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节运动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课时规范训练20171012147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1783036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节运动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课时规范训练20171012147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节运动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课时规范训练20171012147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节运动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课时规范训练20171012147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节运动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课时规范训练20171012147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节运动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课时规范训练20171012147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节运动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课时规范训练2017101214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节运动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课时规范训练2017101214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 运动图象 追及和相遇问题课时规范训练基础巩固题组1(多选)物体甲的位移与时间图象和物体乙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甲在整个t6 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B甲在整个t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C乙在整个t6 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D乙在整个t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解析:选BC.甲图象中的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速度方向不变,没有来回运动,只是相对于原点的位移,一开始为负,后来为正,选项B正确乙图象中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速度先是负向变小,后正向增大,有来回运动

2、,C项正确2一辆电动小车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汽车在01 s和13 s两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方向相反B平均速度相同C加速度相同 D位移相同解析:选B.由图象知速度始终为正,故车的运动方向不变,A项错误;由知,两时间段的平均速度相同,B项正确;由两段图象的斜率比较知加速度不同,C项错;由vt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知位移不相同,D项错误3物体A、B的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从第3 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 s才开始运动C在5 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 s末A、B相遇D5 s内A、B的平均速度

3、相等解析:选A.xt图象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由题图可知,A正确;B物体的出发点在离原点5 m处,A物体的出发点在原点处,B错误;物体B在5 s内的位移为10 m5 m5 m,物体A在35 s内的位移为10 m,故C、D均错误4国产歼15舰载战斗机在航母甲板上加速起飞过程可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xt图象如图所示,视歼15舰载战斗机为质点,根据图中所给数据判断该机加速起飞过程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经过图线上M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小于20 m/sB在t2.5 s时的速率等于20 m/sC在2 s2.5 s这段时间内位移等于10 mD在2.5 s

4、3 s这段时间内位移等于10 m解析:选B.由题图可知,在2 s3 s这段时间内该机的平均速度20 m/s,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在t2.5 s时的速度等于20 m/s,选项B正确;结合图象可知M点位于t2.5 s时刻之后,其速度大于20 m/s,选项A错误;该机在2 s2.5 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20 m/s,所以位移小于10 m,选项C错误;而在2.5 s3 s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大于20 m/s所以位移大于10 m,选项D错误5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B,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以不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图中两条直线分别表示物块受到水平拉力作用和不

5、受拉力作用的vt图象,求:(1)从开始到两物块第一次间距最远的时间;(2)8 s末物块A、B之间的距离x.解析:(1)设A、B两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有:a1m/s2a21.5 m/s2设经过时间t,AB速度相等,则有:vB0a2tvA0a1t解得:t s当速度相等时,两物块第一次间距最远,即经过时间 s,两物块第一次间距最远(2)设A、B两物块8 s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由图象得:x1(312)8 m60 m,x296 m27 m所以有:xx1x260 m27 m33 m即8 s末物块A、B之间的距离x为33 m.答案:(1)从开始到两物块第一次间距最远的时

6、间为 s.(2)8 s末物块A、B之间的距离x为33 m.综合应用题组6一汽车沿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该汽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4 s末,汽车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B610 s内,汽车一直处于静止状态C汽车在06 s内的位移大小为24 mD第12 s末,汽车的加速度为1 m/s2解析:选D.由vt图象可以看出,4 s末,汽车的速度由6 m/s开始减小,但汽车的运动方向并没有发生变化,选项A错误;610 s内,汽车的速度为4 m/s,选项B错误;汽车在06 s内的位移为22 m,选项C错误;汽车在10 s14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1 m/

7、s2,选项D正确7甲、乙两辆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同向行驶,乙在前、甲在后t0时刻,两车同时刹车,结果发生了碰撞如图所示为两车刹车后的v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车刹车时的距离一定小于90 mB两车刹车时的距离一定等于112.5 mC两车一定是在t20 s之前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D两车一定是在t20 s之后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解析:选C.vt图象给定了两车的初速度和加速度,不确定值是刹车前两车间距离由两车的vt图象可知,两车不相撞的最小距离xmin20 m100 m,即当x100 m时两车必相撞,A、B均错误;两车相撞一定发生在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时,即t20 s之前,C正确,D错误8将一

8、弹性塑料球从距地面高度为h1处由静止释放,小球与地面碰撞后弹回到高度为h2处设这一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大小恒定,不考虑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及损失的动能,以向下为正方向,图中大致能反映该过程的是()解析:选B.弹性塑料球下落过程的加速度小于上升过程的加速度,且上升和下落过程的加速度方向相同,C、D错误;弹性塑料球下落和上升过程的速度方向相反,A错误,B正确9(多选)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在2 s末和6 s末C乙在前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6 s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2

9、 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解析:选BC.由图象知,v甲2 m/s,故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在02 s内沿正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在2 s6 s内沿正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 m/s2,乙物体做的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A错误,C正确;在2 s末,甲物体的位移x甲22 m4 m,乙物体的位移x乙(24) m4 m,两物体在2 s末相遇,在6 s末,甲物体的位移x甲26 m12 m,乙物体的位移x乙(64) m12 m,故两物体在6 s末相遇,B正确;在06 s内,甲、乙两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D错误10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

10、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和位置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解析:选A.设小球从H高处由静止下落,则下降过程距原点的距离xHh(h为下落的高度),由v2v2ax有v22g(Hx)得v22gH2gx,式中v的方向竖直向下小球落地时速度为v0,则v2gH上升阶段:v2v2gx得v22gH2gx,式中v的方向竖直向上因此上升和下降阶段速度大小随x的变化规律相同,速度方向相反,且v与x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故A项正确11如图所示,直线MN表示一条平直公路,甲、乙两辆汽车原来停在A、B两处,A、B间的距离为85 m,现甲车先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2.5 m/s2,甲车运动6 s时,乙车立即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5 m/s2,求两辆汽车相遇处距A处的距离解析:甲车运动6 s的位移为x0a1t45 m,尚未追上乙车,设此后经过时间t与乙车相遇,则有:a1(tt0)2a2t285将上式代入数据并展开整理得t212t320.解得t14 s,t28 s.t1、t2都有意义,t14 s时,甲车追上乙车;t28 s时,乙车追上甲车再次相遇第一次相遇地点距A的距离x1a1(t1t0)2125 m.第二次相遇地点距A的距离x2a1(t2t0)2245 m. 答案:125 m或245 m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