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阳光****师 文档编号:11777159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示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与难点】补充资料,体会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感。【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收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1.同学们,大家知道宋朝吗?在那遥远的年代,某天夜里,一位老人在烛光明灭之中,僵卧病榻,老泪纵横,手指北方,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断断

2、续续地说出了自己的遗嘱(学生如不明白,可改为临终遗言),大家猜猜,他遗嘱的内容是什么呢?2.是啊,他临终之时,只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没有一字提到家事,却包含了他最炽热的情感!设计意图:用当时的情景再现,以学生的猜测开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奠定了他们的感情基调。3.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老人陆游,学习他的绝笔诗示儿。(板书课题、作者)4.出示课件1: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末年到南宋的前半期,这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他的一生和他的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穿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设计意图:想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就必须了解诗人及创作诗歌的背景。二、整体感知。1.解题,出示课件2:看到诗题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2.教师配乐范读,正音。出示课件3:祭()乃()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注意诗句的停顿。(播放音乐)4.学生代表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设计意图:从

4、教师范读到学生练读,再由学生汇报读到正音,扫清字词障碍,为有感情地朗读做好准备。三、了解诗意。1.结合书中注释,组织学生再读古诗,自学古诗,体会诗意。2.学生小组交流诗意。出示课件4:(1)死去元知万事空元,同“原”,本来。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这句诗是说: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2)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3)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定,平定,收复。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这句诗的意思是:南宋朝廷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4)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无

5、,同“勿”,不要。乃翁,你们的父亲。这句诗的意思是: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3.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本来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没有关系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到了宋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日子,你们祭祀祖先时,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名朗读。设计意图:生通过查字典、看注释、查找资料的方法,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感悟诗情。1.出示课件5:请大家再认真读诗,仔细品味,你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学生先自己品读,画出有关

6、的词句,然后小组交流。2.组织全班交流。(1)此时在陆游的心中只有一个声音,那是什么?(板书:悲)(2)作者“悲”什么?(但悲不见九州同)(3)自己面对死亡,坦然自若,体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但他对国家却念念不忘,这种爱国之情是多么执着、深刻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敬佩之情再读一读诗句。(4)课文中从“元知”“但悲”对比写出诗人的爱国之情,死对他来说无所畏惧,唯一挂念的是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5)诗的三四句表达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引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板书:盼)3.小结:一个“悲”字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临终“不见九州同”的悲

7、伤,让我们从他的“悲之切”中体会到了他对国家的“爱之深”。4.此时此刻,陆游的二十八字爱国诗一定深深地印在了你的心中,哪位同学能饱含深情地背诵一遍?设计意图:在阅读过程中能随陆游的悲而悲,随陆游的盼而盼,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真正进入学生心中,这份因语言文字而带来的感动最终沉入学生的心中,达到有感情诵读的效果。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6:如果陆游泉下有知,知道今天如此团结和谐的国家,他也一定会含笑九泉了。此时的陆游一定想说点什么,同学们能替陆游说出来吗?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六、总结全文。结束语:(播放音乐)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位老人留下的遗嘱是什么了吗?它是陆游念念不忘的被金人霸占着

8、的中原领土和受难人民,是对祖国重新统一热切的盼望,是执着、深沉、热烈、真挚的爱国之情!(板书:爱国之情)设计意图:让爱国情感在学生们的心中得以升华。【板书设计】题 临 安 邸【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2.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过程与方法:及时补充资料,感悟作者的情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点与难点】及时补充资料,感悟作者的情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比照,生成情感。1.同学们,我们刚学了陆游的示儿这首诗。谁还记得?背给大家听听。(指名背诵)2.这首诗

9、是陆游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3.是啊,在临终之际,陆游苦苦期盼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没有盼到,“王师”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板书:林升)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题临安邸(指板书),做了很好的回答。设计意图:与上节课的古诗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自然引入本文的学习。二、由题入手,读懂古诗。1.课题是什么意思,谁知道?(题写在临安某旅店的诗)临安是什么地方?(南宋的都城)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1:【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

10、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3.同学们,听了这段背景介绍,你们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指名答)师:那么我们就用愤怒、责问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吧!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自由读诗。设计意图:解题后,及时补充资料,方便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三、理解诗意。我们再仔细地读一读这首诗,对照注释试着翻译诗句。1.学生自读自悟。2.在学生交流中随机点拨。(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几时

11、才能停止?温暖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都陶醉了,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设计意图:借助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以此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习惯和能力。四、感悟诗情。1.诗人林升在悲愤中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他究竟在临安城看到些什么?你体会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出示课件24:(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中看到了碧绿的青山一座连着一座,西子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权贵们整日游山玩水、饮酒作乐。从“几时休”中体会到诗人是什么心情?(愤怒)同学们,假如这些贪图享乐的南宋权贵们就在你们面前,请大家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大声问一问“西湖歌舞几时

12、休?”(有感情朗读)(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而此刻的权贵们又是一副怎样的神态?(暖风熏得游人醉)这里的“暖风”指什么?仅仅指自然界的春风吗?这里的 “游人”是些什么人?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权贵醉”而称他们为“游人”呢?(板书:权贵)透过这个“醉”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仿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唱歌、跳舞。)是啊,他们真是纸醉金迷啊!他们简直是醉生梦死!(板书:醉生梦死)在这些权贵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直把杭州作汴州)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已经沦陷的北宋都城汴州了。设计意图:加入自己的想象,体会权贵们只知道吃喝玩乐、

13、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生活状态。3.了解汴州。(1)同学们,昔日的汴州又是什么样子呢? 想知道吗?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大家请看:(出示清明上河图)(2)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昔日的汴州?(生说)就是这样一个繁华的汴州,随着北宋王朝的灭亡而被葬送了,此时,你心情如何?(3)祖国的锦绣河山被葬送,怎不叫人悲痛呢?让我们带着悲痛,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古诗)设计意图:及时补充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五、拓展阅读。出示课件5:1.同学们,汴州沦陷了,权贵们可以逃离战乱,来到南方的杭州,继续寻欢作乐,可是,汴州的老百姓呢?他们的境况又如何?爱

14、国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是这样描写的:课件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又一年”,表达作者等待时间之长。2.汴州的老百姓痛苦地挣扎在死亡线上,“南望王师又一年”,你们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据资料介绍,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整整2万多个日日夜夜呀!同学们,破碎的山河在盼,流泪的遗民在盼,陆游在盼,林升在盼,他们盼到了吗?(没有)你们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生读)他读得怎么样?你们听出了什么?(悲愤,愤怒)你们想读吗?(生读)他读得怎么样?让我们带着无比愤怒的心情,齐读题临安邸。设计意图:拓展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进一步感悟人民痛苦的生活,与权贵们的生活形成

15、对比,升华了学生对权贵们的痛恨。六、升华诗情。1.读着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爱国)他的爱国之心体现在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对百姓痛苦生活的担忧。(板书:忧国忧民)2.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现代文,也可以是对题临安邸的改写。3.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教师随机点评。设计意图:体会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板书设计】题 临 安 邸权贵醉生梦死林升忧国忧民己 亥 杂 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朗读并背诵己亥杂诗。2.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过程与方法:读背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爱国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课时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