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单元 1长城和运河 第2课时 苏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777159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单元 1长城和运河 第2课时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单元 1长城和运河 第2课时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单元 1长城和运河 第2课时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单元 1长城和运河 第2课时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单元 1长城和运河 第2课时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单元 1长城和运河 第2课时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单元 1长城和运河 第2课时 苏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长城和运河第课时1.反复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观察图画,读懂诗歌中描写的长城的“不朽”及京杭运河的“动人”,体会作者对长城、运河的赞美,对我们的祖先的歌颂的情感,从而诵读诗歌,受到美的熏陶。2.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了解我国的名胜古迹,和同学交流。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能用上积累的新鲜词语。【重点】反复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观察图画,读懂诗歌中描写的长城的“不朽”及京杭运河的“动人”,体会作者对长城、运河的赞美,对我们祖先的歌颂的情感,从而诵读诗歌,受到美的熏陶。【难点】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能用上积累的新鲜词语。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并

2、矫正。2.背诵第一小节。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对已学的内容进行巩固,背诵环节的设计为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二、诵读第二诗节,展开想象,感受运河的美丽,理解“动人的诗篇”。1.指名读第二节诗,对比第一节诗,作者写的哪几行诗句不同?标画出来。指名读读,听一听这几句诗写了什么内容。(描写了运河的奇异景象)2.交流学习第一诗节的学习方法。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读懂第一节诗的。来源:学科网ZXXK教师指导总结:朗读,提出不能理解的地方,在书上用问号做标记;朗读诗歌,结合插图,想象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思考运河“奇异”在哪里。结合自己对运河的了解,想一想诗节的最后两行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带

3、着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朗诵诗歌,尝试着背一背。(1)按照这样的方法先自学第二节诗,再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也听听别人的想法。(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并适当辅助学困生展开学习)(2)汇报、交流阅读收获。(3)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三至六行诗句?说说你看到的运河是什么样子的。预设引导:这里把运河比作了什么?(绸带)“绸带”是什么样子的?(美丽、银光闪闪,伸向天边)(4)读读下面的一段话,谈谈你读后的感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全长约17

4、94公里。从春秋吴国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我们枣庄台儿庄古城的河道就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段。a.你能说说运河“奇异”在哪里吗?读出你眼中奇异的景象。b.为什么要抒发对中华民族祖先的歌颂之情?你能读出这种情感吗?c.齐声诵读第二节诗,把奇异的景象表现出来,也表达出对中华民族祖先的歌颂之情。(5)这一节诗分别写了什么?你能背下来吗?(交流、背诵)(1)这首诗运用优美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长城和运河奇异的景象。你喜欢吗?让我们连起来诵读整首诗,注意带着感情来读。(2)现在,去长城、运河游览的人越来越多,好多外国朋友也纷纷前来。

5、你能当一名小导游为他们介绍长城或者运河吗?请你观察课文中长城或者运河的图片,结合诗歌中描写的景象和优美词句,写一段话,做好准备。(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帮扶学困生,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写得成功的)写话时注意用上下面的词语:长城: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不朽的诗篇运河:绸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动人的诗篇(3)交流指导。指名读给全班同学听,其他同学看图片,为他(她)提出修改建议。在小组内,读给其他同学听,相互提出建议修改。(4)拓展知识,促进阅读。(5)你还知道我们祖先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下面的你知道吗?用线连一连。北京布达拉宫拉萨乐山大佛西安故宫四川秦始皇兵马俑作业1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语句。作业2一、

6、选字填空。1.篇扁偏()正()章()舟2.蜓延蜒蜻()蜿()()长二、按要求写词语。1.写出形容万里长城的四字词语。2.写出形容运河的四字词语。来源:Z&xx&k.Com三、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并完成练习。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1.“人间奇迹”是指和。这“人间奇迹”是创造的。2.你知道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还有哪些吗?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秋季运河图微风亲切地抚摸着运河绸缎似的胸膛,太阳用自己热烈的光线照耀着奔流不息的运河。运河尽情地舒展着那逶(wi)迤(y)的姿色。200米宽的河面波光粼粼,河水中的涟漪一个连着一个向岸边轻轻地涌去,那涟漪仿佛是荡漾而来

