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28680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2018年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2018年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2018年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2018年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必修) 注 意 事 项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部分(第1题第30题为单项选择题,共30题60分;第31题第35题为判断题,共5题10分);非选择题部分(第36题第38题,共3题30分)共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2答选择题、判断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综合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

2、2分,共60分)12017年央视元宵节晚会上孙氏剪纸第三代传人孙二林展示了她的精彩作品,体现了国家对剪纸的重视和认可,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弘扬。观察下列剪纸,它所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有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夫妻恩爱,其乐融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生活富足 A B C D2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代A开创了郡县制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C实行冶铁官营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3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

3、?”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反映了A实行抑商政策 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农业的重要地位 D对“市”严格管理4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时人评价“用力少而见功多,百姓便之”,在当时它是A用畜力作动力的耕作工具 B用水力作动力的交通工具 C用人力作动力的运输工具 D用水力作动力的冶炼工具5古代西方一直称中国为“seres”和“china”,它们的意思分别是“丝绸之国”和“瓷器”,可见在西方人的心目中,丝绸和瓷器就是古代中国的象征。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商朝时期我国出现了原始瓷器 B唐朝时期我国的瓷器制作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C明清时期洛阳

4、是全国的“瓷都” D明清时期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6以下两段材料记载的商业状况,最早出现的时期是A秦汉 B隋唐 C两宋 D明清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出现了A独立经营的大商人 B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地域性商人群体 D贯通东西的丝绸之路8据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以上材料不能说明的是A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B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C江西是官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 D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高9商鞅变法实行

5、“重农抑商”的政策,而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却认为“工商皆本”。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商鞅的观点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消极作用B黄宗羲的观点违背了古代中国以农业为本的事实,观点不切实际C两人的观点都符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D农工商都应该一直是中国的本业,两人的观点都有失偏颇10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11海禁,系封建王朝禁止本国私人商船出海贸易并严格限制外国商船进口贸易的政策。“禁 海

6、”、“迁海”、“南洋贸易限令”、“一口通商”等政策对清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包括: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破坏了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 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A B C D12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认为:“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新式国防远比传统国防花费大,它必须有更好的交通体系

7、、工业和企业作支撑。”下列符合作者观点的企业有 轮船招商局 发昌机器厂 江南制造总局 开平煤矿A B C D14中国近代某企业“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该企业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C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D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15据北洋军阀政府农商部统计,1914年工业企业注册资本是6200多万元,1920年增长为15500多万元,增加150%;同时,资本在5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 1914年只占总数的4

8、%,1920年增为14%。这一时期A政府开始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纺织和面粉业发展最为迅速C列强加大了对中国资本输出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得以开展16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17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天津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棐卿用“抵羊牌”作为公司毛线的商标(见右图),实业部长孔祥熙给与“抵羊牌”毛

9、线以免税的特惠政策,仅仅三年,其销量就占据了国内销售市场的87%,并出口东南亚十几个国家。该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B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C南京国民政府支持经济发展 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18“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这一材料说明他所受到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19观察下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D我国正逐步向社

10、会主义过渡20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 A使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工作的重心 B纠正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对我国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分析 D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21据徐中约中国的奋斗16002000引述: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这一巨大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 A实行农业集体化 B撤销人民公社,实行土地私有化改革 C袁隆平杂交水稻孕育成功 D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2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

11、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3下表反映的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部分年份的出口商品结构数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年份出口商品结构初级产品(%)工业品(%)198245551986366419902674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24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12、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南方谈话 C“文革”时期全面整顿 D中共十五大25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1的取消以及后来图2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图1 图2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26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 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已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