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17—18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30727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17—18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17—18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17—18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17—18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17—18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17—18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17—18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2018.6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积累运用(3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伫立(zh) 狭隘(y) 俯瞰(kn) 汪洋万顷(qng)B.宽宥(yu) 桑梓(z) 堕落(du) 虚与委蛇(sh)C.分歧(q) 星宿(xi) 钦佩(qn) 卷帙浩繁(zh)D.分泌(m) 颖慧(yn) 跻身(j) 公正不阿()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闲来无事,我喜欢在书房铺开宣纸,练习书法,只是姑且用来聊以自娱,寻得内心一片宁静。B.只要我们朝着自己的梦想脚踏实地去努力,那我们的梦想就不是海市蜃楼,而是终有一天可以抵

2、达的地方。C.自从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于6月14日在俄罗斯开赛以来,每天忘乎所以地看球赛,成了许多球迷的一大乐事。D.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10周年。犹记得10年前,地震的消息传到中央,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下车伊始便了解灾情,慰问灾民。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上海合作组织之所以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合作动力,是由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的结果。B.为了避免学生溺水事故再次发生,绿杨中学开展了“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活动。C.备受瞩目的北沿江高速铁路已于2018年开建,设计速度目标值为每小时350公里。该通道建成后,扬州至上海至多

3、需要1.5个小时左右。D.江都邵伯的秧号子拔根芦柴花不但走向了世界,而且在中国家喻户晓,可谓是中国民歌的扛鼎之作。4.下列各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雷海为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心态,在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决赛中获得冠军。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雷海为获得冠军”。B.梁俊老师和山里的孩子们演唱的苔,像一股清澈的泉水,荡涤了无数蒙尘的心灵。解说:这句话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热爱语文 优雅动人 诗意生活 仙露琼浆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D.我直觉地认定鲁迅是非常中国的现象,非常中国的人物,非常中国的英雄。 解说:这句话中的三个“中国”都是名词。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

4、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清代文学家。这篇文章结尾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天下之事不可主观臆断的道理。B.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这篇小说抓住军大衣这一细节多次描写,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变色过程中的丑态。C.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选取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展现了一家人和睦融洽的关系。D.满江红(小住京华)结尾“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一句,运用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秋瑾遇到知音的感动之情。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江都南水北调源头公园

5、一期近日正式开园。广场上10多米高的标志性雕塑巍然y( )立,江淮生态水系微缩景观精致宜人。湖泊中央散落着绿岛,水上栈道蜿yn( )而过。岸边树影婆su( ),花朵色彩斑ln( ),真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7.默写。(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均不得分,共9分)(1)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2)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3)风休住, 。 (李清照渔家傲)(4)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5)静以修身, 。 (诸葛亮诫子书)(6)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7)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韩愈马说)(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常用来比喻

6、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 ”。8.名著阅读。(10分) (1)“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是西游记中的 (填写人物)在 (填写情节)时说的,水浒传中 (填写人物)也说过此话。这一个性化的语言体现出两人有个共同特点是 。(4分)(2)右图中是关于水浒传中哪个人物的哪个情节?有人评价他既“忍”又“狠”,请结合相关故事情节,各举一例谈谈这个人物在上梁山之后“忍”与“狠”的表现。(6分)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白石滩 【唐】王维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注】向:临近,将近。堪:能够,可以。把:握。9.(1)请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

7、绘这首诗前两句的画面,并简要概括这幅画面的特点。(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

8、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节选自黄生借书说,有删改)庋(gu):放置、保存。 素蟫(yn):指蛀食书籍的银白色蠹虫。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1)汗牛塞屋( ) (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3)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 (4)姑俟异日观(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天子之书 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B.归而形诸梦 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C.若业为吾所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D.其切如是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12.翻译下列句子。(6分)(1)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9、。(送东阳马生序)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13.选文部分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分析这样写的作用。(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4分)“无求”与“有求”马祖云“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副对联很多人高悬自勉,其意在于知足常乐,淡泊名利,修炼品格,修养身心。“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利对于普通人,如同鸟之爱惜羽毛,既难以淡然回避,更难于全然超脱。只有少数贤者,才能轻名利似浮云,重节操如泰山;即便在失意、挫折的逆境中,也能挺直腰杆而不失骨气与高洁,达致“无求”之境。然而,古往今来,举凡志存高远者,“无求”于名利,却“有求”于大道。从“无

10、求”到“有求”,这是一种大格局、大境界。宋代苏东坡在仕途屡屡失意中,一直抱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但从不放弃为民造福的追求。在黄州,他移风易俗、拯救溺婴,深得人心;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筑苏堤,惠及百姓;在儋州,他办学堂、倡农耕,改善民生。这些古代的清官贤臣,因追求百姓福祉而德音留一方、功业垂青史。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共产党人具有封建清官难以企及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境界。从“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到“为了小岗村发展,哪怕牺牲自己生命”的沈浩;从“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谷文昌,到“为了改革开放事业,要杀出一条血路”的袁庚,无数优秀干部以“计利当

11、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革命功名观,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但也应当看到,现在有一些干部在改革攻坚、推进发展中失去追求、无所作为,反以“无求”自况。把意志消沉、尸位素餐,视为“淡泊”者有之;把为官平庸、毫无建树,视为“超脱”者有之;把怕事推诿、圆滑逍遥,视为“旷达”亦有之。安于现状而不思进取、安坐官位而不想奋进、安享“俸禄”而不愿奉献,其实质往往是求名不成后的失意、争利不得后的失德、邀功不立后的失志。对于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在从政的那天起就应当懂得,共产党的“官场”不是升官发财的名利场,而是为民造福的奋斗场。奋斗创业,既要淡泊个人的功名利禄,更要担起人民的福祉重任;既需放下一己的进退去留,更需负起肩上的公权职责。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时与势,呼唤各级干部必须胸怀民族复兴的信念追求,以勇于作为、敢于担当的品格书写事业与人生的辉煌,让未来的史家以浓墨重彩记下这个时代共产党人从政的壮美华章。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5月21日04版)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仔细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空。(2分)党员干部既要 ,更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