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7774257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50分。)1. 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治大国,若烹小鲜 D.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2.“天之生民,非为君也,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

2、已。”在这里,荀子强调A.尊君 B.重民 C.礼法 D.仁义3.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汉自宣、元以后,任职丞相者共18人,其中就有14人以明习经学起家。上述现象A.说明丞相素质得到了提升 B.表明经学己成为统治思想C.是“独尊儒术”的结果 D.有助于广大平民参与政治4.分析我国未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下表)可知,从宋代至明清,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并超过民办书院。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官办%民办%其他%不明%宋代15.2870.69014.03元代17.2361.150.3321.29明代57.2129.840.2412.71清代56.6724.110.5618.66A.官办书院比例上升制约

3、着古代文化的发展 B.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明清民办书院的衰落C.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富足百姓,移风易俗C.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6.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术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A.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B.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C.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 D.造纸技术出

4、现了重大的改进7.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书同文”的推行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文字的频繁使用8.柳宗元是唐代思想家、文学家,虽什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B.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C.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9.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

5、述正确的是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C.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D.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10.恩格斯曾写到:“现代的自然研究,和整个近代史一样,是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算起,这个时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我们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即16世纪),但这些名称没有一个能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他认为这个时代应该是A.“信仰自由”时代 B.“信息科学”时代C.“发现人“的时代 D.强调“理性”时代11.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宜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

6、和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一切臣民在需要时都得作效忠至尊的宣誓,承认亨利而否定教皇的宗教领袖地位。英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B.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C.加强世俗统治的权力 D.摆脱罗马教皇控制12.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空想社会主义 D.启蒙运动13.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

7、最大的莫过于A.牛顿 B.达尔文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14.下表所列内容介绍的是某一科学理论。据此推断该理论是A.经典力学体系 B.狭义相对论 C.光量子假说 D.电磁感应理论15.沃尔特李普曼说:“人们已经发明了做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做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这种现象体现了A自然科学取得巨大进步 B.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C.机械制造水平的大幅提高 D.科学的重要性显著增强16.近代西方的一些画家“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下列作品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是A.拾穗者 B

8、.自由引导人民C.旋转木马 D.向日葵17.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由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A.莎士比亚 B.巴尔扎克 C.拜伦 D.薄伽丘18.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C.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1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

9、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 D.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20.金耀基教授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中指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中国“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的主要表现是A.学习西方的器物 B.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C.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D.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21.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

10、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22.下面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这本著作的名称是(1)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2)割据地区现势(3)军事一些问题(4)土地一些问题(5)党的组织问题(6)革命性质问题(7)割据地区问题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井冈山的斗争 D.新民主主义革命论23. 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

11、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A.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 B.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24.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两弹一星”成果是在时期取得的B. “文革”使时期内没有取得科技成就C. “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D. 籼型杂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成果25.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

12、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D.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第II卷(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共3题,共50分。其中25题25分,26题10分,27题15分。)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为辛亥革命补上理念一课,虽然人们把“启蒙运动”的桂冠赠与了它,但它与欧洲启蒙运动,无论是思想谱系,还是前因后果,都有着完全不同的DNA,无法相提并论。中国新文化运动,肇远因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承近因于辛亥革命,从一开始就以民族主义为前驱,以就亡为己任的。所以当我们追溯那段历史时,不难

13、发现,亡国灭种的阴影,一直盘桓在知识分子的心头,也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贯穿始终的主要话题。摘编自叶曙明重返五四现场材料二 在西方历史上,启蒙运动是一场长达几百年的拉锯式运动,通过不断的争论及无数的启蒙巨子充满真知灼见和战斗性的著作才为新思想的深入人心扫除了障碍,最终为社会大众所接受。但中国的启蒙运动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实际上仅仅持续了五六年,仅从时间的短暂上我们就应该对这场运动究竞会产生多深刻和广泛的影响打个问号。因为解决一个比西方社会问题更严重,而国人又目光短浅,更具思想惰性的国家的社会问题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这场运动充其量只是对中国本来就为数不多的现代知识分子及那些与城市联系紧密

14、的国人施行了精神洗礼,而对远离城市的其他社会阶层的人们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更别说在广大的农民中引发思想地震了甚至连思想的痉摩也没有。摘编自冰云陈独秀先生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功过得失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并指出这场运动和欧洲启蒙运动不同。(12分)(2)根据材料上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和欧洲启蒙运动在思想谱系上的根本区别及两者在斗争目标和影响上的相同之处。(13分)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示意图包含了政治、经济等多种信息。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比较图1和图2,提取有关西方和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观点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于以解读说明。2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曹操指责袁绍在冀州吏治败坏时说“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取得冀州后,曹操特别强调“重豪强兼并之法”,下令“无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