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性考试试题一2019061801169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783083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性考试试题一2019061801169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性考试试题一2019061801169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性考试试题一2019061801169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性考试试题一2019061801169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性考试试题一2019061801169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性考试试题一201906180116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性考试试题一2019061801169(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阳一中2017级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一历 史 试 题 一、最佳选择题(40个,每小题1.5分,共60分。)1.右图是一幅题为怀疑蜜月究竟能持续多久的漫画,描绘了二战全面爆发前欧洲发生的某一重要事件。这事件( )A.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B.使得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C.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D.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合作的典范2.1941年日本与美国为缓和彼此之间日趋尖锐的矛盾而举行谈判,双方原则如下:日本美国不放弃日本对华的正当要求,不妨碍大东亚共荣圈和圣战不放弃三国同盟的防御性军事义务不束缚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国防自由尊重一切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不干涉他国内政维持平等原则非以和平手段,不改变

2、太平洋现状这表明( )A.日本打算协助德国进攻苏联 B.美国试图维护“门户开放”政策和华盛顿体系C.美国仍在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D.日本“大东亚共荣圈”计划以日美和平为基础3.波茨坦公告宣布:“欺骗与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权威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对于基本人权之重视必须成立”“日本后参加国际贸易关系当被允许”。由此看来( )A.盟国更加注重彻底根除日本的军国主义遗毒B.盟国允许日本在民主主义原则下生存与发展C.对日处置方式与巴黎和会对德处置方式相似D.此公告埋下了后来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祸根4.下列为20世纪上半期出现的国际会议。它们( )1919年1月1

3、8日巴黎和会1921年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大西洋会晤1942年元旦26国华盛顿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反映了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变化 都由大国操纵并损害弱国利益都体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 展现了人类对和平的美好追求A. B. C. D.5.二战期间的某个外交文件指出:“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该文件是( )A.雅尔塔协定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6.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4、()A.消除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矛盾 B.彻底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C.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 D.直接导致了法西斯集团内部的瓦解7.下图序号代表二战后期召开四次重要的反法西斯国际会议的地点,苏联参与的国际会议有( )A. B. C. D.8.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

5、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9.大数据分析为历史认识提供了新的方法。下图所示为德国在18201870年、18701913、19131950、19501973年四个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结合所学分析判断,反映19131950年德国经济增长情况的是( )A. B. C. D.10.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石制农具 B青铜礼器 C.宫殿遗址 D家畜遗骨11.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自居。但“汤武革命”使周天子感到“天命无常”,于是提出“顺天应民”的观点,以后历代都遵循。这反映了周以后(

6、 )A天命思想强化了宗法制度 B人民的主体地位被确立C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D天命观被赋予实际内容12西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实行宗法制度。然而血缘纽带在几代之后就会松弛和疏远,这在政治上带来的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A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生自灭 B权力世袭制度渐渐地消亡C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 D贵族普遍地转化成为庶人13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浓厚的神权色彩 D血缘和政治紧密结合14某同学在研究下列两幅图片后

7、,对该阶段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特征得出一些感悟,你认为正确的是 ()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 从分裂到统一A B C D15秦朝建立前夕吕不韦组织编撰吕氏春秋,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这反映出吕氏春秋 ( )A反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B主张调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阐述了反专制的政治倾向 D认识到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病16“谶语”是秦汉时期巫师方士预言吉凶、治乱兴衰的隐语。比如“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认为 “胡”当指匈奴人,于是命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以防边患。但汉代儒生认为,“胡”应是指篡权乱政的胡亥。这说明“谶语” ()

8、A与历史现象的吻合属于偶然 B较准确的预示了历史走向C是历史研究必须参考的史料 D是统治者愚弄百姓的工具17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地方监察职能的是 ()A太尉B御史大夫C刺史D监察御史18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的含义主要是指 ()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分权制衡提升了皇权19. “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表述与该制度相关的是 ()A. “万般

9、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 “立嫡以长不以贤” D. “举孝廉,父别居”20.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21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要向尚书省汇报。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要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刺史权利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藩镇势力的发

10、展削弱了中央集权 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22有学者认为,北宋前期的中枢机构设置体现着“权力制衡”的精神。下列各项可以作为佐证的是 ( )A设立内阁负责奏章票拟 B派遣通判监督地方长官C开创三省六部管理体制 D设枢密院分理全国军务23.宋史职官志说:“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相。”对以上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帝权力 B调整中央官制,强化财政管理C皇帝直管财政,以防封建割据 D削弱地方财权,强化中央财权24.文献通考卷二十四国用考二说:“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

11、,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这说明宋代制度的弊端是()A.宰相专权B.强干弱枝 C.地方困弱 D.过度分权25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C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D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26. 史籍中有关明朝皇帝不上朝的记载甚多,如明武宗朱厚照长年不问朝事;明世宗二十余年不上朝;明神宗自万历二十年之后,溺志货财,厌恶言官,

12、晏处深宫,不再上朝如此众多的皇帝不上朝,明朝的历史却延续了276年,王朝局面基本稳定。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制度日趋加强B封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C中央行政运行日益完善D宋明理学发展到新阶段27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28顾炎武曾这样批评中国古代某项政治制度:“国家取州县之财,纤毫尽归之于上,而吏与民交困,遂无以为修举之资。”他批评的是()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 C监察制度 D科举选官29.被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评论为“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的古代制度最有可能是( )A. 宗法制 B. 科举制 C. 行省制 D. 郡县制30王斯德大学世界史中说,与东方早期的小国相比,蔚蓝色的地中海世界孕育出众多的希腊城邦,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这种“鲜明的个性”主要体现在()从小国分立走向中央集权 保持着小国寡民的状态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 城邦居民享有充分民主A B C D31古希腊集市广场布置着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