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774984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哈师大附中20172018年度下学期高二学年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1. 周幽王被杀后,褒姒所生之子伯服逃到晋国,晋欲拥立伯服,但绝大部分诸侯支持申后所生的前太子宜臼,晋侯最后杀死了伯服。这反映出当时A. 天子地位一落千丈 B.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C. 血缘关系日益衰落 D. 分封秩序遭到破坏2. “家”字的含义曾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见下表)。“家”字含义的演变反映出阶段主要含义史料来源一氏族宗庙甲骨卜辞二氏族(宗族)西周金文三个体家庭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文献A. 分封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B. 中央集权制度己经形成C. 血缘政治取代官僚政治 D. 社会生产力

2、水平的提高3. 战国至汉初,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军功爵制A. 增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B. 有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C. 表明了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 D. 导致了分封制度彻底瓦解4. 读九卿职能表,从中可见秦朝中央官制官称职能官称职能奉常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郎中令宫中警卫典客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卫尉宫门警卫宗正皇室事务廷尉司法和首都警卫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太仆宫廷车马A. 彻底打破贵族分封体制 B. 各级官员既配合又牵制C. 便于皇帝操纵军国大权 D. 仍具有家国一体的色彩5.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

3、,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下面各项主张与唐太宗的认识比较接近的一项是 A.无为而治 B.重农抑商 C民贵君轻 D.以法治国6.有学者认为,宋初统治者制定了一套“防弊”之政。其防弊之政的第一原则是收权,尽量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第二原则是分权,尽量使各层权力机构的权力趋于分散。宋初措施主要体现第一原则的是A.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B.众建诸侯而少其力C. 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 D.中央设置二府三司7据哈佛中国史记载:“晚唐时期,69%的高官要么出身于世家大族,要么出身于官宦世家,而到北宋时期,这个数字只有19%。”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A科举制度的完善 B平民地位的提高

4、C文官政治的形成 D社会结构的变迁8廷寄是清代的一种官方文书。到了雍正年间,皇帝的上谕先由军机处撰拟,再交给兵部捷报处寄往外省的总督和巡抚。廷寄的内容大多是告诫臣工、核查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封函的表而通常标注“某处某官开拆”的字样。上述资料可以说明廷寄A不易保密,且办事效率较低 B与内阁分别掌管文武决策C是清朝政情传达的唯一方式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9有学者指出,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陚予“公”“保”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也打破了“不许宦官识字”的惯例,并且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 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

5、表明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 B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 D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10.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11下图可说明中国古代 A科举选官是官僚的主要来源 B儒家思想塑造悠久文化传统C国家社会结构具有稳定性 D家族是国家的基本构成单位 12.绝对平等

6、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在柏拉图眼里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意味着,雅典民主A.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B. 忽视了参政者的品德和能力C.政治决策过于随意 D. 充分保护了平民的民主权益13.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材料强调A.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B.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C.城邦公民自由平等 D. 城邦至上的公民意识14.“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毕阿斯把人的好行为归于上帝。他还说过:“挣钱的工作最使人快乐。”他认为只有人们富裕了,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这反映

7、了他 A.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B.以大量的财富支持城邦C.以人为中心关注世界 D.要求人民听从上帝的安排15. 公元前326年,罗马通过了彼提利阿法案,依照法律规定,债务人以他的财产而不是以人身对债主负责。这一规定A. 解决了平民迫切要求的土地问题 B. 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C. 保证了平民的公民身份和权利 D. 扩大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16.卢梭认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主权者(个体的人)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合体的存在物,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代表自己;权力可以转移,但是意志却不可以转移,平等权力丧失的社会不是公意社会。卢梭提到的“公意”是指A.共同体的理性意志 B.多数人的利益表示 C.主权

8、者的集体诉求 D.统治者的根本利益17. 主持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可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这说明A民主政治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B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C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D美国的民主政冶应该保护党争和自由18.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简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

9、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 B.清政府己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C.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 D.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19.1877年,马建忠在自法国上书李鸿章一文中称:“初到之时,以为欧洲各国富强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这表明A.洋务派学习西方律例制度 B.先进人士对洋务运动进行反思C.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愿望 D.顽固派局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20.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赫德曾提出处理中国的

10、方针:“把现存的王朝作为一个还在运转的王朝接受下来,并且,一句话,充分利用它。”战后议和,列强采纳和实施的正是这一方针。这一方针表明,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 巩固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 B. 镇压义和团运动扶植清政府C. 真正实现瓜分中国的美梦 D. 彻底变中国为半殖民地社会21.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迫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A. 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 B. 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 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D.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

11、致革命失败22.1901年,清政府下诏实施新政,在光绪帝发布的上谕中指出:“大小臣工,清夜自思,即无拳匪之变,我中国能自强耶?夫无事且难支持,今又构此奇变,益贫益弱,不待智者而知。”这表明清政府A. 对积贫积弱局面进行了理性的反思 B. 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主动推进改革C. 推行新政旨在应对空前的政治危机 D. 进行政策调整以平息民主革命浪潮23.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背景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C.北洋政府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12、D.“西学东渐”潮流的迅猛发展24.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武昌起义 B. 国民革命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25.毛泽东曾说:“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也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的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毛泽东意在强调A.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 B.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主力军C.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用要结合 D.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3、26.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刚一成立,中共中央就提出了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并强调“任何放弃现有根据地的企图应受到严厉的打击”。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 正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B. 认识到了国民党势力的强大C. 犯了“左”倾激进主义错误 D. 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7.1941年蒋介石在其著作中指出“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其意图是 A.批判新文化运动的弊端 B.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稳定统治 C.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反对民主科学厉行文化专制28. 傅吾康曾说:“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抗日战争被认为是1927年中断的革命战争的复活。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了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与国民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