。将本课的重点生词进行有机组合编排,编写成朗朗上口的词串,既利于学生诵读,又利于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赶海乐趣,一举两得。三、朗读指导呈现“趣”。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如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好课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依据文本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情境,如表演、图片欣赏、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情境体验中反复朗读,亲身感受摸海星的期待与惊喜、捉螃蟹的专注与紧张、捏大虾的

3、轻松与喜悦四、读写结合凸显“趣”。新课标强调“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语义,揣摩语用的过程中,能够从语言表达的形式中领悟到语言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情味,探寻和发现语言的特点和规律。这篇课文语言活泼俏皮,尤其是语气词的妙用,使课文妙趣横生,情趣盎然。教学中,能够紧扣“嘿”“哎”“咦”“哦”等语气词,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朗读、比较、练写等言语实践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这篇课文之所以情趣盎然,就是因为作者在行文时用了大量的语气词,如果没有这些语气词,课文的情趣就会黯淡许多。进而再组织学生进行有效仿写,实践这一表达方法,感受语气词的表达妙趣。这样一来

4、,学生既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也揣摩了文本的语言特色,使学生在理解语言内容和揣摩语言形式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神奇魅力。不足:表演朗读是一种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发现一部分学生在表演过后,情绪难以平静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教师要及时调控。教学建议:一、品读第三段时,在充分交流、朗读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把有趣的情景演一演,在饶有情趣的表演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加深情感体验。二、对于城里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都去过海边,也都有赶海的亲身体验,教学时,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对于那些没有赶过海的学生来说,较难有真切的体验,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媒体,创设情境,表演朗读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赶海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