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画杨桃6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779622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画杨桃6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画杨桃6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画杨桃6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画杨桃6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画杨桃6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画杨桃6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画杨桃6人教新课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画杨桃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3、课题:画杨桃4、学生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认识生字词【教材分析】这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同时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课文主要讲在一堂图画课上,老师要求我们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实事求是;同时又教育我们不要随意取笑,要善待他人。【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和理解文中“叮嘱、审视、半晌、受用、教诲”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2、诵老师说的那段话,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3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初步读懂课文所蕴涵的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什么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都要懂得善待他人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实事求是,并要善待他人的道理。【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整体阅读法、自主探究法、分组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苹果,你们能不能把你们看到的苹果认真地画下来呢?生画图,师巡视并选择典型的不同角度的画,展示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师:这个问题我们稍微放一下,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同样关于画画的故事。

3、(板书标题:画杨桃)二、通读课文,感知内容1、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朗读课文。读的过程中,画出生字词。2、小黑板出示生字词,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教师随机指导读准字音。3、再读课文,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故事)4、通过问题的方式给文章分段,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哪些段落是直接叙述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父亲怎样教“我”学画。)(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

4、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三、深入研读,体悟事理1、从哲理性段落入手,达到牵动全文的目的。师:课文的最后一段讲的非常耐人寻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故事结束了,但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指名读抄写在黑板上的课文最后一段话。理解“教诲”和“一生受用”的意思。A“教诲”是什么意思?师:诲读四声,字义是教导、诱导。因此,教诲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教育、教导”。B“一生受用”是什么意思?师“就是对自己的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和父亲的话。)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5、(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他们讲的内容一样。)朗读父亲和老师的话,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父亲的话在第一部分,指名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思考父亲的话是要告诉我什么道理?(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2)讨论“叮嘱”的意思(再三嘱咐,再三交代别人应该怎么做)找同学再来读一读,读出“叮嘱”的语气来。小结:第一自然段没有直接写画杨桃这件事情,但通过这段话,却直接引出了画杨桃这件事情。那在这堂图画课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进一步走进画杨桃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去发现吧。3、师:老师的话在课文的第二部分,布置各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218自然段),体会课文中不同角色的不同感情。

6、师:谁能用简洁的话说一说,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都笑话我画的不像。后来老师通过让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看的方式,教育我们不要忙着笑别人,先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看到是什么就应该画成什么样。)4、进一步点拨引导,加深理解体会:(1)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阅读课文的2到5自然段,思考一以下几个问题:A、“我”是怎么画杨桃的? (“我”按照父亲的叮嘱,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B、“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默读,体会“我”的情感变化: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

7、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却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所以我非常的伤心委屈。(2)抓住老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6-18自然段)A、同学们都哈哈大笑的时候,老师不但没有笑,而且做出了一个同学们都没有想到的举动,是什么?(老师走到“我”的座位上去“审视”。)“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看看“我”画得是否准确。)B、听到同学们回答“不像”后,“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老师发现“我”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自以为是的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很多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

8、,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半晌”是过了好一会的意思,那从“半晌”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呢?(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C、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出示老师与学生的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体会其中有什么不同。(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a.“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b.“现

9、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D、“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没有继续严肃下去,而是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默读老师的话,讨论老师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实事求是,善待他人)四、回顾全文,联系实际回顾上课之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画的苹果不一样?(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苹果的样子也就不同)联系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谈谈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应该怎么做。画杨桃教学反思本篇课文主要讲在一堂图画课上,老师要

10、求我们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实事求是;同时又教育我们不要随意取笑,要善待他人。本篇课文看上去并不难懂,但是怎样让学生真正懂得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是本课的重点。要明白这个道理仅靠老师告诉他们是不够的,只有亲身体会才能从心里明白接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在课堂一开始设置了跟课文类似的情景,通过让学生自己画苹果,亲身体会在不同的角度上所观察到的物体是不同的。在课文的解读中,我选择从课文的最后一段入手,不说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而是先说这个故事的影响,使学生在明白这件事对作者影响的同时对故事产生更大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奠定本节课的学生基础。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故事的发展过程,在对这部分的学习中,我通过分析“我”、老师和同学们的不同反应,使学生在更清晰的把握课文脉络的同时,能够感同身受的体会课文要表达的道理。在本课的最后,我又将课堂刚开始时的问题拿出来,此时同学们已经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解决这个问题。这既是对本课的总结,又是对本课知识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