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7-2018年安徽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768250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7-2018年安徽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年安徽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年安徽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年安徽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年安徽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0所名校】2017-2018年安徽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所名校】2017-2018年安徽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 学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历史史 注注意意事事项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虽然该园内

2、没有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冬酷 暑,祭拜人员都络绎不绝到此仰望古槐,以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这种“寻根”现象( ) A说明传统宗法观念影响深远 B得到了全体国人的一致认同 C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D导致了封建迷信思想的复活 2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载:“周成王既黜殷命,参改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 谓之六卿。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 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各有徒属,周于百事。 ”材料主要表明西周( ) A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 B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C官僚政治日趋完善成熟 D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 3唐朝时任命官职须经中书、门下两省

3、。唐中宗曾多次不经两省而直接任命官职,但装置诏敕 (任命状)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不用朱笔,而用墨笔;当时人称为 “斜封墨敕”,讥称这些官职为“斜封官”。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 唐中宗时三省的权力被皇帝剥夺 皇帝具有超越三省的实际权力 三省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省六部制度名存实亡 A B C D 4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判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 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 B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 C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 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5从公元前 490 年到公元前 322

4、 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 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 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 A精英政治已经受到雅典民众的强烈抵制 B雅典政治腐败导致社会孑盾的日益激化 C直接民主导致了权力的滥用和误甩 D雅典民主充分体现了公民的参政权 6意大利历史学家格罗索曾指出:“十二铜表法的形成恰恰应当归功于一定的历史要求, 这种要求从外部对法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他所说的外部推动指的是( ) A公民与自由民之间的斗争 B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斗争 C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 D罗马居民与

5、处邦人之间的斗争 7罗马法规定,当儿子成为将军时,可能会指挥其父;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要审判其父。 但又规定,家长拥有对子女的生杀权。这表明罗马法( ) A公法与私法分立 B过分强调形式主义 C存在结构性缺陷 D违背人道主义精神 8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光荣革命后,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势,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 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这是英国王权在剧烈的社会转型的动荡中未被淘汰而终于留 存下来的根本原因。 ”这一“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是( ) A放弃专制统治,承认议会权力 B出让行政大权,建立内阁制度 C取消征税特权,遵从议会许可 D停止任命首相,接受政党政治 9科恩说:“

6、普鲁士在 19 世纪 60 年代的胜利,为 1918 和 1945 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他强调的 是“19 世纪 60 年代的胜利” ( ) A推动了德国国家统一的完成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B强化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 C促使德国走向强盛大国之列 D给德国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10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 上签字;1943 年 1 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 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 A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近代主权彘失

7、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11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是( ) A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B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C凡有仿造外国火车、轮船、器皿者,给予专利鼓励 D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12据统计,在民国建立后的一年左右时间中,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 100 种,迅速增加至 500 种, 总销量达 4200 万份。有的政党还创办了自己的通讯社。许多报纸以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 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这说明当时( ) A社会舆论影响政府决策 B民主共和开始成为共识 C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 D民权主义实现阻力重重

8、13陈旭麓认为,、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 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的相同点是( )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D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141917 年 4 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 的第二阶段过渡。 ”这表明当时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 ) A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由夺取政权转向巩固政权 D由政治革命转向经济建设 151936 年 9 月 20 日,法国巴黎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以“联合全欧侨胞,不分党派、职 业、

9、阶级、信仰,实行全民团结、抗日救国并增进华侨福利”为宗旨,率先实现跨国家、跨地区华 侨抗日团体的统一,救亡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反映了( ) A日本全面侵华,华侨积极支援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际社会支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全民族抗战思想被广泛认同 16关于下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毛泽东大事年表(19231927) ( ) 1923 年6 月,加入国民党。 1924 年 1 月,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2 月,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委员、 组织秘书等职。 1925 年 10 月,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12 月 5 日,主编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刊物 政治

10、周报 1926 年 1 月,参加中国国民党二大。5 月至 9 月,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所长。在武汉 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7 年在武汉参加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 A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了党外合作的方式 B国民党坚决抵制农民运动 C共产党帮助国民党加强组织和宣传工作 D国民革命运动进展缓慢 171954 年 9 月 21 日人民日报报道:“(20 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 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 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 ”投票通过的这部“伟大文献”是( ) A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B

11、新中国第一部带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C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81980 年,奥琳埃娜法拉奇问邓小平:“我看不出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 这样可怕的事情。 ”邓小平回答说:“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 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 ”为此我国要( ) A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C继续无产阶级革命斗争 D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19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史实推论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秦朝最早设置郡县 B推翻了清政府统治封建统治在中国彻底结

12、束 C古希腊地理环境独特利于形成民主制地理环境是影响政体的决定因素 D十二铜表法颁布平民利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20 “另起炉灶”要求外国政府与新中国建交务必遵循同民党残余政权断绝全部外交关系、承 认新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积极支持新中国恢复其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条件。这表 明“另起炉灶”( ) 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B积极捍卫了一个中国的基本准则 C积极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D避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 21周恩来说;“尽管过去我们跟美国吵架也有过经验,但那是野台子戏;这次是一次正式的国际 会议,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是一次正规戏、舞台戏,所以要本着学习的精神去

13、做。 ”这次会议( ) A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B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联系 C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D打破了西方国家封锁中国的局面 222017 年 6 月,台湾地区前任领导人马英九到台南市议员谢龙介服务处与干部座谈时表示,现 在的台湾选择很有限,蔡当局不要老悬讲一些做不到的摹让民众困惑,他又表示,以“九二共识”与 大陆维持互动是可行的。马英九所提到的“九二共识”是指(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海峡两岸实行同一种制度 C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D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23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中,有一段对“一个中国”政策的经典表述:“美国认识到台湾海峡两 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14、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这说明 美国( ) A就两国关切的问题作出让步 B支持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构想 C宣布与台湾断绝所有的联系 D向中国发出改善关系的信号 24联合国负责维和行动的助理秘书长米崔蒂托夫在视察苏丹“DDR”过渡性培训中心时说:“非常 高兴在这里看到中国维和部队的身影誊中国一直积极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 ”这主要表明( ) A新时期我国外交呈现多元化特点 B积极履行世界大国应尽的义务 C在维和行动中中国占据主导地位 D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调整 251953 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

15、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力图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 B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C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 D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261960 年 1 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 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 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美苏两极格局建立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万隆会议顺利召开 D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271969 年 3 月,中苏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毛泽东认为:“中苏发生交战了,给美国 人出了个题目,好做文章了”。6-10 月,陈毅等四位元帅应中央要求,就当时的国际形势提交了 对目前局势的看法等报告。陈毅等人对“目前局势”的战略性建议最有可能是( ) A积极改善中美关系 B争取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推动中日两国建交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28苏联在数十年的时间里,与西方对抗花费了 7000 亿美元,与中国对抗花费了 2000 亿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