7、,在两岸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痕。河面上连绵不断地闪动着层层点点的星光,像古筝的钢丝弦,像飘飘荡荡的碧玉带,像片片鱼鳞铺在水面,像顽皮的小孩不断向岸边跳跃。运河更像一面宽宽的、长长的镜子,两岸的花草树木、高楼桥梁倒映在水中,真是美极了!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亲近()强烈()痕迹()2.照样子写词语。波光粼粼飘飘荡荡3.画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4.秋季的运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参考答案】一、1.偏篇扁2.蜓蜒延二、1.示例:蜿蜒起伏绵延不断连绵起伏2.示例:银光闪闪奔腾不息纵贯南北三、1.长城京杭大运河中华民族的祖先2.秦始皇陵兵马俑、乐山大佛等。四、1.亲切热烈印痕2.小心翼翼

8、金光闪闪得意扬扬整整齐齐勤勤恳恳干干净净3.微风亲切地抚摸着运河绸缎似的胸膛,太阳用自己热烈的光线照耀着奔流不息的运河。4.示例:秋季的运河异常美丽,令人赞叹不已。长城和运河分述-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奇异勤劳智慧中国人来源:学科网ZXXK1.重视诗歌文体教学,紧扣教学目标2,以读为主,初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再朗读展开想象,结合生活认知,拓展阅读,丰富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注重情感的激发,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达成画面、情感、语言的积累。2.注重积累的迁移运用。在第三环节设置小练笔活动,把学习诗歌积累的画面、情感和新鲜词句,转化为自己的写话表达行为,在此过

9、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对于长城、运河的壮观、美丽缺少亲身体验,在理解诗歌意境、情感方面仍有局限。对诗歌的理解要适度把握,要注重诗歌教学的方法,以读为主,想象画面,激发情感,熟读成诵,注重画面、情感、语言的积累。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文字简洁、适度讲解帮助学生扩展视野,积极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产生美的体验,生成美好的情感。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名师来指导背诵要在熟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可以抓住诗的结构特点进行背诵。如第1小节,一、二行交代观察点;三、四行用比喻句说明长城的特点;五、六行写出长城的起止点;七、八

10、行用设问句引出奇迹的创造者。而诗歌的第2小节以同样的构段方式呈现,第1小节熟练后,第2小节自然就水到渠成了。4.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答案大家找长城那刚劲的身躯,像一条巨龙伏在祖国的大地上,让人感到它是那么庄严,那么神圣不可侵犯。那凹(o)凸(t)不平的城墙,是巨龙的脊梁,那烽火台就是巨龙的神经,如果说人有灵魂,那么长城也应该有灵魂,它的灵魂就是无数炎黄子孙的爱国之心。城墙上那一块块巨石清晰分明,两边城墙上黑色、白色、灰色浑然一体,但我并未感到它古老,却越发觉那庄严的气势在不断地膨(pn)胀(zhn)。有人说长江和黄河是中国的两条大动脉,那么长城就应该是中国的静脉。

11、我感觉得出,静脉中温和的血液在静静地流淌,仿佛长城动了、活了,变成了一条巨龙在阳光灿烂的空中腾飞。5.你知道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分别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答案大家找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秦始皇陵兵马俑(yn)。布达拉宫全部建筑依山势垒砌(q),群楼重叠,殿宇巍(wi)峨,气势雄伟,体现了藏式建筑的特色和与汉族文化融合的风格,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明珠”。秦始皇陵兵马俑:俑坑内数以千计的大型兵马俑,大小与真人相仿,神采各异,成群结队,威武雄壮,再现了秦军雄风,为世界所罕见。1.长城简介来源:Zxxk.Com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2.大运河简介大运河又名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古代伟大工程,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