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去年的树1长春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781288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去年的树1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去年的树1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去年的树1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去年的树1长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去年的树1长春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去年的树1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去年的树1长春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去年的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巩固本课生字,“聆”字写法及字义,运用朗读、联系课文、联系生活、对比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整天”“聆听”“不得不”“深情”。2.联系课文内容读好对话,发展朗读能力,围绕文字展开想象,把故事情节想象得更丰满。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鸟与大树的深情厚谊,生成多元主题。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4次对话。教学难点:对结尾段的理解.(深情地注视、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教学力图体现1.朗读对话,读出理解、情感、意境、感悟。2.立足文本,进入童话情浓、意美的境界。3.训练语言,多元理解,感悟童话。教学过程:一、美丽约定。1.美好情景。师:昨天我们读过课文去

2、年的树,知道了树与小鸟是一对好朋友,现在就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读读课文中关于去年的那部分内容,看看从哪些词语能看出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用笔画一画。重点结合“整天”“聆听”体会它们是好朋友。相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聆听”的含义,并指导书写“聆”。师指导:请大家看,“聆听”的“聆”是本课的生字,左边耳字做偏旁时最后一笔横变成提,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书空。师:如果你是这棵树,每天有人给你唱动听的歌,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如果你是这只鸟,每天有好朋友听你的歌都会入神,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快乐)让我们带着这样愉悦的心情读读故事的开头!(设计意图: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是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最

3、重要的手段。小学生理解课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是以感知课文所描述的形象为手段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通过联系形成具象,把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凸现出来,从而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联系生活是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基础。母语学习离不开生活。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更要以生活为基础,学生只有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积累进行阅读理解,才能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有深切的感受,才有助于学生对这些词句的积累和内化。)2.美丽约定。师:谁还能从其他词语感受它们十分要好?重点结合词语“不得不”来谈体会,并通过换词来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调换比较是把要重点体会的词换成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再与原词比

4、较,体会两者的不同。通过能否用其他词语替代去理解体会带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读读它们话别的场面,看看哪一对的树和鸟是这样的难舍难分!(出示幻灯片:练习朗读)“再见了。明年请你再回来,让我听你的歌声吧。”“好啊,你等着我吧。”来源:Zxxk.Com师:现在我就是这只鸟,看一看哪棵树的话语能打动我,让我回来给你唱歌。(生答)来源:学科网ZXXK师:有一些心动,但不一定回来,如果你再诚恳些我就会答应你!(生答)来源:学_科_网师:你的话语这么真诚,我答应你,好哇,你等着我!(生答)师:谁来扮演小鸟,我们都是树,看看你的回答能不能让我们相信你会回来。师:你是树,相信他会回来给你唱

5、歌吗?(这里着重引导学生从相信因为回答的语气坚定,或者不相信因为回答的不够坚定来评价学生的朗读。)师:相同的对话,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挑战大家的想象力和朗读能力。师引读:此刻小鸟落在树的枝头向好朋友道别了,树会真诚地说:师引读:小鸟会诚恳地回答师引读:是呀,看着鸟远去的背影,树依然会大声地喊师引读:小鸟在远处回头,依然会坚定地回答师引读:小鸟已经看不见了,树依然会自言自语地说道师引读:小鸟在远方,下定决心【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教师在读中的引导作用。老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读,而非代替学生读。因此,老师的作用首先是放手让学生读,还学生以读的权利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这是前提。在这个

6、前提下,老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读得提不起精神来的时候,老师调动学生读的欲望和兴趣;当学生读得印象平淡、形象模糊的时候,教师范读,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觉,注意体会教师朗读时表达的情感和相应的语气。老师引领学得充分、读得细腻;当学生读不出文本的理趣、情味的时候,老师点拨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想象。】二、艰难寻找。师(小结):一个充满期待,一个满口承诺,就这样一个美丽的约定开始了。(板书:约定)这个冬天对于小鸟和树来说显得是那样的漫长,春天终于到了,田野里和森林里的冰雪融化了,小鸟又回到它的好朋友去年的那棵树的身边来,可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去年的树不见了,只有树桩留在那里。师:鸟

