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用题答题技巧

上传人:高考****户 文档编号:11778092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用题答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作用题答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作用题答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作用题答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作用题答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作用题答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用题答题技巧(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料共享平台,分享你的能量,去影响他人!“作用题”的设题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首段的作用例1:必修2朱自清荷塘月色【问题设计】本文开篇说“这几天我心里颇不宁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简要分析】1、从结构,总领全文。【简析】全文的线索即:(在家)不宁静(去荷塘)寻找宁静(在荷塘)暂得宁静(回到现实)仍不宁静2、情感上:奠定了全文“不宁静”的、苦闷的感情基调。【简析】当时中国正处于黑暗之中,社会腐败。3、主题内容上:开篇点题。例2:必修2第一单元郁达夫故都的秋【问题设计】文章第一段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的作用。【简要分析】此句也是

2、文章的“文眼”,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后文对“秋院、秋槐、秋蝉、秋雨及秋果的描写”,都体现了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冷色调的景色特点。特色鲜明,因此,比起南国之秋,北国之秋令作者无限怀念。 (据以上2例)小结首段的作用1: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领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渲染某种气氛,或奠定某种感情基调)。过渡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能在第一段找到它的中心,请看。例3:徐志摩藏根草(原文见幻灯):第一段:好一座颇有古堡风度的 万佛阁,被人遗忘在大殿的背后,断了香火,受了冷落。(本段分析:本文标题为藏根草,主题应为不管受到怎样的摧残,藏根草都不屈服;不

3、管多么艰难,也要顽强地活下去,并向世界贡献生命的绿色 ,是对藏根草的赞美,这样看,开篇未点题,那么这段在全文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小结首段的作用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例4:峭壁上的树的首段:“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的跳下悬崖?是为了避免那场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返顾的投落这峭壁?”小结首段的作用3: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这是庄子开篇的主要方法。庄子至乐: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翻译:天下有最大的快乐还是没有呢?有可以存活身形的东西还

4、是没有呢?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又依据什么?回避什么又安心什么?靠近什么又舍弃什么?喜欢什么又讨厌什么? )点评:开篇连续发文,不容稍懈,然后又独抒己见,拨云见日。另外,庄子天运开篇也连发十几问。 例5:如野菊花的首段:“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找一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情感】【简析】它不仅总括全文,开篇点题,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小结首段的作用4: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某种强烈的抒情作用。巩固练习:根据今天的方法修改你的答案1、例:广东卷壶口的黄河(印):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

5、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答案: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点明主旨,总领全文。2、2010年爱默生自然(印)第15题讲解。(教师出示答案并讲解)末段的作用结尾段的作用一般是(结构上)呼应开头,照应题目;(内容上)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或兼而有之。例1:必修3鲁迅祝福的结尾段:以“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

6、,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祝福。”附:文章的首段“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分析】结尾段描写与开头的场景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的祝福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深化了对旧社会封建礼教杀人本质的揭露。有时候,试题只针对最后一句发问,这一句偏偏又很含蓄,一

7、眼看不透,即学生说的看不懂。那么,看不懂正是写这一句的作用。当然,我们不能直截了当的回答作用是看不懂,而要换一种委婉的说法。例如,作用(或好处)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此外,既然这一句放在末尾,又被命题人相中,那么,根据卒章显其志的传统技法,说明它可能与揭示主旨有关,只不过因其含蓄,所以它的作用不再是点明题旨,而是暗示主题。除了上述两点,最后一句往往还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例2、2011年四川锈损了的铁铃铛结尾段:“那只锈损了的铁铃铛被取下了,卖给了古董商。勉儿最后一次抱住它,大滴眼泪落在铃身上,经过绿锈、裂缝和长长短短的线路波纹,缓缓地流下来。”【分析】以勉儿泪落铃铛这一形象生动的

8、细节描写收束全文;委婉含蓄地抒发了他对爸爸的怀念和伤痛之情;深化意蕴,余味无穷。四、小结 回顾我们刚才讲的内容 1、点明题旨,总括全文,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开头的作用 2、开启或引出下文3、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 4、有强烈的抒情作用结尾的作用:1、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2、作用(或好处)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 3、暗示主题,强化作者感情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重要段落的基本作用(3)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答题格式: 结构(包括表现手法)+ 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再次强调一般从结构和

9、内容两个方面入手五、拓展 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诗句,也有“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可以拓展我们的见识,更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但是需要我们多思善想。 比如今天我们讲的虽然是阅读,但是今天的阅读课对我们写作是否也有启示呢?这里,就拿开篇来说。首段的作用:开篇点题。【写作启示】文章开篇的方法启发一:开门见山,一锤定音。这是一种常见的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引申】像这种开篇点明主旨的文章我们在教材中就能找到很多:比如韩愈的散文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再如初中学过的朱自清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些文章都采用了

10、开篇点题的写法,并且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梁启超认为】“文章要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因此,他主张“作文最好将要点一起首便提出”。那么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最好也采用这种开门见山的方法,让阅卷老师在你文章第一二段就对你的中心内容了然于胸。中间段的作用 一.在结构上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前后照应 例:2010年高考湖南卷一朵午荷17题,简析画线段落(中间段落)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通过“诚心”“紧张”等描摹“我”的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该段是全文的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文,而“再轻步向荷

11、池走去”则引领下文。在内容上的作用:1.证明观点,引发议论例1.广东卷让法律来保护阳光:作者引用法拉弟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承接上文提到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总是遇到许多阻碍,法拉弟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证明了当初电力能源的开发利用也遇到了阻碍,但最终不仅突破了人类的旧有认识,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2)为下文的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提供了事实依据,预示着可再生能源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需要通过立法来保护其开发利用。2.丰富内涵,深化主题,铺垫下文 中间段如果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

12、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铺垫下文。例2:2003年全国卷乡土情结第3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参考答案: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3.象征、衬托、对比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象征隐喻 。例3:08高考江西卷朦胧的敬意

13、:18题. 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的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 参考答案: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跛脚小孩对鲁迅先生的敬慕。4.引用史实和古诗文,丰富内涵,增加文采 中间段落的作用要考虑三点:一要明确文字本身要表达的内容;二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三要考虑它与主题内容的关系。答题格式 文字本身表达的内容结构作用与主题内容的关系的作用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情感,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一人称:我(1)给

14、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使故事具有亲切感和真实感;(2)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3)使情景显得更为真切;通过我的见闻感受表现或烘托人物形象;(4)便于抒发感情和进行心理描写;便于直抒胸臆(5)直接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6)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在我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或者希望;(7)我是全文的线索性人物;第二人称,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可以造成拟人效果.第二人称:你;你们(1)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引起感情上的共鸣(2)直抒胸臆(3)抒情更强烈,更有感染力;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客观的展

15、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第三人称:他;她:它们(1)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2)有比较广阔的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人称的变化往往意味着表达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作者情感的变化,所以分析人称的时候,就不能忘记这两个方面的分析角度。我们熟悉了这个知识点,还得充分理解文章的情感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准确识别相应的人称以及它所承载的思想情感。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理解人称千万不能够脱离文章,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准确扣住作者的议论抒情文段进行分析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散文鉴赏指导之景物描写的作用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写人叙事类散文一般不写景物,如果整局甚至整段的描写景物,那么,景物往往构成环境或背景,所以写景的基本作用就是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某种气氛。而景物更重要的作用是以景衬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