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课时同步练习:18.4.1 焦耳定律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1779086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课时同步练习:18.4.1 焦耳定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课时同步练习:18.4.1 焦耳定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课时同步练习:18.4.1 焦耳定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课时同步练习:18.4.1 焦耳定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课时同步练习:18.4.1 焦耳定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焦耳定律第1课时课前预习1. 电流通过导体时将 能转化为 ,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2. 焦耳定律内容: 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3. 公式: 公式中Q表示 、单位 ;I表示 、单位 ;R表示 、单位 ;t表示 单位 。4. 电炉丝工作时,电炉丝与它的连接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5. 电热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弊的一面。利用电热:家里的 、 、 以及 等都是利用电热的例子;而电视机后盖有很多孔,这是为了 ;电动机的外壳有很多翼状散热片,使用时与轴相连的扇叶还向散热片吹风,这是为了 。随堂练习1. 标有“220V 40W”电热器安装在220V的电路

2、中,工作100s后,所消耗的电能是 J,通过电热器的电流是 A,产生的热量是 J。2. 下列电器中,不属于电热器的是 ( )A电饭锅 B.电熨斗C.电风扇 D.电烤炉3. 家庭电路使用的电炉,电炉丝与导线是串联的,当电炉丝发热发红时,连接导线却不热,这是因为 ( )A.通过电炉丝电流比通过连接导线的电流大 B.通过电炉丝电流比通过连接导线的电流小C.电炉丝两端电压比连接导线两端电压小 D.电炉丝的电阻比连接导线的电阻大4. 下列情况中防止电热危害的是 ( )A.电视机背后有散热窗 B.家电长时期不使用,隔一段时间要通电一次C.家庭电路一般安装的漏电保护器 D.大型爆破工程用电热引爆炸药5. 小

3、宇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大小的关系”。图中两只烧瓶内盛有质量和温度相同的煤油,温度计显示煤油的温度,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铜丝的电阻比镍铬合金丝的电阻小。 闭合开关后,通过两段金属丝中的电流是 的。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A瓶中温度计的示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瓶中的温度计的示数。由上述实验可知,在电流和通电时间都相同时,导体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 。达标练习6. 某导体的电阻是2,通过2A的电流时,1min产生 J的热量.7. 一只额定功率是450W的电饭锅,在220V的额定电压下使用,每分钟 J的热量.8.(13河南)如图8所示,在

4、四个相同水槽中盛有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纯水,现将阻值为R1、R2的电阻丝(R1R2),分别按下图的四种方式连接放人水槽,并接人相同电源。通电相同时间后,水温最高的是 ( )9. (13梅州) 如图231所示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观察_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2)为了便于比较两种电阻丝通过电流后产生热量的多少,甲、乙两瓶中要装入_相等、初温相同的同种液体。(3)为了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实验时选用煤油而不选水,是因为煤油的比热容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比热容。(4)实验结论是: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时,_ _,产生的

5、热量越多。10. 一只电烙铁的额定电压是220V,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阻是1210,它的额定功率是多大?在额定电压下通电10min产生多少热量? 焦耳定律第1课时课前预习1. 电;内能 2.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 Q=I2Rt;热量;焦耳;电流;安培;电阻;欧姆;通电时间;秒4. 电炉丝的电阻远大于导线的电阻,它们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电炉丝产生的热量远大于导线产生的热量 5. 热水器;电饭锅;电熨斗;通风散热;降温随堂练习1. 4000;0.18;4000 2. C 3. D 4. A 5. 相同 小于 越多 达标练习6. 480 7. 2.7104 8. D 9. (1)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2)质量 (3)小于 (4)电阻越大 10. 40W;24000J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