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781283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皇帝制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A. B. C. D. 【答案】B【解析】据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反映了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体现了分封制;“亲戚”反映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体现了宗法制,故组合正确,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皇帝制度,故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郡县制,故错误。故ACD项都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关

2、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学生结合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相关知识,可以正确理解“封建”反映了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亲戚”反映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据此即可正确判断。2.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A. 周天子实行分封制B. 秦始皇设立郡县制C. 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D.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答案】B【解析】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故答案为B项。分封制下地方存在封国,排除A项;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地方存在王国,排除C

3、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削弱王国势力,排除D项。3.下列的制度中属于选官、用官方面的是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是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故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中央的官制,并没有涉及到如何选官,故排除ACD。4.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其根本原因是:此制度A. 有利于选拔人才B. 有益于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C.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D. 得到不断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科举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益于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故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

4、举制,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5.“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变化创新。汉朝对秦朝“有所损益”的措施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设立中朝实行刺史制实行皇帝制度A. B. C. D. 【答案】A【解析】汉初吸收秦朝教训,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中央设立中外朝制度,分割宰相权力;地方设立刺史监察王侯和地方高官;皇帝制度在秦朝已经设立,不符合“有所损益”的措施,排除,正确,选择A项正确。 6.从制度上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问题的是A. 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B. 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C.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D. 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5、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宋代选派文官管理地方,同时收地方的军权和财权,大大削弱了地方权力,根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在宋代基本等到解决。所以答案为C。7.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 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 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 君主与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D. 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自秦至清一直是君

6、主专制体制,因此明代政府的组织形式仍以君主制为核心,故A错误。从“如果没有与内阁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可以看出,内阁的意见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皇帝的最终决策意见了,也对君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故B正确。内阁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君主的决策,但这并不表明内阁大臣与君主享有同等决策权,内阁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内阁始终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不享有行政权与决策权,故C错误。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并非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与决策机构,内阁地位的高低、职权的大小仍取决于皇帝,一切大权最终由皇帝掌控,故D错误。8.梭伦改

7、革在国家机构民主化方面的改革措施有创立了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以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创立了“陶片放逐法”A. B. C. D. 【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从四个部落各选一百人组成四百人会议,设立陪审法庭作为最高的司法机构,以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并且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故正确;“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创立的,故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C错误。9.伯利克里认为,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假如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20万,自由民约为16.8万人,其中成年男性公民4

8、.5万人,外邦人约3万人,奴隶约l万人。能够表现伯利克里观点的是A. 雅典的所有官职向所有的成年男性公民4.5万人开放B. 4.5万名成年男性公民在公民大会上拥有发言权和表决权C. 16.8万自由民拥有公民权D. 除3万外邦人和l万奴隶之外的约16.8万人拥有表决权【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公民的范围是除妇女、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本邦全体成年男子,4.5万名成年男性公民在公民大会上拥有发言权和表决权说法正确,B选项符合题意。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开放,A选项排除。16.8万自由民拥有公民权不符合公民的含义,C选项排除。除3万外邦人和l万奴隶之外

9、的约16.8万人拥有表决权的说法不符合公民的含义,D选项排除。10.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A. 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B. 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C. 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D. 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分民内部的关系,C项符合题意;A项本身表述错误,罗马法不适用于奴隶,不合题意;B、D项是罗马万民法的内容,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11.有人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从窗口爬进来的”。这主要是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A. 仅以一票赢得B. 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C.

10、 没有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D. 缺乏建立共和制的经济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从窗口爬进来的”是指法兰西共和之路十分的艰难,共和的大门即将关上,最终一票赢得共和,故A项正确;法国有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也经历了十分漫长 的大革命进程,故排除BC; 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2.关于德意志帝国宰相地位与职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主持政府工作B. 由选举产生C. 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D. 是内阁首脑【答案】B【解析】【详解】德意志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而不是选举,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ACD三项表述都正确,排除。13.有人曾说德意志帝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反映了当时德

11、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建立起完善的代议制皇帝掌握国家实权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1871年德意志德国宪法的内容,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行政权压制了立法权,不是完善的代议制,所以错误,正确。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14.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这一规定主要调和了A. 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B.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C. 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D. 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美国178

12、7年宪法主要协调了三对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参议员每州两名,不论州的大小与人口多寡,这样照顾了小州的利益;众议员则根据每州人口比例选出,这样照顾了大州的利益,因此D符合题意。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 年宪法参议院和众议院15.在南京条约的下列条款中,对后来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危害最大的是A. 割香港岛给英国B. 巨额赔款C. 开放通商口岸D. 协定关税【答案】D【解析】【详解】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使西方商品能够大量输入到中国,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主旨并不相符,排除。16.2007年

13、9月20日,全国政协委员、港澳知名爱国人士何鸿燊先生以6910万港元,购入原属圆明园海晏堂御制12生肖“水力钟”喷泉马首铜像,并捐赠给国家。导致此文物流落海外的事件是A. 第一次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日本全面侵华【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司,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间入了著名的皇家国林圆明园,対园内的珍宝进行了大建洗劫,这直接导数了上述圆明园兽首流失到了国外,故选B,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7.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B. 本国自然灾害的严重C. 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D. 基督教的传播【答案】C【解析】本题考

14、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根本愿意是国内的阶级矛盾的激化造成的,所以C正确,BDA不是根本原因。18.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一本书后,在日记中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洋人,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是A. 海国图志B. 资政新篇C. 天朝田亩制度D. 天演论【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的核心是发展资本主义,B选项符合题意。海国图志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A选项排除。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发展小农经济,C选项排除。天演论主张变法改革,D选项排除。19.面对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反映是A. “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提时事四字”B. 清政府没有进行任何方面的改革C. 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D. 只有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展了救亡图存的斗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日渐加深,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包括清政府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斗争。20.在下列列强对华侵略战争中,侵略者攻入北京烧杀抢掠的两次是:A. 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