7、分别向谁打听了树的消息?请大家默读课文今年这部分内容,动笔画一画。师:你能不能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这个问题再回答一下?(生答)师:非常好,我们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来表达,就会显得很有层次。同桌之间练习说一说。来源:学科网(出示幻灯片)“这里的树到哪里去了?”小鸟问树桩。树桩说:“伐木人用斧头把它砍倒,然后运到了山谷那儿。”师:请看这就是小鸟与树桩的对话,作者没有写出小鸟的心情。请你当个小作家,想一想小鸟是怎样问树桩的呢?自己轻声读读它们之间的对话,一会儿说一说。师:谁来讲?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就带着这样的语气读一读!师:还可能怎样问?把它们之间的对话读完。师小结:刚才我们联系课文内容,体会

8、出小鸟的心情。由于大家读书理解、感悟不同,所以朗读的味道也不一样。师:体会一下小鸟问大门时心情和上次一样吗?从课文哪些语言感受到的。师:请同桌之间合作着读一读小鸟与大门之间的对话。师:哪一桌愿意来?(生读)请同学们评价一下他们读出小鸟的心情变化了吗?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此刻的心情吗?(十万火急、心急如焚)来源:学_科_网师指导朗读:假如你是小鸟,当你听到吱嘎吱嘎锯木头的声音,你的心里为朋友担心吗?着急吗?快一点问问大门。师小结:刚才,我们体会到,小鸟在与大门对话中心情更着急了!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着读一读小鸟与小姑娘的对话。师:哪一组愿意把你们合作的成果汇报给大家。这一组先来,哪一

9、组还愿意来?同学们评一评哪一组小鸟的问话读得好,说说理由。评价结合问话内容来评。(火柴在哪、语气伤心)师:这就是小鸟寻找朋友的过程,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焦急,心情还可以说千里迢迢;日夜不停,坚持不懈的态度)师: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对朋友信守承诺,对朋友一往情深)【设计意图:对小学生来说诵读很重要,诵读过程不光是一个理解的过程,还是一个感受的过程,一个感情勃发的过程、想象飞扬的过程、灵性闪现的过程。这篇课文,小鸟寻找朋友这一过程,每一次读都应该有每一次的具体要求,体现读的质量的动态上升过程,而不只是读的数量的简单堆砌。在读的方式上,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以情带读,读中悟情”。课文中鸟的话的

10、朗读指导是重难点。要想突破这一重难点,本课教学中主要采用“以情带读,读中悟情”,除了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和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外,我想更多的是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体会鸟珍爱友情,信守诺言的品质,尽量避免抽象的指导。学生读的形式多样化,可以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朗读,激发朗读兴趣,激活朗读热情;还可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指导读出适当的语气,如“鸟问树根、大门、小女孩”,要先理解小鸟的心情,再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鸟说的话。】三、感悟深情。师:小鸟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来到自己的好朋友的身边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此刻它深情注视着由朋友变成的灯火,会想起什么?生:会想起它们之间,一个唱

11、歌,一个聆听。师:是呀,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光,而此刻这快乐的时光也只能成为小鸟永久的记忆,让我们带着小鸟的无比怀念之情,再来深情地读读这段文字。生:会想起它们之间的约定。师:是呀,那是多么美好的约定,而此刻小鸟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凝望着灯火来实现自己的诺言,让我们带着小鸟无限的惋惜之情,再来读一读它们的约定。师小结:大家看,深情的注视中,有对美好时光的回忆,有对朋友承诺的回忆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师: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在省略号中我们似乎听到了树对小鸟说的话想象一下树有可能说了什么。拿出卡片写一写。学完童话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板书:相处友好深情厚谊信守承诺)师总结:如果在生活中我们

12、与朋友之间,能像童话故事中鸟和树那样相处友好、信守承诺,这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老师知道大家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童话了,童话故事的情节是虚构的,但它所饱含的真挚情感却是那样的美好,所以我们平时可以多读一些童话故事来关照我们的人生。今天老师给大家推荐的书是新美南吉童话集。他就是去年的树的作者,老师不得不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他三十岁就去世了,但是他留下许多童话故事,如同灯火一样照亮了许多孩子的心灵。回去可以到书店和网上找一找,我们可以在阅读中不断地成长。【设计意图:渲染与有感情地朗读是让学生理解感悟小鸟为了纯真忠诚的友谊、为了信守承诺而苦苦追寻的精神,那份执着、那份韧劲儿,那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那种千万里我追寻着你的美好情怀,是对孩子最好的人文关怀。这样便让孩子感悟文本中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的真诚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