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教案17孔子拜师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7793708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17孔子拜师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17孔子拜师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17孔子拜师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17孔子拜师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17孔子拜师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17孔子拜师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语文教案17孔子拜师人教新课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孔子拜师第1课时教学内容孔子拜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过程与方法: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教学重点.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教学难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教学方法讲读法教学准备1、录像(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以及其他课件。2、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翻开

2、课本66页,请大家一起把第五组的单元学习目标读一遍。想想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生齐读单元导语)读完后,你们知道了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吗?(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话故事) 2、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板书:孔子)我们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生:孔子拜师。)(板书课题:孔子拜师)3、相信大家都回家预习过了,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4、师概括介绍: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为什么孔子

3、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好词语,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出示课件生字(认读、扩词):词语(多种形式的认读):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请4名学生轮流读课文,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想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都讲了些什么?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5、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6、再读课文,通过

4、查词典、联系上下文或请教老师、同学等方式扫除自己在课文人物、字词理解方面的一些障碍。(1)讲解:古人的名、字与号: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一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名,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及女子十五岁举行筓礼时取的,是人的正式称谓。号,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古人在名、字、号的使用上,有一定原则和习俗。不论尊卑,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2)重点词语:风餐露宿: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师:老师刚才

5、在听大家朗读的时候听到了这样几个词,大家体会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吗?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课件出示句子)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多谢老师等候。(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三、指导书写1、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 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2、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

6、”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3、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4、学生写字并写词语。来源:学+科+网本课作业抄写词语,熟读课文。板书设计17孔子拜师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17孔子拜师第2课时教学内容孔子拜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过程与方法: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教学重点1.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2.能用查字

7、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难点来源:Zxxk.Com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作出简单的评价。教学方法谈话法读议法教学准备1、录像(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以及其他课件。2、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来源:学科网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孔子创始了儒家文化,开创了兴办私学的先河,以他对东方文化的卓越贡献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这里有一段关于孔子的录像,请看:(放录像)2、此时,你的心中对孔

8、子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生自由谈)3、人们对孔子的感情和你们一样,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谁愿意读一读?大家一起读。4、孔子和老子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学问深、品行高。课文在介绍他们的学问和品行时,更侧重于哪一方面呢?(品行高)二、研读感悟1、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课文的哪些词句能让你感受到他们品行的高尚?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2、全班交流,朗读感悟。(首先我们一起来谈谈孔子吧)A、谈孔子。(1)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呢?能从文中找到原因吗?生汇报。课件出示句子他

9、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此时孔子多大了?(三十岁),到了成家立业的而立之年,远近闻名的孔子还背井离乡去追求学问,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吗?(谦虚好学、永不满足)能读出谦虚好学、永不满足的孔子的形象来吗?自己试一试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表演读一次?齐读(2)孔子前往洛阳拜师,一路上容易吗?课件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悟出了什么?(求学的艰难,孔子拜师决心大、意志坚定)你是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理解“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

10、终于”等词语。(课件变化,显示这几个关键词为红色)(出示课件-中国地图上曲阜和洛阳的位置,在“上千里”上链接)理解上千里的路都是孔子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一步步、一天天走到洛阳的,深入理解孔子求学的艰辛。谁能读出孔子求学的艰辛来?(指名读,分男女生读)(3)指导朗读,全班齐读。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孔子的语句让你感动吗?根据学生的发言,相继出示课件中的其他句子: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学生找到哪一句,就练习朗读哪一

11、句。重点学习第3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一个成语怎么说?板书:学无止境正因为学无止境,所以永不满足的孔子在已经成名的而立之年还要去拜师学习,其实学无止境是孔子拜师的真正原因。小结:从孔子决意拜师,到他见到老子后的一言一行,我们都认真地进行了朗读和感悟,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呀?(谦虚好学、永不满足、尊敬老师、讲究礼仪)板书:谦虚好学B、谈老子。(1)老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能结合文中写老子的有关句子谈谈吗?课件出示句子:“你就是仲尼呀,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2)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相继显示

12、“迎候”“毫无保留”为红色字体(老子谦和大度、诲人不倦、关心晚辈、真诚无私)板书:诲人不倦(3)小结:正因为孔子和老子谦虚好学、诲人不倦的品行,才赢得了后人对他们的敬重。学到这,谁还想再来读读这句话?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指名读,齐读。3、表演对话,指导朗读。(出示课件:课文中的孔子拜师图)找到了课文中和这幅图相关的段落和句子吗?同桌两人为一组,先准备准备,待会儿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表演表演。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再次感悟孔子和老子的高尚品行。三、拓展延伸,倡导经典。孔子的一生,留下了许多反映自己思想的名言,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收录在论语中,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其中的几句,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谁来读读自己喜欢的一句?齐读(课件出示)来源:Zxxk.Com“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i,明智)也”“学而不厌,诲(hu,教导)人不倦。”本课作业请同学们去读读论语,在孔子的言论中更多的去感悟他的学问思想和高尚品行。板书设计17 孔子拜师(老子)学无止境谦虚好学诲人不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